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場上,戰勝方是如何處理敵軍的俘虜或者屍骨的?真相是什麼?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幾千年來,發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戰爭不計其數,每有戰爭,必有傷亡,那麼戰勝方是如何處理敵軍的俘虜或者屍骨的呢?有直接屠殺的,簡便省事;也有納降的,將其編入己方的軍隊,但這個可能會讓俘虜心中不服氣;有收編為奴,讓其為自己國家做苦力活的;也有直接遣散的,但這個情況比較少。

古代戰場上,戰勝方是如何處理敵軍的俘虜或者屍骨的?真相是什麼?

如此看來,屠殺是最直接最省事的辦法,但同樣也是最殘忍的,不過在屠殺中還有一種更殘忍的手段,叫做“坑殺”!相信大家對這個詞並不陌生,不過明白其真正意思的人卻不多,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坑殺”跟“活埋”意思相近,大致就是先挖一個大坑,然後將俘虜全部扔進去,然而實際上的“坑殺”卻另有其意。

公元前213年左右,秦始皇的軍隊攻進邯鄲,下令坑殺了部分對自己不敬的人,之後又發生了“焚書坑儒”事件,坑殺的儒生大約有460多個。因為古籍裡並沒有明確的解釋過“坑殺”的含義,所以早時候史學家們對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坑”就是活埋,比如西北大學歷史教授林劍鳴就曾在《秦漢史》裡面表達過這個觀點。

古代戰場上,戰勝方是如何處理敵軍的俘虜或者屍骨的?真相是什麼?

但在《劍橋中國秦漢史》一書中也有人提出反對,其理由是:雖然活埋460多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實在太大,不是明智之舉。不過我們可以在白起長平之戰中找到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

白起是秦國猛將,有戰神之稱,公元前260年發生在秦趙兩國之間的長平之戰讓他徹底名留青史,因為這場戰役不僅打得很漂亮,而且極其殘忍。主要是趙國投降之後,白起下令坑殺了趙國的45萬俘虜。

古代戰場上,戰勝方是如何處理敵軍的俘虜或者屍骨的?真相是什麼?

45萬全部坑殺!我們先不說處理手段的殘忍,如果坑殺等於活埋的話,那麼坑殺45萬人需要挖多大的坑?這顯然是不符合現實的。後來歷史專家們經過一系列的探討和研究後終於確定,坑殺跟活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謂坑殺,是將敵軍全部殺死,然後將他們的屍體堆積起來,甚至有時候還會用泥土夯實,形成一個殘忍且壯觀的屍山,這樣的場景又被稱為“京觀”,是古代行軍打仗之後戰勝方最常用的處理俘虜的手段,好處有二,一是直接解決敵人,免去後顧之憂,二是震懾敵軍,讓別國不敢輕易來犯。

古代戰場上,戰勝方是如何處理敵軍的俘虜或者屍骨的?真相是什麼?

歷史上記載的坑殺事件並不少,比如公元前208年發生的鉅鹿之戰,在那場戰役中,項羽坑殺了20萬秦軍,在軍中威信大增;公元661年,鐵勒酋長鼓動別的部落一起擾亂大唐邊境,唐高宗命薛仁貴出兵討伐,戰勝之後,薛仁貴就地坑殺鐵勒軍13萬人等。

由此可見坑殺的殘忍,所以史學家在提起這個詞的時候,多包含著譴責的意思。坑殺的歷史一直到明朝都有記載,不過這些手段現在已經被歷史淘汰了,只不過每次回望歷史,都會覺得我們現在的太平生活實在來之不易,你覺得呢?

TAG: 坑殺殘忍活埋俘虜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