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故事】陶朱公的二兒子在楚國因過失殺人被判死刑,為何?

陶朱公的二兒子在楚國因過失殺人被判死刑,他想派揮霍成性的小兒子帶著大量錢財前去營救,卻被善於持家的大兒子攔住,要替老小前去。陶朱公勉為其難地答應了,不料卻害死了二兒子!

訊息傳來後,陶朱公不哭反笑:“我早就知道,他一定會害死他弟弟的!”

鄰居們很奇怪,問他是如何知道結果的?

陶朱公解釋說:“老小從出生就錦衣玉食,讓他前去,必然不惜金錢,所以能救出他哥哥;但老大從出生起就跟著我艱辛創業,深知每一文錢來之不易,十分珍惜,自然不捨得大把花錢,所以會害死他弟弟。”

鄰居就更奇怪了,既然知道老大會害死二兒子,為何不阻攔他呢?

陶朱公嘆了口氣,道:“二子殺人,為人償命乃天經地義;我橫加干涉,講的是自己的人情,違背的卻是世間的律法,破壞了公正。所以我才沒有阻止老大去啊!”

鄰居不以為然,認為生者比死者更重要,陶朱公這麼做不僅無情,也是短視的表現。

陶朱公笑笑不語,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

【智慧故事】陶朱公的二兒子在楚國因過失殺人被判死刑,為何?

不久,長子從楚國帶著二弟的遺骸回來了,向陶朱公彙報了在楚國的經歷。陶朱公不置可否,而是宣佈要分家。

長子以為父親責怪他沒能救回二弟,痛哭流涕讓他收回成命,陶朱公卻說:“富貴在天,生死有命,你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並沒有責怪你的意思。我提出來要分家,是因為我看到了你自立門戶的能力,而不是驅逐你。”

陶朱公有家財萬貫,他把絕大部分家產都給了生性大方的小兒子,僅僅給長子留下一本賬簿、一個量器和1000金。

大兒子有些不服氣,陶朱公對他說:“你從小跟我受苦,養成謙卑莊重的品行,儘管有了萬貫家財也從不揮霍,深知每一文錢之不易。所以,哪怕什麼都不給你,你也能掙來萬貫家財。”

小兒子則有些得意洋洋,陶朱公卻說:“雖然萬貫家財都給了你,但你自小錦衣玉食、揮霍成性,這些錢你終究是守不住的。為父希望你能拿這些錢財,多交朋友,廣施善緣,如此方能保你一脈香火。”

【智慧故事】陶朱公的二兒子在楚國因過失殺人被判死刑,為何?

作為幫助越王勾踐復國的功臣,陶朱公(范蠡)深悉人心,更知“知人善用”有多麼重要。

大兒子跟著他顛沛流離,白手起家,助他成為富甲天下的陶公,其人不僅能吃苦耐勞,也有賺錢的能力。如果讓他從頭再來,不過是重新走一遍以前的老路;而若是給他萬貫家財,就會像救他弟弟一樣,不捨得投入,一心只想守著錢財,反而會因財而生禍。

小兒子從小含著“金鑰匙”長大,想讓他像長子一樣勤懇創業,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陶朱公就依照他的“揮霍”性情,幫他量身打造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前程。

因為陶朱公對兩個兒子的秉性、能力和品行十分熟悉,所以才能知人善用。

後來,陶朱公的大兒子從山東遷移去了河南,果然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富翁;而他的小兒子則廣交朋友、左右逢源,成為魯國的貴族,香火鼎盛。

這個故事出自相學奇書—《人物誌》。

透過這個故事,古人告訴了我們一個受用千年的道理:最英明的帝王或領導者,他們最擅長的就是“知人善用”!

【智慧故事】陶朱公的二兒子在楚國因過失殺人被判死刑,為何?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快速“知人”並“善用”呢?

《人物誌》中說:“文才本於辭藻豐富,辯才始於口齒伶俐,仁愛出於慈善憐恤,好施生於大方,謹慎生於畏懼,廉潔起自不拿別人的東西。從小就表現出上述品質的人,註定是聰慧而有成就的人。”

而對於成年人,要想看他一生有沒有大成就,能不能做得了大事業,就要從多個方面來考察。具體下來歸納出以下幾個方面:

如果我們想知道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可以向他含糊地提出某些問題,然後看他是否能迅速分清頭緒,給出條理清晰的解釋。

如果要觀察一個人的應變能力,可以出其不意地連連追問他,直到對方無言以對,再覆盤他的表現力。

如果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忠誠,可以和他背地裡策劃某些機密,並以此詢問他的朋友、家人,即可得到答案。

如果要判斷一個人的品德,最好的辦法就是直來直去地提問,看他的眼神是否閃爍、回答是否果斷直接?

如果你想找一個廉潔的屬下或朋友,可以讓他單獨外出辦理有關錢財的事,或者把錢財交給他,或者把有利可圖的事情交給他,從他處理事情的方式也可以看出他是否廉潔。

而你若想找一個有勇氣的下屬或朋友,就突然告訴他危險就在其身邊,這樣就也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有勇氣了?

【智慧故事】陶朱公的二兒子在楚國因過失殺人被判死刑,為何?

以上是源自《人物誌》等古書的智慧,為歷來身居高位者必修的奇術。諸葛亮的觀人術、曾國藩的相面說,其源頭都來自於此。

如果你對古代傳統文化感興趣,或者對如何提升領導水平有需求,希望和不同的員工或部下打成一片,建議看看這部白話版奇書。

TAG: 陶朱公萬貫家財小兒子錢財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