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亂世之中,為何沒有外族入侵?

三國時期,亂世之中,為何沒有外族入侵?

自古以來,中原華夏都為抵禦外族邊疆這一問題而煩惱。秦朝為抵禦匈奴築起了長城,漢朝對外族實施

“仁政”

與西域通婚。到了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戰亂頻發,按理來說這個時期是外族最好入侵的時候,但是邊疆局勢卻格外的穩定,那麼究竟是何人在保衛家國戍守邊疆呢?

根據三國的劃分大致可以知道每個國家分別抗擊什麼樣的外族,劉備在西部地帶抵禦著

羌戎和南蠻

;曹操坐擁北方抗擊

匈奴

;孫權則在江南和嶺南一帶鎮守

南海

。當然除了熟知的三位外,也有不少群雄為抗擊外族入侵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接下來就跟大傢伙聊一聊

“是誰在鎮守邊疆”

西涼太守馬騰

馬騰的一生戰功顯赫,雖然在後期起兵敗給了曹操,但是不可否認的一件事就是他為國家

鎮守邊疆

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據傳馬騰是漢代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可能馬騰命中註定要繼承他祖先

撫平羌亂

的使命。

三國時期,亂世之中,為何沒有外族入侵?

他的父親因為一些事情而被罷官,在留居隴西的時候迎娶了羌女為妻,所以馬騰身上是流淌著一半少數民族的血液的。馬騰自幼清貧,時常得靠自己去山上砍柴火來賣為生,這也造就了他

性格忠厚為人賢良

的處事風格,到了長大以後得到了許多人的讚賞與欽佩。

漢靈帝四年

,當時的西涼刺史耿鄙聽信小人、任用酷吏,使得羌人、氐人等民族不服統治進行造反,意圖從朝廷的手中奪取政權發動叛亂。短短几周內,數城失守,馬騰應邀征討反賊,他的才能得到了州郡官員的器重,被任命為軍從事統率部隊,後因征戰有功平定外族戰亂,因公封賞為西涼太守。

在往後的時間裡,儘管朝廷內亂中原勢力並起,馬騰始終鎮守著邊疆,他在三輔的時候需要

北防胡人賊寇,東防鮮卑騎兵

。他的經歷讓他更明白平民百姓的處境,所以他積極救助百姓,主張舉薦賢才和優待讀書人,這使得他深受涼州老百姓的愛戴。

三國時期,亂世之中,為何沒有外族入侵?

馬騰在東漢末年時期

戍守邊疆

,讓幾近崩潰的中央政權得到了最後的保護,西涼鐵騎也成了東漢的最後一道防線,將塞外蠻族抵擋在外。馬騰無愧於國家,對於漢朝忠貞一生,誓死為報國恩。

曹操征討烏恆國

這烏恆國是東胡部落聯盟中的部族之一,

《後漢書·烏恆傳》

裡頭就記載了

“烏恆者,本東胡也”

。烏恆國人被匈奴單于趕到了烏恆山上,而後一直生活在山中,等到了東漢末期的時候,這烏桓國也跟著反叛勢力一齊進攻中原。

但是在第一次入侵的時候,遇到了

白馬將軍公孫瓚

,公孫瓚與其交戰了數百天最終險勝,可見這些遊牧民族也不是很弱。到後來,公孫瓚想要將烏恆除掉的時候被人搶先,烏恆聯合了袁紹將白馬將軍挑落下馬,這讓曹操看在眼裡,至此曹操發誓要除掉這一外患。

三國時期,亂世之中,為何沒有外族入侵?

