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將徐晃武藝超群,為何卻想投靠曹操?或藏西涼軍一個秘密!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東漢末年,徐晃跟隨楊奉討賊有功,從無官職被提拔為騎都尉,完成了從做吏到當官的量變;說服楊奉護漢帝東歸,由無爵位被敕封為都亭侯,實現從為官到進爵的質變。

徐晃討賊時,正是李傕、郭汜把持朝政之際。為此,徐晃討賊,就是討反對李傕的人或勢力,而非討反叛皇帝的人,更不是平顛覆朝延的勢力。所以,賊的界定,對徐晃而言,危害所依附人及勢力的利益,就是賊,是反賊,是必聽命令去征討。徐晃進言時,正是楊奉、李傕關係交惡之中。因此,徐晃進言,就是進求得楊奉的利或性命,而非進謀尋皇帝的利,更不是追匡扶漢室的目標。所以,言的劃分,對徐晃來說,有利於所仰仗人或勢力的權益,就可言,是勸說,是必盡全力去說服。

虎將徐晃武藝超群,為何卻想投靠曹操?或藏西涼軍一個秘密!

興平二年(195年)七月甲子(《資治通鑑》記,因195年七月為庚午朔,無甲子,疑甲午之訛。),漢獻帝出長安,開始東歸,渡過黃河,十一月至東岸的安邑(縣名,屬河東郡,為郡治,治所在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時,徐晃因護送有功,被封為都亭侯。

都亭侯,東漢置,為亭侯的一種,位在鄉侯下。據東漢說法:在鄉之亭稱野亭,在城之亭稱都亭。唐朝李賢在《後漢書·卷十·皇后紀》中注說:“凡言都亭者,並城內亭也”。為此,“都亭”在任何一個城都有的。故徐晃被封都亭侯,應在安邑縣內。

建安元年(196年)七月甲子(初一),漢獻帝到達洛陽,歷時一週年且歷經磨難及九死一生,走完長安到洛陽的區區八百里路。《三國志·魏書十七·張樂於張徐傳》是這樣記載徐晃勸說楊奉歸順曹操不成:

及到洛陽,韓暹、董承日爭鬥,晃說奉令歸太祖;奉欲從之,後悔

徐晃之所以會再次勸說楊奉改變立場,是由於如下原因。

虎將徐晃武藝超群,為何卻想投靠曹操?或藏西涼軍一個秘密!

其一,環境迭變。

在長安,只有李傕、郭汜把持朝政,僅視皇帝及百官如權力爭奪的籌碼;在東歸途中,後有李傕追兵,前有山河險阻,內有護送將領不合,外無地方諸侯勤王;到洛陽,漢獻帝雖脫離李傕的魔爪,但環境更加惡劣,如洛陽內已被董卓燒為白地:上無寸瓦,百官只能披荊棘而依牆壁;下無尺地,官員只得摘野菜而裹食腹。洛陽外已無人聽命皇帝:州郡長官不願進貢;割據諸侯不肯勤王。更為可悲,朝堂上原護送漢獻帝的諸將不合,特別是韓暹、董承在洛陽爭權奪利日益白熱化。因而,徐晃乃至官居車騎將軍的楊奉都要面對迭變的洛陽環境。

虎將徐晃武藝超群,為何卻想投靠曹操?或藏西涼軍一個秘密!

其二,形勢譎變。

漢獻帝進入洛陽後,護送漢獻帝的有功人員又出現不合:先是大司馬張楊離開洛陽回河內(郡名,屬司州(又稱司隸校尉部),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陟縣西南),雒陽北百二十里)拱衛洛陽,後是徐晃就跟隨楊奉出京駐軍梁縣(縣名,屬河南尹,治今河南汝州市西南,雒陽西百六十里)護衛洛陽,而韓暹、董承二人留在洛陽守衛皇宮。在洛陽,原白波軍將領韓暹仗著從曹陽(地名,在今河南靈寶市東北)護送漢獻帝回洛陽有功勞而專橫跋扈;原西涼軍閥部將董承對韓暹的所作所為十分厭恨,又因勢力不如韓暹,無法與其爭個高下,就私下派人召請在許昌的曹操前來洛陽,以便增強董承的實力。《資治通鑑?漢紀五十四:孝獻皇帝丁建安元年(丙子,公元一九六年)》記述:

韓暹矜功專恣,董承患之,因潛召操;操乃將兵詣雒陽

。為此,徐晃及其效力的楊奉都無法迴避譎變的洛陽形勢。

徐晃之所以會勸說楊奉投靠曹操,是基於此時的洛陽環境及形勢,是在變中求生存,求發展。

筆者按:通權達變,指隨客觀情況的變化而改變辦法,不死守常規。徐晃,雖官小言微,卻忠肝義膽,甚至看透漢獻帝東歸洛陽後的變幻莫測的政治形勢。在雲譎風詭的政治環境中,徐晃又一次做出勸說楊奉投靠曹操,以求得國家的安定。正所謂:愛國不分身份。

TAG: 徐晃洛陽楊奉漢獻帝韓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