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當中國背後銀庫的商人,戰時墊軍費,災時賑災,國家有難必出手

中國古代是一個重農輕商的社會,直到封建社會後期也沒有成長成為西方那樣的資本主義發達的世界,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沒有名震世界的鉅富商人,如同今天的馬雲一樣,晚清時期,從重慶誕生了一位中國的首富,他的名字叫做王熾。

王熾原本是雲南人,早年並不像其後期以做銀莊成名,不過王熾在滇南也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人,很多人都知道他組織的馬幫,馬幫即為當時商人組織的用馬隊運送貨物從事商貿的商人隊伍。這支隊伍常年來往於川、黔、滇三地,為三省之間的商貿往來作出巨大貢獻。

充當中國背後銀庫的商人,戰時墊軍費,災時賑災,國家有難必出手

如同很多傳奇的商人一樣,往往商業鉅富大多白手起家,因為他們從自己脫貧的過程中看清了這個世界的規則,並從自己的經驗當中總結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並且積累了物質財富,王熾小時候家中貧寒,父親早逝,靠著母親賣掉嫁妝的10兩銀子,開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從10兩銀子到富可敵國的商業大亨,王熾經歷了年少輟學的失意,並跟著別人一步步學習做生意,好在王熾“幼而穎異”,是個做生意的天才,很快習得商業的要領,一開始他透過為家鄉和竹園、婆今等地互通有無,多數販賣土布、紅糖等,並省吃儉用,掙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雖然這第一桶金只有三位數,卻足夠一個有抱負的商人去完成更大的專案,憑藉自己的積累,王熾擴大了自己的小生意,增加了經營專案和品種,並且建立了馬隊,途徑的地區更加廣泛。別人的20歲恐怕早就過起了父母安排的生活,而王熾卻成了小富翁,甚至因有錢出了名。

充當中國背後銀庫的商人,戰時墊軍費,災時賑災,國家有難必出手

王熾26歲那年,一時衝動,因一點小矛盾指使家人殺死了自己的表哥姜庚,犯了命案的王熾跑路昆明,在雲南提督馬如龍手下當兵,後來進入四川,輾轉到重慶的王熾為了求生再次幹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再次東山再起。

王熾運用原本起家的商業模式,運掙來的原始積累開了一個商號,這就是天順祥,後來在昆明設立了同慶豐。同慶豐以經營匯兌存放款事業為主,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銀莊。當年因王熾看到重慶地處多地交界處,商貿繁榮受到啟發而建立。

王熾因做生意守信出名,因此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成為當時滇中地區數一數二的富人。全國上下有數十地使用天順祥的票號,到了光緒年間中後期,天順祥在全國行省的佔有率已經達到了將近70%,而且多在大中城市有分號。

充當中國背後銀庫的商人,戰時墊軍費,災時賑災,國家有難必出手

王熾有錢到了什麼地步呢?他上了當時美國的《時代週刊》,甚至在世界首富排行榜上都名列第四,而且是排行榜中唯一的中國人,足見中國人是相當有商業頭腦的,只是需要機會而已。不過王熾真正在中國讓人信服的事件還是與他幾次救濟清朝政府有關。

同治末年,四川布政司要川東道庫繳納白銀三萬,但是川東道庫財政告急,政府向商人借錢是常有的事兒,但一向商人都受制於官府,當時沒有商家願意借錢給川東道庫,還是王熾替他們解了圍,並且承諾不收一分利息,這事兒讓所有人都十分震驚。

公元1880年,唐炯代理四川鹽茶道,需要改革鹽務,購買製鹽裝置,因此需要一筆資金,然而晚清政府無論國庫還是地方布政司都無錢可出,因此唐炯不得不向當地商人再次伸手。但商人們是無利不起早的。

充當中國背後銀庫的商人,戰時墊軍費,災時賑災,國家有難必出手

用今天的投資眼光來看,雖然鹽茶道借款是政府的大專案,但是投資回報率不是很可觀,況且回收時間很長,風險十分大,沒人敢出資投這個專案。這時候還是老鄉好使,道署委員張海槎是王熾的同鄉,他找到王熾希望王熾能夠解囊相助。

王熾考慮再三後,最終答應借錢給唐,而且十日之內送上,讓唐炯大為震撼和敬佩。王熾連自己的家底兒都清算了,用來投資政府借款專案,這一次冒險讓王熾從此坐穩了商業帝國的頭名,生意場上最難得的是商譽,王熾後來因此受益匪淺。

日後王熾多次支援政府的多個專案,甚至成為清政府的銀庫,在戰爭中還墊資軍費,在災害中賑災,在八國聯軍侵華後清朝國庫空虛,王熾二話不說直接援助。光緒二十九年年,一生富甲一方的王熾結束了他輝煌的一生。

【參考資料:《王熾簡介》】

TAG: 王熾商人道庫唐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