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大猛將之三國龐德

三國時期西涼戰神“

馬超”的部將龐德,字令明,東漢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縣(

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

)人

,早年投奔馬超父親征西將軍

馬騰

帳下效力,在平定羌民、東漢平陽大戰、鎮壓黃巾軍餘黨黑山賊張白騎的弘農反叛戰爭期間都屢立戰功。

小人物大猛將之三國龐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元202年(建安七年)發生的東漢平陽大戰中,作為先鋒官的龐德追隨馬超大破

河東郡太守郭援

(袁紹第三子袁尚手下)、

幷州刺史高幹(

袁紹外甥))和

南匈奴單于呼廚泉

三路組成的漢匈聯軍,威鎮河東。

很多人或許會錯誤地認為,在三國鼎立的分裂亂世時代,一向作為漢民族心腹大患的匈奴應該在漢朝邊境耀武揚威,為所欲為。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其時

北匈奴

已被漢朝滅亡;剩下的

南匈奴

曾於公元190年、公元192年、公元193年共計三次被曹操的軍隊打敗。

小人物大猛將之三國龐德

而這次的平陽大戰中,先鋒龐德勇猛異常,他領軍乘郭援聯軍渡汾河過半而強擊之,大破聯軍。且龐德陣前斬殺了叛軍聯盟主帥

郭援

。一戰之威,讓匈奴臣服東漢多年,未敢繼續覬覦漢家天下。

而此戰後不久發生的著名的“

文姬歸漢

”事件,固然是出於匈奴對飄搖動盪的東漢末年曹操軍事集團的強大戰力的忌憚,但最直接原因確是這次戰爭摧枯拉朽式的聲勢極大地震懾了匈奴人。出身西涼的龐德自幼精於騎射,在

常年征戰中經常跨白馬馳騁衝殺,飄忽如電,贏得了“白馬將軍”的美譽。

小人物大猛將之三國龐德

龐德早年投奔馬騰,後馬騰應曹操的再三動員入京擔任養老的衛尉將軍後,他又追隨馬騰的兒子馬超征戰奔波。儘管龐德勇冠三軍,功勞卓著,但是由於他白丁出身,沒有文化,起點很低,相對於東漢末年眾多的割據諸侯來說,基本上算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

在很講究家世出身的漢末,龐德相當於馬超的家將角色,與馬超份屬主僕。

所以他即便表現再突出,功勞都記在他的家主馬超身上。

龐德擅長騎射,尤精相馬

。他當年隨馬超攻破流寇佔據的

蘇氏塢堡

時,塢堡中有一百多匹駿馬。馬超其他部下都爭搶膘肥體壯的“良馬”,只有龐德選了一匹體型瘦弱、模樣醜陋的黑嘴黃馬。大夥都嘲笑他的眼光,但是他不為所動。後來龐德追隨馬超征戰渭南時,這匹馬腳程迅疾,閃電如風,其他馬都趕不上他這匹馬的速度,大夥這才佩服龐德對好馬慧眼獨具。

客觀地講,

龐德武藝高強,常常陷陣卻敵,勇毅冠絕涼州諸軍,是一員少有的猛將。

這哥們可能是因為出身、教育所累,而且謀略稍微欠缺,一輩子都是陣前廝殺狠斗的武將。

小人物大猛將之三國龐德

早在出道不久的平陽大戰中,他猛打猛衝砍殺了叛軍總指揮

郭援

,但他並不知道其人身份。據《魏略》記載,龐德親手斬得一顆首級,不知這便是郭援。戰罷之後,眾人都相信郭援已死,可是就是找不到他的首級。然而龐德於晚後方才於箭囊中取出一顆頭顱,由於郭援是這場戰爭中曹操方面主帥

鍾繇

(與鄧艾分道滅亡蜀漢的魏國著名將領鍾會之父)的外甥,舅舅自然是認得外甥面相的,因此鍾繇看見

郭援的首級掩面痛

哭,

龐德忙向鍾繇賠罪。

鍾繇

作為曹魏著名的政治家,此時是總督關中軍政事務的一方大員,後來因累功升任魏國的

相國,曹丕稱帝后他又與

與華歆、王朗並列三公,顯示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這等原則大事他當然拎得清,

鍾繇朗聲喝道:“

郭援雖是我甥,但他始終是國賊。卿又何須賠罪?”

