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母子成仇是由哪個歷史人物引申出來的?它的原意是什麼呢?

母子成仇,兒子發誓不再和母親見面。如何即使兒子守信,又能使母子相見呢?穎考叔想出了一條妙計。

成語母子成仇是由哪個歷史人物引申出來的?它的原意是什麼呢?

鄭莊公的母親羨氏因生莊公時十分痛苦,就一直不喜歡他。後來姜氏幫助他的弟弟共叔段叛亂奪權,莊公發兵平定了叛亂,殺了共叔段,併發誓“除非到黃泉,否則再不想見他的母親”。

成語母子成仇是由哪個歷史人物引申出來的?它的原意是什麼呢?

駐守邊界的官員穎考叔,覺得母子不見不合孝道,他決心使母子和好。

一天,他帶著幾隻鴞鳥去朝見莊公。莊公問他是什麼鳥,他說:“這鳥叫鴞鳥,它白天對泰山視而不見,晚上卻能明察秋毫,見小不見大。小時候母親用嘴餵它,長大了卻要吃母親的肉,這是一種天良喪盡的不孝之鳥。所以我抓來吃掉它,以解心頭之恨。”莊公沉默不語。

成語母子成仇是由哪個歷史人物引申出來的?它的原意是什麼呢?

莊公賞他一塊羊蹄膀,叫他吃。穎考叔揀了塊最好的揣在袖子裡。莊公很奇怪地望著他,他便解釋:“家中有老母,還未曾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拿回去讓她老人家嚐嚐。”莊公聽了,傷心地說:“你有母親可送,我卻不能,我真羨慕你啊!”穎考叔明知故問:“你母親現在在哪裡?”莊公就講了事情的本末。穎考叔見莊公有些憐念母親,便趁機請他接回母親。莊公說為了信守誓言,不能這樣做。穎考叔說:“這好辦,在地下挖洞,見到泉水後,在耀道中相見,豈不是兩全其美!”

成語母子成仇是由哪個歷史人物引申出來的?它的原意是什麼呢?

後來,母子在隧道中相見,恢復了母子關係,莊公接母親回宮。人們覺得此事辦得很圓滿,因而沒有說三道四的。

TAG: 莊公考叔母親母子共叔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