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明第二代肅王,卻常被認作朱棣的孫輩,一生沒出過蘭州城

前言:甘肅省蘭州市,在明初稱為蘭縣。明憲宗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陝西官員(當時蘭縣屬於陝西管轄)向朝廷提出將蘭縣升格為蘭州,其中有一條重要的理由是城中有大明親藩:肅王。而且蘭縣地處要害,事務繁多,地方官級別太低的話不好打理。

庚辰,升臨洮府蘭縣為蘭州。時陝西守臣奏:“蘭縣為陝肅喉襟,而肅王封國在其地。政繁官卑,事多掣肘,可升為州。”事下戶部,覆奏從之。—《明憲宗實錄卷一百七十》

其實一開始肅王的封國並不是蘭州,而是甘州(今甘肅省張掖市)。甘州是陝西行都司的駐地,首封肅王朱楧更是有“理陝西行都司及甘州軍政事宜”的大權。洪武年間肅王府甘州三護衛出動進行巡邊,對西北諸蠻有著極大的震懾作用。

但是在太祖朱元璋駕崩後,繼位的皇太孫對戍邊親王進行大規模削藩。為了避免向兄弟們一樣遭受無妄之災,朱楧主動申請內遷蘭縣。可以說明代中後期以後之所以對於西北的管理力不從心,隱患從肅王內遷之時便已經埋下。今天本文想聊一聊朱楧之子,這位生於蘭州,死於蘭州的大明第二任肅王朱贍焰。

他是大明第二代肅王,卻常被認作朱棣的孫輩,一生沒出過蘭州城

黃河天塹

庶長子出身的親王

朱贍焰,生於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四月二十九日,生母張氏。其父朱楧是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肅王妃孫氏是指揮孫繼達之女,因此朱贍焰乃是朱楧庶長子。這裡略作說明一下啊,因為有不少人會把朱贍焰的名字寫成朱瞻焰,甚至誤以為他是明成祖朱棣的孫輩。

實際上燕王一脈的字輩是“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而肅王一脈的字輩是“贍祿貢真弼,縉紳識烈忠,曦暉躋富運,凱諫處恆隆”。長字輩名字裡要帶土,是燕王一脈第三代,太祖的曾孫輩。三字輩名字裡要帶火,是肅王一脈第二代,太祖的孫輩。

根據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八月重新更定的《皇明祖訓》,親王嫡長子封世子,庶子封郡王,年齡都是十歲。以朱贍焰的身份,自然是不能封為肅世子,但是為何沒有在永樂十三年被封為郡王呢?不解。

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十二月,肅王朱楧去世,享年44歲,賜諡曰莊。其實永樂朝的時候親王、世子和郡王是可以入京朝覲皇帝的。肅莊王本人就去過四次,永樂九年那次甚至還在南京過了生日。只是很可惜,筆者沒有查到朱三焰入京的記錄,看來他是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蘭州城。

乙酉,肅王楧來朝,宴於華蓋殿。是日適楧生旦,賜彩幣十表裡,羊五十羫,酒百瓶。仍命光祿寺供膳羞。—《明太宗實錄卷一百十九》

他是大明第二代肅王,卻常被認作朱棣的孫輩,一生沒出過蘭州城

仿南京故宮華蓋殿而建的北京故宮中和殿

但是終永樂一朝,朱贍焰都沒有襲封肅王。這個說實話筆者不太能理解,如果朱贍焰要為父王守孝三年的話,那麼到永樂二十一年他就可以襲封了呀。何況這一年他十八歲,早已成年。朱棣在上半年的時候也一直待在北京沒有外出打仗。結果七月二十日其嫡母肅莊王妃孫氏去世,朱贍焰又開始等待。

好在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榆木川駕崩,皇太子朱高熾登基,隨即大封宗室。當年十月十一日,朱贍焰襲封肅王,成為大明自開國以來第一位既沒有世子身份,又並非由郡王進封的親王。

肅王護衛: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肅王府的護衛官軍,被稱為甘州三護衛。此後儘管肅莊王內遷蘭縣,護衛軍也沒有改名。朱棣篡位之後,朱楧為了彌補自己靖難時站隊建文帝的過失,主動上交了甘州左護衛,由朝廷將其改編為莊浪衛。

朱高熾繼位不到一年即駕崩,皇太子朱瞻基登基。這位昔日的皇太孫即位不久,就碰到了二叔漢王朱高煦發動的叛亂。而在御駕親征平定叛亂之後,朱瞻基決心對依然擁有護衛的大明親藩動手。隨著晉王被廢,秦王、楚王和蜀王紛紛上交二護衛,只保留一護衛之後,到了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朱贍焰也終於坐不住了。

壬申,肅王贍焰奏:“甘州中、右二護衛官軍皆聞逸無差遣。欲止留一衛,請以一衛歸朝廷助備邊。”—《明宣宗實錄卷九十三》

他是大明第二代肅王,卻常被認作朱棣的孫輩,一生沒出過蘭州城

明宣宗朱瞻基劇照

朱瞻基對肅王的舉動很滿意,下旨留下甘州中護衛,而右護衛官軍則攜帶家屬一起調往甘州駐紮。然而即使肅王府只剩下一護衛,其實力仍然不容小覷,朝廷對其的防備之心從未減少。明英宗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鎮守陝西都督同知鄭銘請求從王府護衛中調兵一千,聽指揮戴旺提督備邊。而從次年鄭銘給朝廷的上奏來看,實際調動的兵力達到兩千人之多。

