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年前武岡城青蓮教起義被武岡一鄉紳巧計全殲

青蓮教,又名無為金丹道,是清代中後期的民間宗教教派,由羅教衍生而來。青蓮教有“反清復明”的政治主張,所以歷史上的青蓮教在全國各地爆發過許多次起義事件,其中大部分發生在四川、湖北等地。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地處湘西南的武岡地區也發生了青蓮教起義的事件。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185年前發生在武岡城的“青蓮教起義”的事件,歡迎大家補充和雅正。想了解武岡的風土民情、地方軼事建議大家找筆者要《武岡縣誌》來看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官方修的第一版《武岡縣誌》很值得仔細研讀。

185年前武岡城青蓮教起義被武岡一鄉紳巧計全殲

雄偉的武岡城

清道光十年,也就十1830年,四川那邊過來了一個青蓮教的人,名字叫:王又名,王又名秘密來到武岡、新寧等地發展青蓮教教徒,他們以反清匡復漢人統治為宗旨。武岡人 程孔固、王連和新寧縣的 藍正樽、陳仲朝、張永祿等人先後加入了青蓮教。

道光十五年十二月(1835年12月),武岡這邊的青蓮教徒 程孔固 等一批武岡教徒被清政府逮捕問罪,這時候,其他區域的青蓮教教徒恐怕事情洩露危機生命,於是在1836年的2月初5日,在新寧縣圳源峒九龍庵聚集教徒3000多人,決定起義反清。

他們擁護新寧縣的青蓮教徒 藍正樽 為衛王,改元“剛建”。衛王 藍正樽 封羅才清、蔣玉元、鄒元佑為大元帥,封 張永祿 為軍師,並且發出詔書《王政十三條》,告示安民,很有當年漢高祖劉邦入關約法三章的氣勢。1836年2月6日,藍正樽 倉促的把幾千人的隊伍改編成軍隊,並且派出 鄒元佑 為使者到武岡的州府衙門去談判,想讓武岡知州投城,這有點先禮後兵的意味。

185年前武岡城青蓮教起義被武岡一鄉紳巧計全殲

青蓮教起義教徒

1836年2月7日,青蓮教衛王 藍正樽 率領改編後的起義軍,兵分三路進攻武岡城:陳仲朝 率領一部人馬從安心觀進攻武岡、蔣玉元 率領一部人馬從城步大古山進攻武岡、藍正樽率領主力走中路由威溪衝進攻武岡。在武岡城的南郊合兵一處,以清軍中的青蓮教教徒 王連 為內應。武岡州知州 徐春 扣押了來談判的鄒佑元,假裝說要投城,實際上已經在武岡城內暗設伏兵。青蓮教起義軍很明顯沒有經驗,以為得逞,帶著人馬就進城,結果進入官府的伏擊圈以後,清兵直接用紅衣大炮猛轟,青蓮教損失慘重,不得不返回蔡家塘敗守。為了方便大家理解,筆者簡單繪了張戰事圖。

185年前武岡城青蓮教起義被武岡一鄉紳巧計全殲

武岡青蓮教進攻武岡態勢圖

青蓮教敗軍退到蔡家塘以後,當地的鄉紳 張謙 假裝在自己的家族祠堂裡面宴請起義將領,以張永祿為首的眾將領,人困馬乏、飢餓難耐,於是欣然入會。鄉紳 張謙,一邊把手下鄉勇埋伏在祠堂周圍,一邊又快馬加鞭密保武岡知州派兵增援。

張謙和青蓮教的將領們推杯換盞,菜過五味,酒過三巡,這時候官府的援兵也到了,加上之前埋伏的鄉勇,一起突然襲擊青蓮教軍隊,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所有赴宴的青蓮教將領全部被抓,至此,一場發生在武岡城的青蓮教起義事件就這樣被鄉紳 張謙 巧計給全殲了。

TAG: 青蓮武岡藍正教徒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