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上聯“金盃同汝飲”,大臣對“不避聖心焦”,為何被殺?

俗語說,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皇帝或者君主就像是老虎,他們用得著你的時候會和顏悅色,一旦惹到他們,他們立刻翻臉無情,臣下經常連身家性命都丟掉。在歷史上,朱元璋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專家”,朱元璋變臉真的比翻書還快。

《明史》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大臣叫茹太素,這個人比較正直,經常在朱元璋面前說真話,也因此常常觸怒龍顏。《明史》中說“太素抗直不屈,屢瀕於罪,帝時宥之。”意思是說,朱元璋鑑於他是一個諍臣,也就常常原諒他。

有一天,朱元璋留茹太素在便殿吃飯,皇帝心情不錯,賜給茹太素一杯酒,並隨口說了一句五言詩: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朱元璋的意思很明確,大概意思是說:朕跟你一起喝酒可以,但是你也不要太過分,否則朕哪天不高興了,有可能會殺你。

朱元璋出上聯“金盃同汝飲”,大臣對“不避聖心焦”,為何被殺?

茹太素一點也沒畏懼,“即續韻對曰:丹誠圖報國,不避聖心焦。”茹太素果然不是吃素的,皇帝已經很明顯在警示他,但他依然說自己是為了報效國家,不會躲避皇帝的擔憂。也就是說,茹太素敢於和朱元璋硬碰硬正面剛。

對於這樣的臣子,忠心可鑑但不免讓人替他捏了一把汗,畢竟,他面對的是有名的狠角色朱元璋。朱元璋在明政權崛起之初,四處招賢納士,表現出一副海納百川的帝王胸襟,但等他君臨天下之後,他便開始揣測有功之臣,隨著明初四大案,有功之臣被相繼清洗殆盡。

清洗有功之臣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朱元璋在大臣面前獨斷專行,始終想要擺脫儒臣的束縛,以圖大權獨攬。在政府機構,剛好有這樣一個官職,專門負責約束皇帝、監察百官,而茹太素就是這一官職的典型代表。

朱元璋出上聯“金盃同汝飲”,大臣對“不避聖心焦”,為何被殺?

洪武三年,茹太素通過了鄉試,朱元璋直接給了他一個監察御史的官職。洪武六年,朱元璋提拔他為四川按察使,原因是他做事公允恰當。洪武七年,又讓他做了刑部侍郎,他提的一些建議皇帝都照辦了。

洪武八年,茹太素收到其他刑事案件的牽連,降為刑部主事,緊接著茹太素直接給朱元璋上了一道萬言書,其中有這樣一句話:“才能之士,數年來倖存者百無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意思是說,有才能的人全都被你殺了,或者驅逐出了朝廷,現在的朝廷都是一群乖乖聽皇帝話的酒囊飯袋。

除此之外,這道萬言書中還夾雜了其他一些忤逆的言論。實際上,這道萬言書朱元璋並沒有看,而是讓當時的中書郎王敏當眾讀出來的。朱元璋聽完之後,氣得拍桌子瞪眼,直接把茹太素叫到面前當面責問,又命人當庭亂棍暴打了一頓。

朱元璋出上聯“金盃同汝飲”,大臣對“不避聖心焦”,為何被殺?

在古代,做敢於建言的御史難,做朱元璋的御史就更難了。因為,朱元璋是一位獨斷專行、手段毒辣、猜忌心強的暴力君主,為朱元璋工作的重臣,幾乎很少可以善終。

果不其然,茹太素也沒有逃脫這個魔咒,就在他上萬言書後不久,他被牽扯進了詹徽的案子。此前,詹徽被朱元璋錯殺,如今茹太素成為陷害詹徽的朋黨一員,因而受到追究。

朱元璋出上聯“金盃同汝飲”,大臣對“不避聖心焦”,為何被殺?

隨後不久,茹太素被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代諍臣自此殞命。這也正應了朱元璋送給茹太素的五言詩: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茹太素沒想到,這一語成讖的五言詩,竟然就是自己的最終命運,而且速度如此之快。

TAG: 茹太素朱元璋萬言書皇帝有功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