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一世締結北方同盟有何目的?

在1560至1658年間,瑞典形成了一個以芬蘭灣為中心的波羅的海帝國,包括卡列利阿,因格里亞,愛沙尼亞和立窩尼亞。在三十年戰爭中,瑞典在德意志也得到了大片領地,包括西波美拉尼亞,維斯馬,不萊梅公國和費爾登。同時瑞典還征服了丹麥和挪威在松德海峽以北的領地。

彼得一世締結北方同盟有何目的?

三十年戰爭後的瑞典帝國

而在三十年戰爭後,瑞典極度擴張領土奪得了波羅的海的霸權。然而,這引起了周邊國家的妒忌和提防。同時,俄國在彼得一世的改革後變得強大起來,但仍缺一個可以與西方國家聯絡的出海口,因此對瑞典控制的波羅的海虎視眈眈,兩國之間的衝突日益加劇,戰事一觸即發。

彼得一世締結北方同盟有何目的?

1699年,彼得一世藉著波羅的海沿岸各國與瑞典發生衝突,與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二世進行談判,並於次年11月11日締結俄薩同盟。同盟的內容是:奧古斯都二世應允促使波蘭加入俄薩同盟;薩克森將在1699年內開始軍事行動,俄國則在與土耳其締結和約後參戰。雙方商定了消除瑞典對波羅的海統治的互助義務。

彼得一世締結北方同盟有何目的?

1699年11月26日,俄國又同丹麥簽訂《俄丹條約》,條約規定:締約一方若受到瑞典侵略,另一方有義務全力助戰。雙方共同對瑞典作戰,不得單獨媾和。俄國支援丹麥對瑞典領土要求,而丹麥也支援俄國得到波羅的海東海岸的領土。至此,旨在反對瑞典的“北方同盟”正式建立。

俄國企圖利用“北方同盟”挑起與瑞典的戰爭,收復俄瑞《斯托爾博沃條約》(1617年簽訂)割讓的領土,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

TAG: 瑞典波羅的海俄國同盟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