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的“糧食價格”都是怎樣的,哪個朝代最低

歷朝歷代的“糧食價格”都是怎樣的,哪個朝代最低

南稻北粟,是古代百姓飽腹的主要糧食之一。糧食受到自身規律、氣候環境、貿易流通等因素的影響,價格隨之波動,價高傷民,價低傷農。從經濟學的角度看,觀察糧食價格的變化,就能如實反映古代社會發展的狀況。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糧食是維持生命的基本要素,糧食的價格決定了生活的質量。由於朝代不同,計重各異,糧價當然也不一樣。以每公斤大米5元為標準,依照小夥伴們的工資水平,折算成古代的購買力水平。

草根還是土豪,取決於小夥伴們手中的工資條。

歷朝歷代的“糧食價格”都是怎樣的,哪個朝代最低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春秋時期的魏國“石三十,為錢千三百五十。”魏國一石糧食價值45錢,每石約有30公斤。以魏國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五口之家種地百畝,畝產1。5石糧食,總共收入150石糧食,折算成現價,每戶年收入4500元。

在支出方面,按照“什一法”納稅15石,自家口糧90石,“社閭嘗新、春秋之祀”需要300錢,全家衣著花費1500錢,不計“不幸疾病死喪”以及其他賦稅,一年結餘225錢。以恩格爾係數衡量,食物與收入的比值達到了60%,魏國百姓屬於妥妥的貧困戶。

歷朝歷代的“糧食價格”都是怎樣的,哪個朝代最低

秦始皇掃平宇內,統一了度量衡。秦朝規定:一石等於十鬥,一斗等於十升。根據商鞅方升的計量標準,一升容量相當於0。69公斤。一石糧食相當於69公斤。不過秦朝嚴刑峻法,殘暴不仁,激發民變,破壞了大量基礎設施,糧食耕作首當其衝。

秦末亂世,百姓流離失所,農業凋敝,其惡果在漢初開始顯現。西漢初年,“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公元前201年,“關中大飢,米斛萬錢” 各地連年饑荒,物資奇缺,奸商囤積,導致糧價比先秦時期暴漲十倍,甚至二十倍。

歷朝歷代的“糧食價格”都是怎樣的,哪個朝代最低

而西漢的經濟形勢依舊沒有改觀,劉邦又在白登山遭到匈奴圍困。他僥倖逃生後,明顯底氣不足。當時西漢國內經濟低迷,百廢待舉,北方邊境的匈奴兵強馬壯,士氣正盛。迫於經濟的壓力,劉邦只得與匈奴和親,緩解漢匈衝突,同時採取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和措施,發展農業生產,壯大經濟實力。

經過文帝、景帝的治理,西漢逐漸恢復了元氣。據《秦漢經濟史》的記載,漢朝一石約有29。95公斤。文帝時,糧價一路下行,“谷至石數十錢”,景帝在位期間,“谷石五錢”。此時百姓的購買力明顯強於先秦時期的魏國。這一資料從側面反映了“文景之治”帶來的經濟繁榮。

歷朝歷代的“糧食價格”都是怎樣的,哪個朝代最低

唐朝一向以強盛著稱,從糧價上同樣能反映這一事實。唐太宗李世民吏治清明,精於政務,“至八年、九年,頗至豐捻, 米鬥十五錢”,“至十五年,米每鬥值兩錢”。唐朝一斗米重12。5斤,價值2錢,糧價處於歷史最低點。

從整體看,貞觀年間總人口6500萬左右,西漢初年人口約有1600萬。人口增加了四倍。朝廷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提高糧食畝產,促使糧價保持穩中有降的趨勢。由此可見,“貞觀之治”的聲名並非空穴來風。

歷朝歷代的“糧食價格”都是怎樣的,哪個朝代最低

“開元盛世”是唐朝另一個高峰。“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 米鬥至十三文, 青齊谷鬥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 兩京米鬥不至二十文。”唐朝一斗米重12。5斤,需要13文。這在當時處於什麼消費水平呢?

以李白為例,他供奉翰林,相當於六品官。每月工資2400錢,以鬥米13錢計算,同樣一家五口,糧食支出僅佔工資的27%,恩格爾係數低於30%,屬於最富裕階段。這還不包括唐朝官員的祿米、職田、月雜給和其他實物補貼。反觀小夥伴的工資條,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歷朝歷代的“糧食價格”都是怎樣的,哪個朝代最低

宋朝一石大米有59。2公斤,糧價受到豐歉、戰爭等因素的影響而波動。神宗熙寧七年( 公元1047年)年, “明令詔告三司,以上等梗米每石為錢一千”。一石糧食價格在一千錢。到了徽宗年間,由於宋遼戰事不斷,糧價漲至二千五到三千錢。

上千錢一石的糧食,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那都不是事。司馬光抱怨:“世風日下,販夫走卒皆穿絲襪。”話雖不中聽,宋朝的富裕程度可見一斑。據《世界經濟輪廓》估算,北宋的經濟總量達到265億美元,人均經濟佔有量450美元,兩項指標均屬當時世界第一。

與前朝相比,宋朝的糧食貿易呈現三個特徵。一是由朝廷出面調控糧價,確保了農民和百姓的利益。二是糧食產量顯著提升。據《宋代經濟史》作者漆俠計算,宋朝有農田7。2億畝,南方水稻畝產353斤,北方小麥畝產178斤。這樣的面積和產量,史無前例。三是隨著先進的生產技術在南方普及,加上水稻的種植,江南成為宋朝的糧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由此誕生。

歷朝歷代的“糧食價格”都是怎樣的,哪個朝代最低

明朝永樂年間,南京的米價一兩銀子能換七八石大米。明朝一石有多重呢?《中國曆代糧食畝產研究》給出了答案,約合76。75公斤。以七石大米計算,一兩銀子折算成現價,相當於2686。25元。明朝九品官的工資是60石,照此推算,年薪不過是23025元,也夠可憐的。

明末,糧食價格不斷攀升。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受水災影響,米石1。6兩銀子。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旱、蝗、水等災害頻發,導致米石漲至3。6兩,創造了歷史新高。相較明末普通士兵,年餉不過48兩。急劇的通貨膨脹,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歷朝歷代的“糧食價格”都是怎樣的,哪個朝代最低

明亡清興,以江南米價為例,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每石新米五錢一二分,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江南織造曹寅奏報:“江寧上白米價一兩二三錢。” 清朝七品知縣的年俸是45兩,加上養廉銀1200兩,而給地主種地的一個長工,一年只得十兩銀子,官民收入差異巨大,為清末社會動盪埋下了禍根。

道光皇帝上臺後,西方列強透過鴉片和戰爭,攫取了大量的白銀,導致銀價日漲。乾隆時期一兩銀子換錢八百文,至道光,一兩銀子折錢一千六百文,造成物價飛漲,百姓失業。經濟低迷,引燃了清末社會變革的導火索。

歷朝歷代的“糧食價格”都是怎樣的,哪個朝代最低

早在先秦時期,管仲特別重視糧食價格。

《管子·輕重篇》有:“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谷貴則萬物必賤,谷賤則萬物必貴。”溫飽是國計民生的根本,相對於溫,飽更重要。米價就是社會狀況、經濟形勢、貿易流通的風向標。說到底,百姓吃飽,關係到國家的政局穩定。

文:計白當黑

參考文獻:《管子·輕重篇》《中國曆代糧食畝產研究》《宋代經濟史》《世界經濟輪廓》《秦漢經濟史》《漢書·食貨志》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 糧食糧價一石畝產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