庚午,陝西都指揮同知戴旺等奏:“臣備禦蘭縣,達賊數犯邊。而新調甘州中護衛官軍二千人俱缺兵器。”上命內府局庫以鐵甲五百,盔一千,弓一千,箭三萬給之。—《明英宗實錄卷二十七》

到了正統十年(公元1445年),守備蘭縣都指揮僉事李進向朝廷請求從肅王護衛中抽調一千人由自己統領,以彌補本部兵馬不足的弱點。但是就在這段記錄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甘州中護衛的軍餘人數高達一萬五千人。

所謂的軍餘,也成為餘丁,是正軍死亡或老殘後的第一替補者。這些人雖然不佔用編制,但是也要參加訓練,準備隨時遞補。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肅王府在只剩一護衛的情況下,還有一萬五千人的軍餘。當初甘州三護衛齊裝滿員之時的實力,該有多麼的恐怖。

壬申,守備蘭縣都指揮僉事李進奏:“蘭縣實當要害,而臣所領軍馬不足。訪得甘州中護衛軍餘一萬五千人,乞於內選取一千。令自備鞍馬,益臣統領訓練,遇警協力剿賊。”上命右都御史王文等同進會選。仍戒進以時訓練,毋妨農擾人。—《明英宗實錄卷一百三十五》

筆者再舉一個例子來強調一下肅王府的實力。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七月,巡撫陝西右副都御史馬文升向朝廷上奏備邊三事,裡面提到肅王府家人“先皆歸化土達”,而且“率能騎射”,希望可以從中挑選精銳與官軍一同操練防守。此時雖然朱贍焰已經去世,但這批“土達”家人的祖先,當年應該是跟著肅莊王朱楧一起威震西北的親信家丁。

他是大明第二代肅王,卻常被認作朱棣的孫輩,一生沒出過蘭州城

蘭州小西湖公園:昔日肅王府私家花園

朱贍焰心語:雖然我又窮又瘋,但我依然心向朝廷

微薄的歲祿由於許多半吊子專家的渲染,很多人對明代親王待歲祿有許多誤解。有些人以為是五萬石,這當然水平最低,因為明初親王確實有五萬石,但是很快就改掉了。也有人認為都是一萬石,這已經水平不錯了,但是還有欠缺。

實際上在洪武朝後期,能夠享受一萬石歲祿的親王只有這麼幾家:晉王、燕王、楚王、蜀王和湘王。至於肅王,對不起,由於封國“遠在邊地”,歲祿只有五百石。當然這個時候其他幾個兄弟,包括代王、遼王、慶王、寧王和谷王也就這麼點,大家心裡還平衡些。

但是在靖難之後,谷王由於有金川門開門之功,除了從宣府遷居長沙外,歲祿還增加了三千石。另外遼王從遼東遷居荊州,朱棣也給他加了五百石的歲祿。到了朱高熾登基之時,代王府、遼王府都加到了兩千石,慶王府和寧王府甚至恢復到了一萬石。兄弟們之中,唯獨肅王府只加了五百石,通前一千石。由此朱贍焰穩穩地坐上大明最窮親王的寶座。

他是大明第二代肅王,卻常被認作朱棣的孫輩,一生沒出過蘭州城

蘭州美景

前文說過朱贍焰在宣德七年七月上交了甘州右護衛,因此到了十一月的時候肅王向朝廷請求增加祿米。本以為自己做了那麼大的犧牲,不說恢復成一萬石,有個兩千石也行啊。結果沒想到被宣宗兜頭澆了一盆冷水,估計朱贍焰心中絕對的透心涼。

癸未,肅王贍焰奏請增祿米。敕肅府長史、紀善等官曰:“洪武、永樂中,肅府歲給祿米五百石。肅莊王於《祖訓》所載豈不知之?而不言少者,蓋以地裡遼遠,運輸難艱,知朝廷斟酌得宜也。我皇考仁宗皇帝即位,推恩親親。復增米五百石,共一千石,比舊加倍。今王又欲增祿,是不知民力之難也。朕即位以來一切事悉遵舊規,豈敢纖毫有所改作?爾等職在輔導,於王之前亦嘗言及此乎?王之斯言,蓋亦爾等之言,爾等之心,其審思之。”—《明宣宗實錄卷九十六》

捱了這一悶棍之後,朱贍焰再沒向朝廷提過增加歲祿的事。然而諷刺的是,正統年間他的庶長子朱祿埤被封為洵陽王之時,卻拿到了兩千石的歲祿。

大明戰馬贊助商肅王府雖然窮,但是由於地處西北,在平涼有自己的馬場。早在永樂初年,肅莊王就曾經一次向朝廷進貢戰馬兩千匹。而在護衛被裁撤之後,肅王府的馬就成了香餑餑,朝廷時不時就要去薅一把羊毛。