馬超集團割據西涼與曹操渭水對峙失敗後,龐德與馬超一起歸附漢中張魯。後來他們一行在漢中因與張魯及其部下不和,再無立足之地,又轉投此時已確立三足鼎立之勢的劉備。由於馬超入川投靠劉備時,龐德尚重病在身,不能隨行而滯留漢中。後幾經輾轉,龐德隨張魯歸降於曹操麾下,直至後來被關羽所殺。

建安二十四年,在劉備和曹操兩大集團爭奪荊州的樊城之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聲勢浩大,威震華夏。

曹操以左將軍于禁為主帥、龐德為先鋒去救應困守樊城的曹仁

。臨行前有人提醒曹操:

龐德故主馬超在劉備處任五虎上將,其堂兄龐柔也在西川為官,恐怕不大穩便。

得知曹操有所遲疑時,這愣漢子當場慷慨陳詞,表示自己與

馬超、龐柔

現在已經是恩斷義絕。如今兩國相爭,各為其主,並當場立誓決一死戰。隨後象後世的左宗棠一樣

抬櫬(棺材)出征

,迎戰威名遠播的蜀漢大將關羽。

小人物大猛將之三國龐德

兩軍對壘期間,龐德以慣常的英武,騎著白馬馳騁奔殺,耀武揚威,

曾力戰關羽不落下風,並一箭射中關羽前額,令關羽頗為忌憚,足見其勇猛。

後來關羽利用雨季漢水流域雨水暴漲,曹操軍隊多駐紮於低窪地段之際,設計水淹七軍,再加之主帥于禁的多方掣肘,曹兵大敗,潰不成軍,被活擒的曹方主帥于禁投降。

龐德只得率領殘軍與關羽殊死搏鬥,他全無畏懼,奮然接戰。在衣甲盡失去的情況下與關羽部下對射,他箭無虛發。箭鏃射盡後,龐德又短兵相接。而他格鬥益怒,膽氣愈壯,陣前斬殺了欲降關羽的部將董衡、董超等,表示“

吾受魏王厚恩,豈肯屈節於人!

小人物大猛將之三國龐德

並對另一部將

成何

大喊:“

吾聞勇將不怯死以苟免,壯士不毀節而求生。今日乃我死日

。”,誓死不降。軍士盡皆死傷後,龐德乘小舟準備逃歸曹仁大營,小舟被洪水打翻為關羽軍所擒。

一向自視甚高的關羽頗為敬重龐德的剛毅威武,堅貞不屈,以封官許願勸降,並以故主馬超、兄長龐柔之事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龐德卻怒目不跪,大罵關羽:

“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震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

”無奈關羽只得斬殺了龐德,滿足他殞身殉節的意願。

小人物大猛將之三國龐德

曹操薨世後曹丕即位,他有感於龐德的忠義赴難,便派使者到龐德陵墓送去

壯侯

的諡號,並下詔

賜封他兒子龐會等四人關內侯的爵位

,後來又讓龐德從祀於魏太祖(曹操)廟庭。

說到這裡,

有必要

講述一下關、龐兩家因此結下的一段公案。

龐德在戰敗被俘之後,針對關羽的以理相勸,他卻辱罵關羽、劉備以求速死。固然他出於忠勇,氣質上卻顯得有失理智。總的來說,無可厚非。關羽在龐德死後對其屍首較為尊重,沒有丟棄或毀屍,而是第一時間進行了妥善安葬。

關羽對待龐德,懇勸於前,拒降受戮後禮葬於後。

在當時歷史條件下,

戰爭中的普遍規則是降則收納,拒則斬首,龐德可謂為國事而死,關羽也是照章行事,二人各為其主,並無私仇。

並且關羽在遭到龐德的辱罵之後,沒有暴怒,仍然善待了其屍首,可謂仁義,不失大將之風。

小人物大猛將之三國龐德

遺憾的是在公元263年魏國軍隊破蜀時,即樊城之戰已經過去44年,大致推算龐德的兒子

龐會

當時至少是近50歲或年齡更大一點的老人(在古代人生七十古來稀的,他已算是一位老者)。在時隔這麼久遠之後,他依然沒有忘記殺父的仇恨。

跟隨鍾會、鄧艾伐蜀的龐會,在蜀漢亡國後,在司馬氏默許屠殺蜀國功臣後裔的背景下,他殺盡關家後人為父報仇。私怨之毒,莫此為甚!

在現今的文明觀看來,

龐會此舉顯然是兇殘和不人道的。

關、龐兩家是國仇公恨,並無私仇,就算關羽的的確確是龐會的殺父大仇人,而關羽早已歸於塵土,冤冤相報何時了?龐會殺盡關家後人有點過了,他的後人與龐會並無冤仇哦(

當然實際上關家也有部分未做官的後人躲過一劫,使血脈得以繁衍下來

)!

小人物大猛將之三國龐德

順便補充一下,

不要把龐德和三國同一時代的龐德公兩個人搞混了:

龐德是八面威風的武將,隴右(甘肅天水)人,龐德公是東漢末年隱居荊州襄陽的文士高人,手無縛雞之力。龐德公與當時徐庶、司馬徽、諸葛亮、龐統等人交往密切,他曾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被譽為知人,其中後來與諸葛亮齊名、被劉備拜為軍師中郎將的鳳雛龐統就是龐德公的堂侄。

歡迎交流、分享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TAG: 龐德關羽馬超郭援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