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山文史——大土匪李福始末(1)

陽山文史——大土匪李福始末(1)

大土匪李福始末

蘇桂

為什麼李福是大土匪?因為他在地方上,尤其是在他的家鄉犁頭,罪大惡極。據吳裕元在《挺進路上做“匪統”工作的回憶》的描述:“盤踞在英陽三山一帶的土匪大小共十多股,而較著名的則是盤踞在對坳的李福兩兄弟·····”。“特別是李福·····”。“1951年(3月底)公開審判和處決了青年黨團長謝謝、副團長馬路、李崇高及作惡多端的匪首高倫池、李福等140多人,人民民主政權得到了鞏固。”(《陽山縣誌》2003年版第842頁)李福股匪人數最多時有100多人。在嶺背地區,以至陽山、乳源、英德、連縣境內影響最大。所以是大土匪。現將他上山為匪的前前後後綜述如下。

一、歷史背景

縣北犁頭圩東南不到500米,有個村莊叫塘下圍。住著丘、李、範三姓人家。

據當地已故老人李永芬先生的文章(摘要)載,大約在明·弘治或正德年間,丘家祖先先來到這裡。在這片雜草叢生的荒崗開榛闢莽,經過幾代人的生息繁衍、艱苦創業,這裡才成了一個毗鄰圩場的小村莊。大約在清·康熙十七年(1678),受丘家下巷的邀請,原居石廈的李享實帶著一家人來到村中,在村子西邊落戶。買田買地、建房、種村、挖塘。不久,丘家上巷也招來白頭墩範紹明,在村的東邊落戶。自此,塘下丘、李、範姓人家,休慼相關,生死與共,凝成一種情同手足的特殊關係。

到了咸豐時,自李享實落戶塘下,已是第五代。

咸豐年間,內憂外患。戰亂頻繁,朝政腐敗。咸豐四年(1854),太平軍反清,地方豪強與綠林好漢,也乘機打著太平軍旗號,到處燒殺劫掠。咸豐四年六月,陳金剛與李福佑率部從懷集竄到寨崗,搶劫白虎圩(今黎埠)。接著,又竄到犁頭圩一帶村莊,入村威迫利誘青壯年參加他們所謂的義軍。安分守已的村民怕事,沒有跟他們走。他們則用武力威脅報復。為了躲避陳金剛的騷擾,塘下、犁頭圩、文屋、瀾儒水等幾個村莊,共有一千多人,便逃到附近一座山寨——東山寨上,躲避和抗擊賊匪,並打敗了前來報復的賊匪。

陳金剛不甘失敗,揚言要“殺絕東山寨人”。咸豐四年七月,陳金剛夥同六洞山匪,外號“二尺七”,進犯東山寨,又被東山寨人打敗了。

“二尺七”不甘失敗,又與陳金剛再犯東山寨。先在嶺背搶劫。當時,嶺背龍塘、蓮塘、水口村等村寨的群眾,屈於其勢力,不得不接濟陳金剛、“二尺七”這夥匪幫。這引起東山寨人誤解,為此互相結怨,誓不兩立。陳金剛“二尺七”又施毒計,宴請龍塘等四寨首領,使四寨人表示願意協助攻打東山寨。

當年十二月中旬。四寨群眾在惡勢力的威迫下,跟隨陳金剛來攻打東山寨。四寨一些善良的人,把這一訊息飛報東山寨人。東山寨人便分頭幾路出擊,殺得匪徒們無法招駕而逃回嶺背。

陳金剛見硬的辦法不行,便來軟的,又以假談判來誘殺寨上的主要力量。結果,山寨頭領領著去談判的120多人被押往嶺背大碼頭全部被殺害。山上餘下的都是老幼和女人,一千多人全部死於匪徒刀槍之下,鮮血染紅了整個東山寨。這一天是咸豐六年(1856)正月初一日。陽山縣誌民國版之十五記載:“六年丙辰春正月,陳金剛劫犁頭殺戮甚眾。”又載:“時知縣鄭錫琦率三屬鄉勇並潮勇攻之,不克,傷亡兵勇數十名,賊由是據犁頭,攻破各山寨,殺戮男女一千餘人,向西江外塘竄星子。”又載:“殉難廟在犁頭東山寨腳,清光緒已亥年(1875)範正俗等建立。”範正俗是當地有名望人士。殉難廟當是為紀念東山寨事件而殉難者。

(待續)

END

編輯:陽山網

陽山文史——大土匪李福始末(1)

陽山文史——大土匪李福始末(1)

TAG: 山寨陳金剛犁頭李福咸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