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水門橋》,炸橋未果是必然,七連一直遊走在團滅的邊緣!

《長津湖之水門橋》是個人在春節檔看的第三部影片,平心而論其比《長津湖》更值得一看。

解析《水門橋》,炸橋未果是必然,七連一直遊走在團滅的邊緣!

影片主要講述了七連是如何試圖炸燬水門橋的,儘管拼到最後只剩伍萬里(易烊千璽)一人生還,但依舊沒有徹底達成目標。美軍憑藉著強大的後勤能力,透過搭起臨時橋面的方式,還是順利撤離了。可能有人會覺著很可惜,只差一點點就成功了。客觀而言,七連炸橋未果是大機率事件,甚至可以說是必然的。

歷史背景

至於為什麼這麼說,需要先了解一些相關的歷史背景。在國內的同類型影視作品中,幾乎沒有提及當時的朝軍,讓很多人以為朝軍沒有什麼戰鬥力。實際上恰恰相反,假如沒有美軍的介入,朝軍早就把韓軍給擊潰了。至於朝軍的戰鬥力為什麼會如此之強,其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朝軍配備了清一色的蘇式裝備,在這一點上完全碾壓了韓軍,因此在戰爭的前期才能勢如破竹。

解析《水門橋》,炸橋未果是必然,七連一直遊走在團滅的邊緣!

但朝軍終究不是蘇軍,有了蘇式裝備仍然無法與美軍抗衡,這才有了咱們國家的抗美援朝。當志願軍第一次與美軍交手時,美軍一開始判斷這是朝軍的預備役,原因是裝備過於落後了。由此可以得知,那個時候志願軍的裝備不僅不如美軍,居然連朝軍都比不過。

看到差距

具體到《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守橋的美軍是坦克、大炮皆有之,而七連的重火力只有一支巴祖卡火箭筒。正是因為裝備上的差距,才導致七連每一次嘗試炸橋都要付出慘痛的人員傷亡代價,而且僅僅只是破壞了橋面而已。

解析《水門橋》,炸橋未果是必然,七連一直遊走在團滅的邊緣!

有一個成語叫“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延伸到現代戰爭中,後勤保障能力才是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七連不計代價地破壞了橋面,結果美軍搭個臨時橋面就解決了問題,這就是後勤保障能力的體現。

解析《水門橋》,炸橋未果是必然,七連一直遊走在團滅的邊緣!

在裝備和後勤保障能力都遠遠不如美軍的情況下,七連想要徹底摧毀水門橋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就是綜合國力上的差距。正是因為看到了差距,才有了我們後來的迎頭趕上,時至今日方能不遜色於任何人。

勝利的背後

可能有人會說了,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我們不是取得了勝利嗎?

但這份勝利卻來之不易,數不清有多少個七連為此而打光了最後一個人。根據有關統計,在這場戰爭中,志願軍犧牲人數超過了18萬人。與之相比,美軍的陣亡人數要少很多,只有5萬多人。換而言之,每消滅一名美軍,志願軍就要失去3到4名戰士。

解析《水門橋》,炸橋未果是必然,七連一直遊走在團滅的邊緣!

由此可以看出來,執行穿插任務的七連,一直就遊走在團滅的邊緣。這一點後人能夠想得到,志願軍戰士們同樣心知肚明,可還是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戰場。這便是志願軍沒有輸給美軍的原因,你有裝備和後勤保障能力的優勢,而我則無懼死亡的威脅。志願軍之所以無懼死亡,在《長津湖》中就交代了,梅生(朱亞文)說過不想把戰爭留給下一代。

解析《水門橋》,炸橋未果是必然,七連一直遊走在團滅的邊緣!

無懼死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是對意志的殘酷考驗了。人都有七情六慾,對世間存有留戀,故而不可能不怕死。尤其是明知道會死,還要主動頂上去,等待死亡的隨時到來。也許死亡不可怕,但等待死亡的過程一定是異常折磨人的。尤其是七連,穿插本就極其危險,往往是九死一生。

結語

總而言之,我們的勝利是千千萬萬志願軍戰士用大無畏的精神和血肉之軀換來的,著實是過於沉重了。為了避免重蹈這樣的覆轍 ,必須要提升自身的實力,不再讓七連式的悲壯重現。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TAG: 美軍朝軍志願軍長津湖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