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今天回 新民 門的家,發現了路邊新出來的一些標記,似乎又讓我有些感慨, 南京 有太多的歷史底蘊,太多的歷史遺存。隨意走在路上都能發現點什麼,而且感覺到有關部門也在刻意的保護著什麼,宣傳著什麼。這不就看到了這個標記。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新民 門的標記或者是宣傳欄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這是大概說明

在 南京 城內眾多的城門中有很多民國時期建築的城門。給 南京 城內又增加了城門數量。大橋南路附近的 新民 門就是一座,屬於牌坊式城門。據說此城門建設初期就因資金原因擱淺。未建成城門大門。(只建了一座牌坊式城門)一直至今。現在城門還在。旁邊都是居民樓。城門上爬滿爬山虎,很滄桑,很歷史。可是並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住在這裡的居民過來過去熟視無睹沒有人正眼看它一眼。可它確實是歷史的遺蹟。

民國時期, 南京 城北 金川 門 通道 改建成寧省鐵路小火車軌道後,為方便城內百姓進出,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政府計劃在 金川 門西側約1華里處修建一道城門,後來由於資金缺乏,只是在明城牆處開了豁口,未修建城門。就是說這裡原來就是城牆,為了方便百姓出行,開了個口子,現在此處一點城牆的痕跡也看不出來了。1933年6月(民國二十二年), 南京 國民政府出於首都戰備需要,考慮到 新民 門是江岸左翼的主要依託點,與城內關係甚大,於是投巨資用時一年,將原豁口修建為新式簡易城門即現遺存的 新民 門。(牌坊式城門)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這個位置應該是從原來的城內往城外看。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 新民 門修建而成。同時,還採用填土的方法鋪設了護城河中的一段路,為了保持河水流通,又修建了一座橋面長度約六米,跨度約四米的單孔水泥橋。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新民 門由當時民國政要馬超俊題寫(這張圖片是網路圖片)

新民 門與 武定 門、 漢中 門,都屬於牌坊式城門,也是 南京 唯一儲存至今的牌坊式城門。

武定 門, 漢中 門只有名沒有門了。解放後,修建長江大橋時,新闢了大橋南路, 新民 路相繼拓寬,老橋也被拆了重建。XX期間,連線 新民 門的城牆被附近居民扒了建房,現只剩下殘垣斷壁。。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城門出去有條河,就是原來的護城河,還有一座橋,就是拆了原來那座單孔橋後 新建 的橋,現在橋的前面還有高架橋了,直通長江大橋。這按原來的位置是從城外往城裡看的方向。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我找了前幾年拍的照片,那時城門上的爬山虎沒有現在這麼茂密。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在往前說,早些時候城門都是光禿禿的,後來才有了爬山虎。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這城門上隱約能看到 新民 門幾個大字,還有些孔,不知是否槍眼?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這是旁邊牆上的一些介紹圖片,我把它處理了一下。 新民 門建成初期。照片上可以看到城門邊都是些矮小的民房,門兩邊還有城牆。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新民 門建成初期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1938年下關舊影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1938年下關舊影,穿著制服的軍人。

好了,接著往下說,這 新民 門, 新民 路走到頭是 多倫 路。 多倫 路現在看是極不起眼的一條小路。可它也是有歷史的。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這是現在的 多倫 路,這一片的建築全部都出新了,有點中西式結合的建築風格。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多倫 路標記, 多倫 路1936年民國首都計劃時期的建設。取名自察哈爾省 多倫 縣。(重點是這條小路曾是首都計劃的一部分。可見當年的風光)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這是關於 多倫 路的來歷。一頭通 建寧 路,一頭到花家橋。這花家橋也有看頭。有兩棟民國時期的建築,雖然已經維修,但仍然是民國味十足。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這是去年的照片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據文物部門考證,花家橋8號民國建築始建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最初是下關電廠的宿舍,被稱為“錦慶裡”,後來曾經租給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使用,住過該部門的一位高階官員。花家橋7號、8號民國建築是 南京 少有的“石庫門”建築,兩個民國石質門尚儲存完好,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石庫門是一種融匯了西方文化和漢族傳統民居特點的新型建築,起源於 上海 ,一般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實心厚木做門扇,因此得名“石庫門”。石庫門在 上海 極為常見。

