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花瓶姑娘”根本不吃香

封建皇帝富有四海,自然有資本搞大排場,每逢年節都要安排組織樂隊、戲班子搞一場公演。在專門為皇室服務的演職人員裡,年方二八的漂亮姑娘比比皆是。這些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盛裝經過大街小巷,肯定會引起老百姓的轟動。不難想象,當時一定有不少年輕的小夥子們瘋狂地鼓掌吹口哨,爭先恐後地向美人們送捧花,或朝著姑娘拋媚眼。

這種場面,估計和現下的追星族差不多,總之場面是要多瘋狂有多瘋狂。從史料的記載中我們能看到,東京、臨安這兩座古都的“御前應制”中,被皇室召來表演的幾乎全都是女演員。那些雅俗共賞的節目,如嘌唱、小唱、叫果子(一種流行於宋朝的通俗唱法)、傀儡、雜劇等,演職人員幾乎是清一水的漂亮姑娘。

在中國古代,“花瓶姑娘”根本不吃香

別以為這些女性演職人員像現下的部分女明星一樣,是空有一副好看皮囊的花瓶,她們每個人都身懷特長。或擅長演奏樂器,或擅長詩詞歌賦,或有舞劍耍槍的本事。這些皇家女藝人的技能五花八門,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

《四朝聞見錄》中有這樣的記載,慈聖太后之所以被獲准進宮,是因為她有一種常人不具備的特長。慈聖太后非常喜歡玩一種擲錢的遊戲,她丟出的銅錢能在地面上一直旋轉,在旋轉停止時銅錢能夠立在原地,不會倒下。這門絕活讓慈聖太后有了入宮的機會。由此可見,才藝是宋朝時期皇宮選秀的重點考核專案。

在宋朝,花瓶姑娘是根本不吃香的。想要成為出色的女藝人,沒有點特長是萬萬不可的。一個長得漂亮、又有才藝傍身的女藝人,她們的“出場費”約為官券千緡。如果女藝人只會唱歌這種在當時比較普遍的技藝,每天也能拿到幾百卷報酬。除了這些固定收入之外,她們獲得的打賞有時比“工資”還要高。

在中國古代,“花瓶姑娘”根本不吃香

從史料中“爭延致之,日擲與金釵”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賞錢對當時的達官顯貴來說只是“毛毛雨”,高官一出手就是幾萬錢,連眼皮都不眨一下。反正這筆錢,總會被安上交際應酬的名目,最後由皇帝埋單。何必出手那麼小氣,為國家省錢呢?

相比於豪擲千金的高官,地方豪紳花起錢來也毫不含糊。人一旦有了錢,免不了附庸風雅,喜歡往女藝人這種“至雅之人”身上花錢。這些人將生意交給下人打點,自己揣著賺來的金銀,四處“追星”,將女藝人的身價捧上天。

眾所周知,在古代男權社會中,大部分老百姓都想生男孩,宋朝卻是個例外。有宋一朝,小戶人家全都把女孩視若明珠,生下男孩的人家無不哭天搶地感慨命運不公。父母只希望女兒趕緊長大,找個好老師學一門技藝,然後將她們待價而沽,像做生意一樣把本錢全都壓在女兒身上,期待著豐厚的收益。

在中國古代,“花瓶姑娘”根本不吃香

不同於其他朝代的富人將女藝人視作玩物,宋朝官紳簡直將女藝人視若星辰。在戲曲《宦門子弟錯立身》中,就描述了這樣一位喜歡追星的“官二代”。這一折戲的主人公名叫完顏壽馬,他最喜歡的女藝人就是王金榜。王金榜並不是最高階的皇家女藝人,只是散樂女伎。完顏壽馬對王金榜的喜愛簡直到了無法自拔的程度,若王金榜想要天上的月亮恐怕完顏壽馬也會摘下來。

為什麼完顏壽馬會如此痴迷呢?

王金榜還真有些“天后”的潛質,戲中稱王金榜“有如三十三天天上女,七十二洞洞神仙,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鵲飛頂上,猶如仙子下瑤池;兔走身邊,不若姮娥離月殿”。為了與王金榜能夠共度餘生,完顏壽馬竟不惜撇下龐大的家業,與王金榜私奔。完顏壽馬的人生追求很簡單,他既不要富貴,也不要功名,只要王金榜每天能“兩眉舒”,展顏一笑,他就心滿意足了。

在中國古代,“花瓶姑娘”根本不吃香

都說宋朝時期的文人風流,但這些文人與完顏壽馬這種痴情的“官二代”相比差的太遠。像完顏壽馬一樣的高門子弟,他們並不像文人一樣有詩詞歌賦寄託情操,這也讓他們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女藝人身上。不知當時有多少像王金榜一樣年輕漂亮、多才多藝的女藝人,將富家子弟的心兒牽走,填補了他們精神生活的空白。

參考資料:

【《四朝聞見錄》、《宦門子弟錯立身》】

TAG: 女藝人金榜完顏壽馬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