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189:讀書筆記——滾雪球(1)

大家好,歡迎來到scale老師的微課堂。

提起買股票,很多人都有慘痛的回憶。

但是你說沒人賺錢嗎?

當然不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不僅是賺了錢的,而且還是賺了大錢的人,他就是股神沃倫·巴菲特。

你不要一聽是股神,就覺得人家買股票都是幾百萬或者幾千萬,和咱們普通人不沾邊。

其實不然,巴菲特也是從零起步,一點一點走到了今天。

而且縱觀福布斯排行榜,頂級富豪們要麼出自房地產,要麼出自高科技,只有巴菲特是來自股票市場,而這個市場是完全開放的,是沒有任何門檻的,是人人可以參與的。

今天我們聽巴菲特的故事,不是說你要努力成為他,而是要透過他的所作所為,讓自己從中獲得啟發,找出有價值的理念,結合自己的風格,摸索出通向財富的長長的“雪道”。

這本《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的作者是愛麗絲·施羅德,曾任摩根士丹利的總經理,因撰寫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研究報告與巴菲特結識。

巴菲特很賞識她的洞察力和掌握主題的能力,於是就授權愛麗絲撰寫他的人生故事,這本書是巴菲特唯一認可的官方傳記。

透過這本書,我們能看到巴菲特的成長晉級之路,也能看到一個真實率性的“股神”。

今天,我們就先來看看巴菲特是如何賺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的。

說起巴菲特,我們不得不提到他的原生家庭,和眾多美國人一樣,他的祖先也是從歐洲到美國的移民,到了祖父那一代,家庭成員大都在經營雜貨店。

巴菲特家族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務實,當眾多美國人還在看《亂世佳人》的時候,巴菲特就跟著祖父在看《如何經營雜貨店》和《我從釣魚中學到的知識》。

巴菲特從小就被教育“你必須賺的比花的多”,賺錢乃人生第一要務。

所以當他七八歲的時候,就從祖父那裡批發成箱的可口可樂,零售給路邊口渴的行人,一個暑假能讓他攢下不少的零花錢。

因為父親做證券交易,巴菲特很喜歡跟著爸爸去公司,看計數板上的數字還有K線圖,揣測著其中的奧秘。

他還跑到賽馬場去撿別人扔掉的馬票,有時候運氣好還能小賺一筆。

11歲的時候,巴菲特開始送報紙,每天凌晨四點起床趕到發行站,再仔細研究了各個小區的交通軌跡後,他掐著表制定出效率最高的路線,他還僱傭其他小孩替他送報紙。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個人鍛鍊,都讓巴菲特不斷積累著自己的小小財富。

十歲生日的時候,父親帶著他去紐交所,拜訪了高盛集團的合夥人,也是頂級投資人的溫伯格。

當時溫伯格問了巴菲特一個問題:你喜歡哪隻股票?這次會面讓他終身難忘。

華爾街濃烈的賺錢氛圍,讓巴菲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我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為自己工作,為自己賺錢。

很快,巴菲特就找到賺錢的法寶。

在一本名叫《賺1000美元的1000招》的書裡,他明白了“複利”的概念,就是說如果你用1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長率是10%,那麼5年內這1000美元會變成1600美元,在10年內會變成2600美元,25年內將超過10800美元。

巴菲特腦海中立刻出現一個場景:自己在冬天把雪球滾過草地,最後讓雪球越來越大。

於是他決定先攢下1000美金,所以他持續不斷地做各種小生意,還在12歲的時候買了股票,當了股民。

跟隨股市起起伏伏几年後,巴菲特明白了一個道理:永遠不要總想著去抓住蠅頭小利。

當巴菲特17歲的時候,他攢下了5000美金,相當於今天的32萬人民幣,雪球終於在手裡了。

後來巴菲特想去哈佛商學院,他以為自己一身的賺錢細胞肯定會被欣賞,但是哈佛喜歡的並不是商業天才,而是領導天才,所以巴菲特就被哈佛拒絕了。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巴菲特在斯坦福教授名錄中發現一個金光閃閃的名字:本傑明·格雷厄姆。

對股票有了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位是投資大師,號稱華爾街教父。

巴菲特剛玩股票那幾年,沉迷於技術分析,總看K線,但是讀了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之後,他就超級崇拜格雷厄姆,所以他立刻申請了斯坦福商學院並且拿到了通行證。

根據校友們的回憶,格雷厄姆在課堂上總是提出很難的問題,舉手搶答的人只有巴菲特自己,以至於其他同學上課的主要任務,就是欣賞二人的一問一答、一唱一和。

在斯坦福這幾年,巴菲特徹底地被“菸蒂理論”所深深折服了,什麼意思呢?

就像是你行走在人行道,撿起來被人丟棄的菸屁股,然後點上火,狠狠地再吸上一口。

放到投資市場上,當你想買一家公司的股票,就要按照它清算時的價值去考慮,也就是你要考慮這家公司破產的時候,資產究竟能值多少錢。

只要你是以比這還低的價格買入,就符合“安全邊際”的邏輯,你肯定能賺錢。

至於安全邊際,舉個例子,一隻股票價值10元,現在的股價是6元,你的安全邊際就是4元,安全邊際越大,未來你能從這隻股票上面賺的錢就越多。

當巴菲特畢業之後,進入格雷厄姆的公司,到處尋找“菸蒂股”。

他經常跑到標準普爾公司,翻看十幾年前的股票資料,他還喜歡搜尋那些超小型的公司資訊。

這個時期,有一家名叫“聯合電車公司”進入巴菲特的視線。

別看叫聯合公司,它其實就是美國某六線城市的小公司。

這家公司名下有116輛公共汽車,但是卻有80萬美元的國庫券,還有十幾萬美元的現金,按照當時淨資產計算,應該是每股60美元,結果它的股價是30美元,這是完美的菸蒂股。

巴菲特毫不猶豫,立刻買入,在價值迴歸後又立刻賣出,一下子獲利20000美元。這一次也讓格雷厄姆感嘆果然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那年的巴菲特26歲,已經擁有了17。4萬美金的資產,相當於現在的890萬人民幣。

看起來巴菲特賺錢是雲淡風輕,但是想象一下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頂著烈日兜售可樂,從地上撿起滿是泥巴還有唾沫的馬票,凌晨四點起床送報紙,你就能明白,沒有人能隨隨便便的成功。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早點想清楚自己熱愛的是什麼,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儘早明確人生目標,然後行動起來。

TAG: 巴菲特格雷厄姆1000賺錢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