司馬遷在《史記》中,為何對漢武帝一朝官員趨炎附勢的嘴臉進行嘲諷

自古以來的官場世態炎涼,官做的大了,就不斷有人攀附,兄兄弟弟,熱鬧非凡,而一旦失勢,則人人唯恐避之不及,門廳冷清。

西漢初年的官場政治也是如此。司馬遷在《史記》關於西漢的人物傳記中,就有一段文字記錄,對武帝一朝官員趨炎附勢的小人嘴臉進行了辛辣的嘲諷。

司馬遷在《史記》中,為何對漢武帝一朝官員趨炎附勢的嘴臉進行嘲諷

司馬強

漢武帝時期有個非常著名的大臣叫做汲黯,此人曾被漢武帝稱為“社稷之臣”,但是漢武帝對此人是又敬又怕。漢武帝可以在廁所中召見大將軍衛青,可以不帶頭冠就面見丞相公孫弘,但是每次見到汲黯必須整理好容裝,帶好發冠。有一次漢武帝坐在軍帳中,衣著比較隨便,沒有帶好發冠。看見汲黯要上前奏事,趕緊躲到了帷帳後面,然後才讓汲黯說話。

司馬遷在《史記》中,為何對漢武帝一朝官員趨炎附勢的嘴臉進行嘲諷

汲黯這個人有一定的政治才能,行品端正,有氣節,而且比較愛惜民力。但他是一個性情比較高傲的人,不講究禮節,沒有容人之量,經常在朝廷上直言相諫,得罪了不少人。汲黯生平最瞧不起的就是刀筆吏,認為“刀筆吏不可公卿”,與張湯和公孫弘交惡。他罵張湯是個小人,當面罵公孫弘是個陰險狡詐絞盡腦汁諂媚之人。起初,汲黯位列九卿,張湯和公孫弘為小吏。後來,張湯和公孫弘都做了大官,特別是公孫弘還封了侯,比汲黯要尊貴,於是汲黯還跑到漢武帝那裡發牢騷,惹得武帝很不高興。

司馬遷在《史記》中,為何對漢武帝一朝官員趨炎附勢的嘴臉進行嘲諷

汲黯

然後,在對待匈奴的問題上,汲黯是一個和親派,這顯然與漢武帝的政治思想是相反的。因此,汲黯雖然曾經一時顯耀,終究逐漸被冷落,還曾因為一個小的過錯,被漢武帝免去了官職,在田園裡隱居了好幾年。

除了汲黯以外,漢武帝時期還有個叫鄭莊的人,也曾位列九卿。不同於汲黯,鄭莊這個人比較會做人,對待賓客很有禮貌,而且在朝堂上從不說人壞話,薦舉人才都是說比自己要賢能。當時天下的人都稱讚他。後來鄭莊有失職的過錯,被貶了官。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鄭莊、汲黯始列為九卿,廉,內行脩絜。此兩人中廢,家貧,賓客益落。”這樣寫在史書中,司馬遷依然覺得不夠,還在後面進行了當時整個朝廷的風氣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嘲諷。

“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也就是說,按照汲黯、鄭莊的下能,尊崇的時候賓客有數十倍,失去權勢的時候就沒有了,更何況眾人呢?

武帝一朝剛好還有個曾經做過廷尉下刲翟公,當初做廷尉的時候,賓客滿門,等到他失去官職的時候,門客羅雀。等到他後來又復了官,賓客們又想去拜見他,翟公就在門上寫了一段著名的話。

司馬遷在《史記》中,為何對漢武帝一朝官員趨炎附勢的嘴臉進行嘲諷

於是司馬遷引用了翟公的那段話,接著說“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汲、鄭亦云,悲夫!”

TAG: 漢武帝公孫弘鄭莊賓客司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