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明英宗朱祁鎮親自寫信給肅王朱贍焰,稱甘肅官軍由於出哨和追剿虜賊,死傷馬匹甚多。請叔祖挑選一些給官軍應用,當然朱祁鎮還補了一句,朝廷會出錢購買,不會白要。土木堡之變後,面對危險的局勢,朝廷再次向肅王府求援。這次白紙黑字寫著“給與價值,決不虛負”,不禁讓筆者深深懷疑之前到底有沒有給夠買馬的錢。

甘州肅王府保衛戰說起來朝廷對肅王府真是不太友好,歲祿最低,薅完護衛薅馬匹,最後連甘州原先的肅王府都沒能保住。

甘州肅王府,位於甘州城內偏西南處,由西寧侯宋晟和曹國公李景隆接力督修完工。肅莊王內遷之後,王府並未荒廢。正統元年有司想將故肅王府改為都司衙門,遭到了朱贍焰的強力拒絕。

他是大明第二代肅王,卻常被認作朱棣的孫輩,一生沒出過蘭州城

甘州美景

幾年之後右僉都御史程富又想把王府拆掉改成鐘樓和鼓樓,目的竟然僅僅是為了“壯觀邊境”,差點把肅王給氣個半死。

癸卯,先是右僉都御史程富請毀甘州舊肅王府改作鐘鼓樓,以壯觀邊境。事下總兵官任禮等言:“王府頹圮可毀,作鐘鼓樓則勞費無益。”上曰:“其皆已之。”至是肅王贍焰始聞富言,請勿毀以存舊。上敕所司諭王知之。—《明英宗實錄卷一百一》

但是到了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甘州肅王府終於還是沒能保住。土木堡之變後,明軍如驚弓之鳥一般。一旦有達賊進犯甘肅屯堡,守堡軍士不敢抵抗,全都蜂擁而入甘州城內。鎮守甘肅總兵官、寧遠伯任禮為了安置敗兵,乾脆把肅王府拆了改成兵營。

肅王的風骨從已知史料來看,朱贍焰似乎有間歇性精神狀態不穩定的疾病。正統九年五月,巡按陝西監察御史蔣誠上奏朝廷,稱肅王“披髮持杖登城”,要求以“防護不嚴”的罪名對王府承奉、長史等官進行治罪。明英宗則表示朱贍焰這種情況不是一天兩天了,不必追究。

這樣一個又窮、又瘋,還老是被薅羊毛的肅王,卻在土木堡之變後表現出了令人擊節讚歎的風骨。發生在正統十四年八月十五日的土木堡之變,是明朝開國以來最為慘痛的一場敗仗。御駕親征的皇帝朱祁鎮本人被俘,扈從文武大臣以及京軍精銳幾乎全軍覆沒。

十月初,瓦剌人帶著俘虜皇帝朱祁鎮一起向北京殺來。初五日,剛登基不久的皇帝朱祁鈺向天下宗室諸王發出了一道明代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勤王詔書:

壬子,致書宗室諸王曰:茲者虜寇乘機入關侵犯,京城危急之秋。尚賴宗室至親以宗社為重,命將統率精兵。不拘多寡,星馳赴京勤王。以除虜寇,以安國家。期在旬月畢集,仍自鎮靜,固守藩疆。—《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四·廢帝郕戾王附錄第二》

他是大明第二代肅王,卻常被認作朱棣的孫輩,一生沒出過蘭州城

土木堡之變劇照

可是很遺憾,昔日大明邊境上的戍邊親王,現在大部分早已蛻化成了混吃等死的廢物。晉王、代王、慶王、沈王等紛紛提出要遷居內地,只顧自己逃命,不管朝廷死活。親王之中沒有提出遷國的只有肅王朱贍焰,他從本府護衛中挑選了五百騎兵,準備讓他們馳援京師。人雖然不多,但是以肅王府的條件,本人堅守封國之餘,還能派兵勤王,已經稱得上是宗室中的一股清流。我們不能不再次感嘆,倘若肅王沒有內遷,封國依然在甘州,大明在西北的局面將完全不同。

結語: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十二月十七日,肅王朱贍焰去世,享年59歲,賜諡曰康。朱贍焰也只有一個兒子,正統元年賜名朱祿埤。正統七年封洵陽王,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襲封肅王。肅康王妃陳氏,東城兵馬指揮陳瑄之女,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去世。

肅王府的北牆由原城垣代替,牆上築拂雲樓,牆外便是滔滔不絕的天塹黃河。想來當年肅康王瘋病發作,批發登樓之處應該就是這裡。此外今日蘭州小西湖公園舊址,即原肅王府私家花園:邸園。

肅藩家族墓地位於蘭州市榆中縣來紫堡鄉黃家莊村北側平頂峰的南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有包括康王墓在內的十一座墓葬。但是由於目前只確定了肅莊王朱楧墓以及肅懷王朱紳堵墓的位置,康王墓具體是哪一座,尚不得而知,只能期待後期的考古研究再予以確定。

TAG: 贍焰王府甘州肅王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