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拒絕了諾貝爾獎

並非所有人都對名利趨之若鶩。

不久前,諾貝爾獎公佈了,好一番騷動,時至今日,那股躁動似乎仍未平息。自1901年頒佈以來,在各個領域,諾貝爾獎都早已成為了最具影響力及權威性的頂尖獎項之一,大部分人都為之折服,但

例外總是存在的

這些人,拒絕了諾貝爾獎

今年,

村上春樹又一次和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

,作為人們眼中的“陪跑”常客,這樣的結果似乎也不足為奇。村上春樹的作品我看過一些,從

《且聽風吟》到《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再到《1Q84》

等等。從我自私的角度來看,我一點不在意他是否會得到諾貝爾獎,我只看書而已。

而就村上自身的說法,

他對於諾貝爾獎也是興致寥寥

,他是個崇尚安靜的傢伙,諾貝爾獎除了榮譽,也意味著麻煩。

“就興趣而言,我是沒有的……再不能這樣悠然自得地以匿名性生活下去。”

在旅行遊記

《遠方的鼓聲》

這些嘈雜的爭議在村上的筆下化為了耳邊嗡嗡作響的蜜蜂。

村上是沒有得到諾獎,並深受其擾,而

有些作家卻是在得獎後基於各種原因而乾脆直接拒絕領獎。

關於“拒領諾貝爾文學獎”的傳聞不少,其中認可度比較高的,比較著名的有兩位,一是1958年的

蘇聯作家帕斯捷爾納克

和1964年的

法國作家薩特。

這些人,拒絕了諾貝爾獎

帕斯捷爾納克對於諾貝爾文學獎的拒絕,有

很強的政治因素

,瑞典文學院決定將獎項授予帕斯捷爾納克的訊息在蘇聯國內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得獎的

《日瓦戈醫生》在蘇聯國內更是被定為禁書

,一些人認為帕斯捷爾納克的獲獎是對祖國的背叛。最終,帕斯捷爾納克拒絕了這一獎項。

而至於

薩特,他的拒絕則與其哲學信仰有關。薩特是著名的無神論存在主義哲學家,他宣傳“我命定是自由的”。

而接受諾獎這一行為本身就意味著不自由,他認為這是對他的信仰的背叛。他在拒絕文中寫道,他不會接受一切官方給予的榮譽,同時強調,他拒絕諾獎的原因並不涉及諾獎本身。

諾貝爾文學獎確實頗具權威性和影響力,但我們

很難苛求它做到所謂的“最好”

,它也曾錯過許多毋庸置疑的偉大的作家,例如托爾斯泰、喬伊斯等等。但這不影響它巨大的魅力。就我個人而言,我很願意將這一獎項看做是一種“幫我挑選書籍”的工具,但我顯然不可能只看它選出的書,不是嗎?

這些人,拒絕了諾貝爾獎

獎項就只是獎項,它並不能代表作品的魅力,即便諾貝爾獎亦是如此。我們需要獨立的判斷力。閱讀本身其實是一件十分私人的事,

文字與靈魂的共鳴,內中的滋味是無法分享的。

記得有句話說得很好,

讀書一如飲水,冷暖自知。

TAG: 帕斯捷爾納克獎項諾貝爾獎諾獎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