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北伐山西與令歸村的傳說

常遇春北伐山西與令歸村的傳說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出身貧苦,是元末紅巾軍起義的傑出將領。

1355年,常遇春歸附朱元璋。從此,對朱元璋忠心耿耿,南征北戰,百戰百勝,建立了卓越的軍功,是明朝開國功臣之一。

1369年,在北伐時,暴卒軍中。朱元璋聞訊悲痛不已,賦詩:“朕有千行生鐵汁(淚),平生不為兒女泣。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溼。”

朱元璋特令令宮廷畫師,為常遇春公繪製身穿龍袍的全身像。追封他為開平王,親自為常遇春送葬。

常遇春北伐山西與令歸村的傳說

為戰爭而生

他是戰神,參加大小戰役數百場,幾無敗績。他是勞模,輾轉大江南北十多年,馬不停蹄。朱元璋曾經用十二個字評價他:

當百萬眾,摧鋒陷堅,所向披靡

。此人究竟有多神勇呢?

毛遂自薦當前鋒

當朱元璋準備渡過長江,平定江南。但在採石磯一帶,遭到元軍堵截。朱元璋的軍船離岸三丈多,沒人能登上岸。朱元璋命常遇春向前衝擊,他揮戈直衝向前。敵兵抓住他的戈,常遇春乘勢一躍跳上岸,大聲喊叫著衝入敵陣,諸將乘勝上岸攻擊,很快攻克採石,攻取太平,從此在江南站穩了腳跟。

經此一戰,常遇春獲得了總管府先鋒之職。

馬不停蹄戰江南

儘管朱元璋大軍已經落腳江南,但是他的大本營仍然在江北的和州,“時將士妻子輜重皆在和州”。元中丞

蠻子海牙

抓住了朱元璋的這一軟肋,“以舟師襲據採石”,意圖阻斷朱元璋回和州的道路。

常遇春操縱輕舟,冒著箭雨,率軍徑直衝向海牙的船隊,將其船隊一分為二,然後從左右兩側發起猛攻,最終大獲全勝,江路也重新恢復暢通。

此戰之後,常遇春又和徐達搭檔,開始經營江南,擴充套件地盤。他先後守溧陽、攻集慶、取鎮江、克常州、奪池州……可以說是馬不停蹄。

在隨徐達進攻寧國時,他不小心被飛箭射中,於是裹著傷口,堅持率軍衝殺;在圍攻衢州時,他先派奇兵突入,毀掉了敵人的戰具,然後再發動猛攻,俘獲披甲之士萬人……

一鼓作氣滅強敵

1360年,朱元璋和陳友諒在應天府的龍灣鎮一帶(今江蘇南京城郊)展開大戰。這一戰,常遇春以五路軍設下埋伏,大破陳友諒軍,收復太平,立下頭功。此戰可以說是兩大政權對抗的轉折點,朱元璋被動挨打的局面終於得到扭轉。

三年後,陳友諒起兵六十萬,直指朱元璋的戰略要地

洪都

(今江西南昌)。朱元璋聞訊,急調大軍趕往洪都,準備和陳友諒決一死戰。

不料兩軍開戰後不久,朱元璋就陷入了險境——他的船擱淺了!敵將見狀,準備直接登船,活捉朱元璋。就在這危急時刻,一支羽箭“唰”一聲飛來,敵將負傷倒地,朱元璋這才沒有做了陳友諒的俘虜。

而這一箭,不是別人射的,正是常遇春!

朱元璋和常遇春率軍對陳友諒圍追堵截。最終,陳友諒大敗,在突圍中被射死。

至此,朱元璋在常遇春的助攻下,幹掉了他最重要的對手。

戎馬一生喪歸途

陳友諒失敗後,常遇春毫不停歇,開始著手消滅另一支江南力量——張士誠。

江南被掃平後,常遇春又以副統帥身份轉戰北方,攻打元朝。

洪武二年(1369年)八月二日,徐達、常遇春一舉攻佔大都,改為北平府。稍事休整即又揮軍西進,攻取山西。與精銳的擴廓帖木兒軍進行了艱苦的搏戰,平定山西。

在1369年的一場大勝後,常遇春班師回朝,結果在途中,

“次柳河川,暴疾卒”

,時年40歲。

從1355年投靠了朱元璋,到1369年在凱旋途中暴斃,在長達十四年的征伐中,他幾乎鐵甲未解,徵鞍未下,參加大小戰役近百次,永遠衝在最前面。

常遇春北伐山西與令歸村的傳說

令歸村為什麼要令歸

令歸村,屬忻州市忻府區董村鎮,東鄰定襄。顧名思義,令歸者,乃收回命令的地方。

收回誰的命令呢?常遇春的命令!

