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潘氏源流

喬木千枝思正本,長江萬代索清源。姓氏探源源於血脈親情的遠古祖先崇拜。滎陽閩潘,源遠流長,世家望族,代有英才。

福建潘氏源流

入閩潘氏始祖潘源諱節字執中,滎陽世家,河南光州固始縣人。唐東齊太守。據河南《固始縣誌》載,唐總章二年(669年),潘源節應詔隨陳政、陳元光入閩平亂。源節公駐軍於南安唐安鄉修文裡大小潘山的地方,開拓村落,其派下齋孫一脈相承世居南安潘山,故名潘山。唐宋歷史上潘氏自潘山祖地外遷者其族譜均載謂南安(南安系縣治)。溯自唐669年迄今1350年,源節公入閩開宗傳芳已傳五十餘代,人口百萬,主要分佈於省內外及海外各地,可謂八閩望族,本固枝榮。閩潘世系大宗史稱:“中丞潘氏”、“閩侯潘氏”、“蕭陽潘氏”、“漳州潘氏”、“筍江潘氏”、“惠安潘氏”、“安溪潘氏”,具體主要分佈於長樂三溪、閩侯瓜山、蕭田勿石、漳州龍海、永春桃源、南安爐內、惠安鋼川、安溪留山等地。

福建潘氏源流

慎終追遠,溯源節公入閩歷史,據閩、浙源節公派下各譜源流世系記載,閩潘奉漢溧陽長中牟始祖乾公為一世祖。尊源節公為滎陽潘氏入閩始祖。

茲列部分潘氏世系大宗概述如下:

唐一世潘源節(潘源諱節字執中,唐東齊太守,入閩始祖)公葬於南安豐州潘山潘眉口之皇眉山南龍。

唐二世潘盛(源節公長子字良德)居浙江語溪。

潘殷(源節公次子字良直又名景)居南安,生子二,長曰誼,次曰黃。殷唐湖州別駕,遷潮州別駕,攝蕭田縣事累遷綏安縣李澳川行營總管,為先鋒將佐陳元光開漳建治。

唐三世潘誼(殷公長子,唐大理寺丞,)。誼公生一子日武原,文士出身,唐古田令,晚年自南安遷興化軍居莆陽(莆田市)。誼公之子武原生太僕侍少即崇兒及崇力、崇鈞,崇削生承敘,承敘改名貴,自興化遷北燕,為北燕檢校司徒,行軍節度使。承敘生處常,處常為南唐文明殿學士,生三子,長曰傲,次曰佑,三曰仁,佑字廷佐,南唐翰林學士,太師、宗贈太師中書,生四子:文煥、文振、文節、文壯。文煥,宋金紫光祿大夫、文振宋銀青光祿大夫,歷事太宗,真宗兩朝後,歸隱閩南瓜山,振興文學。是為瓜山開基祖也。文節,宋刑部侍郎、高麗忠烈王、文壯,高麗匡靖大夫,文節、文壯遷饒州、遷高麗國(今南北韓)為開基祖。崇力居莆陽,生閩吏部尚書遷南唐刑部尚書承佑(六世遷江西洪都),承佑生慎修,湖北道運判慎淑及慎原,崇鈞自興化遷永興軍。

潘璜(又名弱)殷公次子,生子四。唐德宗三年授中書舍人,歷官大司空,大理寺丞,居南安,生子四。

唐四世:存寬、存實、存寧、存寀,璜粥之子。存寬才茂為官,存實、唐元和進士,東宮左庶子,戶部侍郎,資治尹薰翰林院學士知制,誥封開國食邑三百戶。晚年歸隱李澳川甘棠村第宅。

唐五世:潘綱,存實長子,唐著作郎,唐鹹通二年(861年)自南安遷長樂三溪為開基祖。世稱中丞潘氏。

潘維,存實次子,唐衡州司戶,四門博士,居南安生二子:大正、大本。其後子孫居泉之駟行下徑(潘徑),歷九世、至宋紹熙二年,胎微公避仇,攜家歸漳州之龍溪,為泉潘徑遷漳一世祖,公生二子:長日武、次曰載。載嘉定十六年進士,遷惠安朝川。武公字叔允,宋寧宗嘉定十三年庚辰特奏名第三授文林郎,生一子埜又名垍,垍字善甫,又字尊嶽,宋理宗淳佑元年授金埔主簿,萬川司戶,生三子,彥玫、彥斌、彥季。彥玫公為福房,彥斌公為祿房,彥季公為壽房,福房子孫,居峨山東田、古坑,上祭霞潭;祿房子孫居海澄縣仁美鄉,官田百礁、棲棚、銅壺扳仔、角尾、安溪留山等。壽房子孫景茂派遷溫州,季復遷杭州,玉孫遷惠安等,繁衍閩南及海內外各地。

元仁宗皇慶(1314年),貽微公之五世孫,祿房彥珷公之四子世貴由漳遷泉,生子子玉公號七致政,子玉公傳子六,仲修、仲德、仲賢、仲友、仲仁、仲顧。仲賢生一子媽生,派開泉之筍江,媽生第四子佛惠公派開南安爐內,仲友生二子文資,奴治,派開永春桃源,世稱筍江潘氏,奉世貴公為筍江潘氏一世祖,之後繁衍閩南及海內外各地。

福建潘氏源流

福、祿、壽三房子孫繁衍閩南及海內外各地。

未載者待資料補錄。

TAG: 潘氏南安潘山源節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