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傅與付】:尊重歷史,尊重事實,不忘先祖之根--“傅”

弘揚傅氏文化,共建繁榮傅氏。功在千秋,福澤萬世!

再談【傅與付】:尊重歷史,尊重事實,不忘先祖之根--“傅”

“傅”姓 與 “付”姓

為不同姓氏

據“中國姓氏辭典”記載:“付”不同於“傅”。明代有付吉,永樂年間為監察御史。“付”姓在歷史上極為罕見。大陸地區因漢字簡化影響,誤“傅”為“付”。其實“傅”字並未簡化“傅”“付”決不能混為一談,貽人笑柄。凡熒屏、報刊、雜誌中出現傅姓名流均為“傅”;新密地圖上以“傅”為首的村名不下十個,均為“傅”。唯獨我傅姓子孫卻多誤“傅”為“付”,這是我們自己應深刻反思之大事。

姓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產物,它關係到人們的社會交往、政治生活、經濟聯絡、文化活動、傳統習俗等各方面。

傅姓代代相傳三千多年,可為源遠流長,縱貫如一。這是傅姓族人為之驕傲的,也是中華氏族文化、民族文化和炎黃文化的體現。

因此:有必要特別提出,一定要尊重歷史,尊重事實,不忘先祖之根“傅”

再談【傅與付】:尊重歷史,尊重事實,不忘先祖之根--“傅”

傅    姓

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姓氏

早在殷商中期就已得姓,至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曆史。這就是我們始祖傅說。

相傳殷商傳至高宗武丁即位時,國勢衰微。武丁決心振興朝綱,舉目朝中,無一能臣,憂心如焚,於是深入民間訪賢。當時虞虢交界的傅巖地方,東西兩山高聳,中間有條澗水。每當雨季,洪水橫溢,為害人民。這裡常年駐守一批胥靡(服勞役的刑徒)治水護路。年復一年,不見成效。

傅巖有個叫說的賢人,天賦聰慧,有過人之志,背有點駝,有文雅之風。他甘心與胥靡一起治水築路。在實踐中發揮聰明才智,首創版築營造技術,根絕水患,震動了黃河兩岸。這一偉業傳至求賢若渴的武丁,如獲至寶,便親找傅說對話。他發現說談吐不凡,懷有大志,言談切中時弊,實為難得的王佐之才,便想立即起用為輔弼大臣。但當時商朝等級森嚴,迷信鬼神,萬事取決於天命,直接起用,定然遭到貴族大臣反對。

武丁回朝後,輾轉返側,殊無良策。從此沉默不語達三年之久。這可急壞了宮廷大臣。忽一日,武丁突然臨朝宣佈:夜晚夢見先王成湯賜給一位聖人,名叫說,有安邦治國之才。遍視群臣,無一似夢中人。於是命畫師繪出說的影象,派百官四處訪察。這樣說才得脫穎而出。說向武丁提了不少好建議,武丁便任命他為宰相。傅說執政以後,使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

儒家經典“尚書”中“說命”三篇,上篇是高宗武丁得傅說的經過與任命傅說的命辭;中篇記述傅說為相以後向武丁的進言;下篇則記述武丁傅說君臣之間互相勉勵,各盡其道。三篇中一個最重要的是傅說的樸素唯物史觀:“非知之艱,行之維艱”。在我國古代文明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傅說輔佐武丁五十多年,耄耋之年返回故里。因居傅巖,故遂以傅巖姓之,號曰傅說。

傅說的後代遂以地為氏,稱傅氏,是為河南傅氏。又據“元和姓纂”所載:“本自傅說,出傅巖,因以為氏,出北地,清河二望”。史稱傅姓正宗。我新密傅氏一脈,即望出清河,故堂號或曰“版築”或曰“清河”。

傅姓另有幾脈出處不同

有出自國姓:

古有傅國,舜裔之地,故以國為氏。

有出自姬姓:

黃帝裔孫大由封於傅邑,其子孫也稱傅氏。

有出自賴氏:

賴氏族人為楚靈王所害,有為避害改傅、羅二氏的。以其毗鄰,兼有姻親關係,因有賴、羅、傅聯宗之說。

有部分滿州貴族改傅姓。

另有雙姓之傅

傅餘:

與我傅氏一脈相傳。“通志氏族略”載:“傅餘氏者,傅氏餘之族也。傅說既為相,有留居傅巖者,因謂之傅餘氏”;秦亂,傅姓自清河入吳。漢興,還本郡。餘不還者曰傅餘氏。。

劉傅:

明末有傅鸞號鳴風者,即劉傅氏之始祖。傅鸞應廣東韓榜之召,從原籍攜妻及弟向當局領取文書。由於路途遙遠,三人孤單,復邀盟兄劉榮作伴。至廣東途中,傅鸞不幸病故。此時妻身懷有孕,後生子麗川。而劉榮之妻不育,乃託其撫養。麗川長成後,不忘劉榮養育之恩,便一身承二姓宗祧。劉傅複姓自此始。原聚居於廣東省化州市、湛江市和廣西省陸川縣交界處。現全國及海外均有分佈。

傅其:

現行罕見姓氏。今北京有分佈,漢族。未祥其源。

望我

傅氏宗親

之覽此文者,人人從我作起,並廣為宣傳。後來者或入學登記或申辦身份證、更換戶口本等等,務必正確填寫,不能一錯再錯,人云亦云。如能作到傅氏宗親家喻戶曉,齊心協力,高度重視,挽回影響將指日可待!

TAG: 傅氏武丁傅說傅姓傅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