官渡之戰後,曹操大破袁紹勢力,袁紹的兒子見狀便投奔了烏恆三郡,這就給了曹操不得不出兵的理由,至此曹操和烏恆之間大戰一觸即發。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進發遼西烏恆,曹軍手底下的將領騎兵雖然都是驍勇善戰,但是經過了十多天的長途跋涉使得體力快要

消磨殆盡

曹軍的氛圍在此時降到了冰點,這時候一員猛將張遼站了出來,極力主張立刻交戰,張遼在勸說交戰的時候

語言激昂、神態煥發

,鼓舞了曹軍計程車氣,讓士兵和曹操都為之一振。

曹操親自將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給張遼暫用,下令由張遼指揮先鋒部隊出戰。曹操在後方指揮著戰役,張遼則在前方負責臨場變動,在張遼帶兵衝殺下,烏恆

引以為傲

的騎兵部隊被衝得七零八落,最終被張遼大破之。

烏恆的主力部隊在這次戰役中潰不成軍,曹操全軍出擊、乘勝追擊攻佔柳城。曹操在屠城之後,並沒有繼續追擊袁紹的兒子,這一戰打出了曹軍的氣勢以及名望,袁紹之子的首級沒過多久就被遼東太守公孫康送了過來。

三國時期,亂世之中,為何沒有外族入侵?

曹操在平定了烏恆的叛亂後,對烏恆人實行了“

其餘眾萬餘落,悉徙居中國

”的政策,讓烏恆人遷入內地,以防烏恆勢力再次作亂。而烏恆騎兵也一併歸入了曹軍的虎豹騎,為往後的征討

西羌戰爭

做出了貢獻,以奠定了曹軍

虎豹騎

為天下名騎的地位。

隨著曹軍遷入內地的烏恆人逐漸改變了自己原有的習俗,開始學習漢人的農耕文化與語言,而沒有遷徙的少數烏恆部落被更為強大的鮮卑所佔領,至此烏恆部落就這樣消失在了歷史歲月中。

諸葛丞相七擒孟獲

在蜀漢王朝裡頭,大家最為熟知的除了

桃園三結義

的劉關張外,另一位就是蜀漢的丞相

鞠躬盡瘁的諸葛

孔明。諸葛丞相為了讓蜀國免受外族的侵擾,親自率兵南下征討蠻夷和叛變反賊,面對南蠻之族和益州郡雍闓的相繼進攻,諸葛亮

成略在胸

自有對策。

蜀漢這時候剛因為夷陵之戰而失去了國君劉備,國內哀悼聲不斷,諸葛亮就決定首先安撫國內民眾的心情,然後積蓄糧草準備應戰;明面上丞相派遣將士

鄧芝和陳震

為使者去與東吳交好,暗地裡吩咐常房查清南方叛亂之事。

三國時期,亂世之中,為何沒有外族入侵?

正所謂“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在公元225年的3月,諸葛亮決定親自率兵去平定南中叛亂,出發的時候參軍馬謖向諸葛亮提出了“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站為下

”的策略,馬謖不愧為丞相的得意門生,他的策略深得諸葛亮的心意。諸葛亮在接受了這個建議後,便兵分

三路齊進

南中,蜀漢的三路大軍一路高歌猛進、捷報頻傳。

到了馬上就要攻打孟獲的時候,諸葛亮聽聞當地人對於孟獲的人品很是佩服,便心生一計想要透過生擒孟獲的方式讓他自我歸順,從而達到收復南中子弟民心的目的,正所謂

得民心者得天下

同年的五月份,蜀漢大軍渡過了瀘水與孟獲大軍開戰,在此戰過後丞相七擒七縱孟獲後,孟獲和其他的土著的首領終於對諸葛亮徹底的信服了,決定帶領南中子弟與蜀國簽訂盟約,最終丞相不僅平定了南中的叛亂,還為蜀漢勢力的擴張做出了貢獻。

三國時期,亂世之中,為何沒有外族入侵?