當年看到這房子時是有些陳舊,但並不破舊。門頭上的字很有歷史感,是哪個年代的產物,而且確實和上海 的很多小巷裡的房子很像。那時還沒有門。猶如一個衚衕口,門頭上有“錦慶裡”三個字。這麼有特色且與周圍明顯不同的建築在當年也並沒引起多少人注意。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花家橋7號,8號民國建築是直到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才發現的文物點,發現時,這裡屬於下關區。下關與鼓樓合併後,花家橋8號民國建築被定為鼓樓區不可移動文物。然後修繕,然後保護,然後變成了現在這樣。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出了花家橋,到 中山 北路。看到了 江南 水師,看到了海軍部舊址。這個 江南 水師,這個海軍部。經歷了太多的風雨,有著太多的故事。1970年至今作為 中國 船舶重工集團第七二四研究所所在地。(船舶雷達海軍研究所)有說法在建這個研究所時還拆除了一些古遺址。 江南 水師學堂遺址。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2013年初,整座建築進行了返修,大門上按原字樣又重新增添了“海軍部”。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民國時期的海軍部。(網路圖片)和現在的有些差別。這處古建築還有很多傳說,也有很多故事。據說裡面還有很多遺址,一般人進不去也看不到。

到了 中山 北路,前走可以看到八字山。我有文專門寫過八字山,有興趣的可以搜尋一下。(暮色中的八字山)把當時寫的一些大概說一下。沿 中山 北路往挹 江門 ,往熱河路,往江邊走,在挹 江門 邊。有一古蹟,有一公園,八字山公園。八字山公園原為四望山。八字山的說法怎麼來的?

八字山位於 南京 市 鼓樓區,古名四望山, 南京 地方誌有載此山:“吳大帝嘗與仙者葛元(玄)共登涉之,山勢嶄絕,足供遠眺,故名四望也。”1929年,為迎接孫 中山 的 靈柩從 中山 北路經過,當時的國民政府用石頭在山腰壘出“ 忠孝、 仁愛 、 信義 、 和平 ”八個大字,從此改稱此山為“八字山”。解放初,新 中國 政府把字變成“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八個繁體字。後再次修改了八個大字為“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現在已看不到字了。看到的只是綠樹蔥蔥。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八字山上的民國碉堡群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還有四望亭和名人的紀念亭。不多說了。有興趣的看我的文或者自己來看。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挹 江門 ,

南京民國時期的城門-新民門

明城牆

八字山旁就是挹 江門 ,挹 江門 我有專門文章可以搜尋看( 南京 明城牆,挹 江門 —儀鳳門,城磚上的銘文)

挹 江門 ,1914年為繁榮下關開闢新的街市,逐開單孔拱券的海陵門。為什麼叫海陵門呢?查了一下。有這個說法。1921年(民國十年)將城牆鑿開,時為單孔城門。為 中山 碼頭和下關火車站入城的交通要道,因主持修造者為 江蘇 省民政長 韓國 鈞,系 泰州 人, 泰州 古稱“海陵”,得名海陵門。1928年(民國十七年)7月,國民政府將海陵門易名為挹 江門 ,1929年,為準備奉安大典,改為三孔多跨連拱的複式券門,是 南京 城第一個三孔券門。同年4月,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戴季陶題寫“挹 江門 ”匾額。

就是說原來這裡只是城牆,並沒有門,後來為了繁榮經濟,開了個單孔門,再後來為了奉安大典又開了三孔門。

好了其它內容不多說了,要說起來內容太多。寫到這我就突然明白,因為 南京 的歷史淵源,因為 南京的歷史底蘊。我隨意說了這些,居然就連成了一條旅遊或是旅行的線路, 新民 門,護城河,護城河橋, 多倫 路, 江南 水師學堂,民國海軍部,八字山(四望山),挹 江門 ,明城牆。。。可以看到從明時的建築,歷史留存到民國時期的建築,歷史留存。這條線路有吃有喝,再告訴你個秘密,在明城牆上能看到明城牆磚,還能看到牆磚上的銘文和這些銘文留下的傳說和故事。不信你就看這篇文( 南京明城牆,挹 江門 —儀鳳門,城磚上的銘文)

TAG: 城門新民民國江門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