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去世36年後,張幼儀帶丈夫到訪康橋,卻並非為紀念徐志摩

徐志摩的一生因著短暫,作品數量並不算多,其中有一篇家喻戶曉的詩篇。那就是《再別康橋》,相信這首詩大家都學過,作者道出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事實上無論其他,徐志摩對康橋的熱愛是真切的,因為這裡是他一生的轉折點。康橋,也就是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徐志摩曾在這裡遊學。

徐志摩去世36年後,張幼儀帶丈夫到訪康橋,卻並非為紀念徐志摩

康河的水,開啟了他的心靈,喚醒了他心中詩人的天命。徐志摩自己也曾言: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可見徐志摩對康橋的情,以及康橋對他的影響,然而在他離去36年後。他的原配夫人張幼儀來到了康橋,卻並非為悼念徐志摩,而是因著另一個原因。

張幼儀也是民國時期的一位奇女子,一個被徐志摩傷透心,卻依然樂觀生活的女人。她與徐志摩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訂婚之前也並未詢問過她的意見,所以可以說她也是這樁婚姻的受害者。但不同於徐志摩,作為女性的張幼儀要拘束很多,她也只能按從小教育來。那就是做一個賢妻良母,丈夫不喜歡沒關係,她會盡力讓丈夫喜歡。

徐志摩去世36年後,張幼儀帶丈夫到訪康橋,卻並非為紀念徐志摩

丈夫在外,那麼她就照顧公婆,培育孩子、打理好家務。論賢惠,論用心,張幼儀都是沒得挑的。可愛這個東西不是賢惠就能決定的,也不是生兒育女能決定的,徐志摩對她沒有愛。其實這也沒什麼,可不單沒有愛,對她還稱得上是近乎殘忍。康橋,正是一個見證了張幼儀心碎的地方,徐志摩在1918年生下長子後便外出留洋。

徐志摩去世36年後,張幼儀帶丈夫到訪康橋,卻並非為紀念徐志摩

1920年到了康橋,不過沒多久就收到了張君勱的信,被迫將張幼儀接到身邊。後來張幼儀回憶說,在接船的人之中,他是唯一一個露出不想到那兒表情的人。令人詬病的是,不喜歡也就算了,為何還要讓她懷上二胎?又在她懷上二胎的時候,提出離婚,不惜要她打胎。那年頭打胎不僅傷身體,還有可能會喪命,徐志摩卻滿不在乎的說: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徐志摩去世36年後,張幼儀帶丈夫到訪康橋,卻並非為紀念徐志摩

見張幼儀還不答應,乾脆一走了之,將她一個人堆在沙士頓,好在張幼儀有一個好哥哥。再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張幼儀還是選擇了成全徐志摩,遺憾的是這個不受父親待見的小兒子在三歲那年夭折。康橋,是徐志摩心中的聖地,也是張幼儀一觸即痛的傷心地。1967年回來,不是為了祭奠徐志摩,更不可能是為了回想當年的悲痛。

徐志摩去世36年後,張幼儀帶丈夫到訪康橋,卻並非為紀念徐志摩

是為了放下,也是為了圓第二任丈夫的心願,張幼儀的第二任婚姻誕生在1953年。當時她在香港,那人是她的鄰居,中醫蘇紀之。蘇紀之也是離異有子女,兩人相處久了情投意合,經過雙方兒女同意便結了婚。蘇紀之與徐志摩完全不同,他一點一點的彌補了徐志摩所造成的傷口,細心維護著其實已經是女強人的張幼儀。

他說:你50歲之前的人生我沒來得及參與,所以我都要補上。所以兩個人結伴去了康橋,去了德國,而張幼儀透過這一趟行程,才算是將那段過往放下了。張幼儀與蘇紀之一直相伴到了1972年,蘇紀之因病去世,她這才去了美國與兒子生活。兒孫繞膝,幸福的活到了88歲,1988年在睡夢中離去。死後,她的墓碑上刻著蘇張幼儀。

TAG: 徐志摩張幼儀康橋蘇紀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