在平定南中叛亂後,諸葛亮沒采取以往漢朝派兵留守的舊例,而是採用了“

不留兵,不運糧

”的自治策略,重用懷柔政策而讓當地的少數民族知識分子來治理自己的土地,同時諸葛亮還派遣將領到此地推廣漢族較為先進的農作技術,保證了當地的糧食來源。

丞相對於外族的入侵,採取了

恩威並施

的手段,先是在武力上讓你屈服於我,而後用獨特的個人魅力以及關懷百姓的政策來安撫外族的敵對情緒,最終讓外族入侵變成了外族入漢的局面。

丞相對於南中的治理上一反

歷史常態

,主張任用夷人為官的前提下,將漢族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傳播到這裡來,使得南中地區的民族進一步的得到了漢化,在當地少數民族上層知識分子的管理下,往後的南中再也沒有發生過像這樣的大規模叛亂了。

賀齊蔣欽力討平黟賊

說完了群雄蜀魏的禦敵事蹟後,這下子壓力都來到了吳國這邊。公元200年的時候,孫策去世後孫權執政上位,吳國的國內勢力還未穩定又恰逢地方民族山越人開始吹響反抗的號角。

三國時期,亂世之中,為何沒有外族入侵?

這個時候,孫權派出了賀齊和蔣欽一齊帶兵討伐山越,從

《三國志》

所記載的“

賀齊討黟賊,欽督萬兵,與齊併力,黟賊平定

”中可以知道,賀齊和蔣欽在討伐山越人的時候曾經率兵一萬,要知道這在當時統兵上萬的都是三國名將的級別。

可見這兩位將軍的才能在吳國是極其出眾的,不然孫權也不會讓這兩人統領萬軍。蔣欽在東吳十二虎臣之中的名聲不太出名,但這不是代表著他的實力比較低,他是一個被低估的

江東虎將

蔣欽投奔吳國的時間比較早,僅次於程普、黃蓋和韓當這三位老將,他的帶兵能力在平定山越的戰役上表現得

淋漓盡致

,他與賀齊可以說得上是山越人的剋星,也因為這次保家衛國的卓越戰功,被孫權封為了

討越中郎將

,這職位可以說是為他量身定製的。

蔣欽不畏生死,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因為他的身後是江東沃土、百姓樂園,因此被陳壽盛譽為“

江表之虎臣

”。

三國時期,亂世之中,為何沒有外族入侵?

接下來說說賀齊,賀齊也是一名狠人,孫權在命令賀齊征討山越人的時候,傳令讓各郡縣的縣令帶領五千兵力支援賀齊,並且由賀齊統領。賀齊縱觀戰局,認為敵人的兵力比自己的多,怕全軍深入戰場後被斷後路,因此命令松陽縣長丁蕃帶領部隊時刻待命,但是丁蕃認為自己和賀齊是同等職位就不聽從軍令。

賀齊知道這件事後,以軍法處置斬首丁蕃,這件事之後軍隊士兵無不遵從軍令,

同心協力

抵抗外族。賀齊貫徹著之前的戰略,將一部分兵力留守大本營,自己則親率主力攻打反叛的地主首領,賀齊在接下來的戰役中打得敵軍節節敗退,又在大潭地區大敗山越軍,迫使敵方全部投降。

三國時期,亂世之中,為何沒有外族入侵?

這一戰,讓賀齊的名聲

威震山越

,給他的歷史地位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往後的地方叛亂外族入侵,賀齊必然會親自前往鎮壓,最有名的戰役就是林歷山地攻堅戰,他在軍事方面的成就屢立奇功,早年在平定山越叛亂的經歷奠定了他今後的成就。

賀齊一生討平的叛亂無數,身經百戰為國家不受外族入侵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國家勢力的安定讓江東地區的發育週期更加平滑,最終成長為了與蜀魏並稱雄的東吳。

鎮守邊疆需要大家努力

三國亂戰,是自秦漢以來華夏文明處於最動亂的時代,如果這個時期的群雄政權沒有較好的能力保護國家和邊疆,華夏文明可能會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正是各位將領的努力使得

華夏文明

得以延續,因此鎮守邊疆是大家努力的結果。

所以不論處在哪個時代,國家內部的團結是防止外族入侵的防護林。現如今大家可以生活在

安全穩定

的國度裡,那些鎮守邊疆的戰士們功不可沒,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國家才能免於外族入侵。

TAG: 賀齊外族烏恆馬騰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