常遇春的什麼命令呢?“剿殺秀容,雞犬不留!”

故事得從常遇春的童年說起,由於元朝的殘酷統治,加之連年災荒,家鄉無法生活,他爬山涉水來到山西境內秀容(今忻州)城裡。(前文所述,其實常以前從未來過北方)

正逢盛夏,炎熱難當。小遇春灰頭土臉破衣爛衫,可憐兮兮地在街上討吃要飯。看著一夥年輕人圍著西瓜攤吃得十分愜意,他揀起地上的瓜皮大口大口地吃著。那知這幾個吃瓜人故意把瓜皮用鞋底搓來踩去。

小遇春氣得兩眼裡直冒火,在他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了仇恨的種子。

這天率領大軍追剿元軍擴廓帖木爾殘部來到今忻州地界,下令部隊就地宿營。

深夜,常遇春在睡夢裡突然大喊一聲:“殺!”

侍衛急忙走進大帳詢問道:“將軍,請問殺什麼?”

“殺光秀容,雞犬不留!”

逢村就進,見人就殺,睡夢中的百姓,還沒弄清咋回事兒的時候已成刀下冤魂,直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常遇春一覺醒來,見只有少部分守營將士,忙問左右,左右如實稟報。常遇春聞言大驚,急令快馬收令。

待屠城的部隊收到命令時已殺到一個村莊(令歸)。人們為了記住這悲慘事件,就把這個收回濫殺無辜軍令的村莊更名為“令歸”。

常遇春血洗忻州是真的嗎

常遇春在戎馬倥傯間,還吟賦《龍游道中》一詩以紀行:“策蹇龍游道,西風妒旅袍。紅添秋樹血,綠長旱池毛。比屋豪華歇,平原殺氣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鬢須搔。”字裡行間,流露出一股殺氣。

他的性格暴躁易怒,嗜好殺戮,殺降屠城,血洗忻州,並不是一次孤立的事件,濫殺無辜是他一貫的行為。

1358年9月,常遇春擊敗陳友諒手下大將,殺降四千。

1368年7月,常遇春攻泰州城破後下令屠城。

數月後,常遇春帶兵北上滅元,屠魯中重鎮濰縣,城中元軍與部分居民被殺。

第二年,常遇春攻下東昌、平饒後再次殺降屠城,城內城外幾乎斷絕人煙。

攻下河南懷慶城的時候,百姓舉著歡迎明軍的牌子夾道歡迎。常遇春滿臉笑容地走了不到百米,突然臉色大變,下令屠城。

一時間懷慶城中,血流成河,屍骨成山。

原來是不知道哪位聰明人士。出了一個餿主意。木牌的一面寫“歡迎元軍”,另一面寫“歡迎明軍”,哪家勝了舉哪面。這天不知哪個糊塗蛋給舉反了,被常遇春看穿了其中的奧秘。

……

據明史記載:“稍事休整即又揮軍西進,攻取山西。與精銳的擴廓帖木兒軍進行了艱苦的搏戰,平定山西。”

一路北伐無對手的常遇春,為什麼在忻州“進行了艱苦的搏戰”,一是因為擴廓帖木兒軍是精銳部隊;二大概是因為忻州的老百姓支援幫助了元朝的軍隊。

雖然,史書沒有忻州被屠城的直接記載,但這個傳說也不是無中生有。

太祖使使諭遇春:“克城無多殺。苟得地,無民何益?”,可見,朱元璋深知常遇春的嗜殺成性。這次由二十五萬步騎大軍組成的北伐隊伍, 以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朱元璋下令常遇春與徐達聯合作戰時,常遇春一定要服從徐達的命令。

所謂令歸,停止殺戮的命令,很可能是由徐達下的。

所謂童年流落忻州,所謂夢殺,也只不過是為常遇春洗白罪惡而已!

TAG: 常遇春朱元璋陳友諒忻州徐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