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元春的心腹大患,就潛伏在她身邊,日後也死於此人之手

賈元春貴為賢德妃,是賈家最重要的人物。卻出場很少,只有省親大觀園一節是正面描寫,其他只有側面出場。但就是偶爾的一些描寫,也能認識到與賈元春有關的很多問題,細思極恐!

比如,根據周貴人和吳貴妃的影射,賈元春是從貴人連跳三級被升為貴妃,極為不尋常。

賈元春的心腹大患,就潛伏在她身邊,日後也死於此人之手

妃嬪省親是太上皇旨意,賈家踴躍響應必然招致皇帝多心,元春是唯一能夠制止之人,她卻不為所動。

省親當晚,賈元春哭哭啼啼好幾次,還說什麼“當初既送我去那不得見人的去處……”難道不怕人多嘴雜?其人格局不高。

省親當晚將賈環趙姨娘隔離,事後不給賈環禮物,不猜賈環謎語,證明元春心胸狹窄。

身為貴妃站隊母親王夫人支援金玉良姻反對寶黛姻緣,不從賈家大局考量,也難怪她會享受“省親”的榮耀不顧家族利益,典型鼠目寸光……

賈元春的心腹大患,就潛伏在她身邊,日後也死於此人之手

賈家抄家是自己作死,但被賈元春在背後又加力推了一把。

但凡她能有探春的胸懷和見識,賈家絕不至於落得抄家的下場,她也不至於慘死。

而且,賈元春想不到的是,心腹大患就一直隱藏在她的身旁,早已經將她的一舉一動看在眼中,並最終下重手將她勒死,此人就是夏守忠。

夏守忠是六宮都太監,相當於大內總管。皇后是六宮之主,大內總管是六宮總管事。

簡單類比一下,皇后相當於王夫人是女主人,元春是趙姨娘,夏守忠是林之孝家的。另一個大明宮內相戴權,則是賴大。類似明代的劉瑾、魏忠賢。

賈元春的心腹大患,就潛伏在她身邊,日後也死於此人之手

夏守忠是後宮伺候各個貴人的總管頭目。賈元春晉升賢德妃的旨意,就是他來賈家傳的口諭。這裡就有問題了。

按說賈元春被皇帝晉升賢德妃是一件榮耀大事,皇帝下旨或者皇后下旨都是給賈家的體面,結果卻只傳了口諭。

關鍵是傳旨人夏守忠的態度耐人尋味。這麼好的事,他不趁機巴結透露一二,反而一刻不留,茶都不喝得揚長而去,嚇得賈母一家人忐忑不安,白擔心半天。其用心不良!

賈母為什麼擔心?就源於夏守忠一句話不多說的態度。按照賈母的理解,太監傳旨真是好事,不可能不透露巴結,夏守忠再厲害也是奴才。只有不好的事才會秘而不宣。

賈元春的心腹大患,就潛伏在她身邊,日後也死於此人之手

所以,從夏守忠對賈家的態度,就能窺知他對賈家有“敵意”。後文他不斷派小太監來賈家打抽豐、勒索要錢,更是兇相畢露。

元春省親當晚,全程由夏守忠負責伺候,元春的抱怨和表現都會彙報給皇帝和皇后。後面端午節賜節禮,更是夏守忠親自送來,並傳貴妃口諭要打醮清虛觀。

按說這種事隨便派個鳳藻宮的大太監出來也就夠了,何用勞動六宮都太監親自出馬?

原因只有兩個,要麼賈元春太得寵,讓夏守忠拼命巴結。要麼就是不放心,在監視賈元春與賈家的來往。答案肯定傾向後者。

透過賈元春的判詞能夠清楚的知道幾件事。

賈元春的心腹大患,就潛伏在她身邊,日後也死於此人之手

一,“二十年來辨是非”,賈元春活了二十多歲本該明辨是非,卻並不懂事。

二,“榴花開處照宮闈”,像孫權皇后五月榴花神潘淑那樣,已經站上高位,卻還是無腦捲入皇權之爭,被皇帝厭棄。

三,“三春怎及初春景”,元春在姐妹中地位最高,對賈家的影響最大。卻毫無建樹,任由賈家錯上加錯。並導致賈家滅亡。

以上三句判詞,全部都是反語。指向賈元春的鼠目寸光。

四,“虎兕相逢大夢歸”,賈家最後捲入皇權之爭,在一場類似馬嵬驛之變的軍事衝突中,失敗被抄家。

而在那之前,賈元春與楊貴妃,皇后潘淑一樣,都被“宮人”勒死。下手的當然就是這個“下手重”的夏守忠!

賈元春的心腹大患,就潛伏在她身邊,日後也死於此人之手

曹雪芹從名字就暗示夏守忠會對賈家和賈元春“下手重”!

此人對賈家的態度,以及他與賈元春接觸的幾件事,分明表露出皇帝對賈家的敵意。

如果說大明宮內相戴權給賈家設下龍禁尉的圈套是請君入甕,帶有隱蔽性。那麼,夏守忠就是明確告訴賈家和讀書人,皇帝對賈家忍耐有限,日趨不善。

按說賈家應該感知夏守忠的態度,提高警惕撥亂反正。起碼賈元春也該有所察覺。奈何她的眼光、心胸不足以明辨是非。才有最後的為時已晚:

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文|君箋雅侃紅樓

還請幫忙點贊、收藏,能關注作者更好,每日都有新內容持續更新

TAG: 賈家賈元春夏守忠元春省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