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讀完這14個字,立刻淚奔

有人曾提問:怎樣用20個字說一個悲痛至極的故事?

最高讚的回答是一句詩: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明明是陽春三月,可讀到這句詩,卻好像突然掉進了冬日的寒冰洞中。讀完這14個字,腦海中立刻勾畫了一個悲傷的故事。

【薦讀】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讀完這14個字,立刻淚奔

晚唐詩人陳陶的《隴西行》確是一首妙詩。

《隴西行四首·其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有人說,這是一首反戰詩。

前兩句,壯烈無常,後兩句,瞬間傷感。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五千個英勇的戰士,在戰場上拼殺,充滿了

保家衛國的豪情,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卻用強烈的反差再現了戰場的殘酷。

“無定河邊骨”是悽慘的現實,“春閨夢裡人”是美好的夢境。

兩相對比之下,寒意徹骨。

【薦讀】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讀完這14個字,立刻淚奔

女子夢中的人,早已化作了一堆堆白骨,而她還在憧憬著與他的未來。

猶記得那一年讀《唐詩三百首》,依然記得初讀這一句時帶來的震撼。

在許多人印象中,唐代是一個強盛的朝代,強大的邊防,廣闊的疆域,萬國來朝,那是多麼盛大,多麼令人嚮往的盛世。

也許,史書上短短的幾筆,就記載了一場戰役。可背後,卻有無數枯骨。

一如詩中的“五千貂錦喪胡塵”,可背後,卻是五千個家庭的支離破碎。

誰沒有父母,生養哺育;誰沒有兄弟,相互提攜;誰沒有妻子,牽腸掛肚。

古時通訊不便,誰又能想到,自己牽腸掛肚的兒子、兄弟、丈夫,早已化為了一具白骨。

【薦讀】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讀完這14個字,立刻淚奔

同為唐代詩人,金昌緒有一首小詩傳誦千古,詩名《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短短20個字,將一個少婦想念戍邊丈夫的心情寫得生動而俏皮。

可是,如果將《春怨》和《隴西行》放在一起看,便覺得寒意徹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明媚的春天,女子打起樹上的黃鶯,埋怨它的啼叫驚醒了自己與丈夫相聚的美夢。

也許,他的丈夫早已化為了一具白骨,再也無法與她相聚了。

造化弄人,悲從中來。

【薦讀】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讀完這14個字,立刻淚奔

好的詩,就是有穿越時間的魔力。

相對於晚唐的李商隱來說,陳陶只是晚唐一個最普通不過的詩人,卻因為一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而流傳千古。

從古至今,無數人為這兩句詩感動:

《唐賢小三昧集續集》:

刻骨傷心,感動頑豔。

《唐詩三百首》:

較之“一將功成萬骨枯”句更為沉痛。

《唐詩解》:

餘謂是聯晚唐中堪泣鬼神,於鱗莫之選,直為首句欠渾厚耳,然經尺之璧,正不當以纖瑕棄之(末二句下)。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讚賞此詩後二句“用意工妙”。

即使過去了一千年,”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依然打動著所有人。

知乎答主@Elbereth W說: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初次聽見是在高中語文課,四十多歲的女老師緩緩吐出這句話便開始落淚。

【薦讀】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讀完這14個字,立刻淚奔

唐代人的悲傷,穿越千年之後,依然常讀常新,因為這樣的故事,一直在繼續。

知乎答主@銘塵

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戰友為了救人,生命定格在了23歲,戰友有一個談了七年的姑娘。

姑娘每天都會給戰友發信息,他不在的時候,姑娘也發,大概就是每天吃的什麼、天空好藍、你那裡熱不熱之類的。

給人的感覺就是,哪怕你不在我身邊,我也當你陪著我。

【薦讀】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讀完這14個字,立刻淚奔

他犧牲後兩天,姑娘還不知道他走了,資訊還是照常發,發發好吃的,發發路上的小貓小狗,發一發,我好想你……

只記得最後一條訊息是:

帥字多一筆教書育人,師字少一筆保家衛國,你看咱倆多般配。

那一刻,忽然想起一句詩: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明明是春光明媚的午後,明明還鳥語花香鶯歌燕舞,卻不知千里之外的地方,已然天翻地覆,與萬里相隔的夫婿,已天人永隔……

【薦讀】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讀完這14個字,立刻淚奔

人世間的悲劇,每時每刻都在上演,你不知道,忽然哪一天,你所愛的人,悄無聲息離開了這個世界,而你還憧憬著與TA的未來。

你不知道,沒有未來了,再也沒有了。

陳陶離世已有1100多年,“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依然能讓人淚目,讓人對其中的情感感同身受,也時刻在提醒著我們,人生無常,且行且珍惜。

TAG: 春閨夢邊骨猶是無定河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