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老漢攢下21萬鉅款,將錢帶進火葬場燒掉,他有啥苦衷?

引言

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畜。慈鳥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孝竹體寒暑,慈枝顧本末。——《勸孝歌》

孝,是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的精神品質,也是一個國家繁榮穩定的重要因素。為什麼這麼說呢?在我國的歷史上不論是我國的民間野史還是正統?記載;不論是地方宗族的家規鄉俗;還是我國各個朝代的立法規定,孝都下了重重的一筆,體現了孝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雖然在我們這個國度以孝為大,但仍有很多的不肖子孫存在,甚至有一個江蘇老漢因為兒子不孝而將21萬鉅款帶入火葬場燒掉,這是怎麼一回事?

江蘇老漢攢下21萬鉅款,將錢帶進火葬場燒掉,他有啥苦衷?

在即將過年的一個數九寒天的日子裡,一名火葬場的員工楊林在執行火化一位死者的屍體時,在火光之下看到了成沓的錢在死者的旁,大多數人認為這不過是冥幣罷了,但其實是貨真價實的人民幣!就在他考慮這些錢是不是真的人民幣的時候,熊熊烈火吞噬了整齊的紙幣,瞬間燒成灰燼。

江蘇老漢攢下21萬鉅款,將錢帶進火葬場燒掉,他有啥苦衷?

後來每當楊林腦海中想起那一幕的時候還驚詫不已:就是世界首富也不能拿這麼多錢陪葬燒掉吧,何況還違反規定?而且根據楊林後來的推測發現,那些用來陪葬的錢至少有十萬塊以上。這可不是個小數目,他越想越離譜,一個送葬隊伍這麼寒酸的老漢怎麼會這麼有錢呢?後來關於這件事,他的猜測被證實了。

江蘇老漢攢下21萬鉅款,將錢帶進火葬場燒掉,他有啥苦衷?

原來,楊林那天火化的是家住江蘇生阜寧縣三灶鎮的一個姓陶的老漢。據當地人說,這老漢的家庭跟《牆頭記》中表現的別無二致,年紀輕輕就喪妻,把倆兒子含辛茹苦的撫養成人,結果卻是娶了媳婦忘了爹,背信棄義。老陶知道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於是早早地就分了家。他把家裡僅有的幾十畝地都留給了兒子,自己到縣城邊上租了一個破破爛爛的房子,每天靠翻垃圾堆為生。自從分家後倆兒子誰都不管他,他就每天靠著這點垃圾賣的錢艱難度日。時間來到2014年年末,快過年時,過了幾年流浪生活已到風燭殘年的陶老漢感覺大限將至,於是泛起了人類的最後一點溫情,他想在這最後的時刻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和兒子們談談心。於是他告別了為他遮風擋雨二十年的舊房子,去到了兒子家。

江蘇老漢攢下21萬鉅款,將錢帶進火葬場燒掉,他有啥苦衷?

那時的陶老頭身體脆弱的已經不堪一擊,老花眼和耳聾都已經十分嚴重。身體佝僂的像一個簸箕,身上穿的還是十幾年前的那一套破破爛爛的衣服。大兒子、兒媳定睛一看,立馬變了臉色,裝作不認識,把這個“叫花子”趕出了家門。

江蘇老漢攢下21萬鉅款,將錢帶進火葬場燒掉,他有啥苦衷?

陶老頭沒做停歇,直接趕往小兒子家裡去。一路上鵝毛般的雪花飄在老頭的身上,身體忍不住瑟瑟發抖,但他的內心對小兒子還抱有一絲溫暖的期待。他以為小兒子和媳婦會接納他,但不料夫妻二人更討厭這個比乞丐更落魄的老頭,連進門的機會都不給。老頭嚥了口吐沫一句話沒說走了。

江蘇老漢攢下21萬鉅款,將錢帶進火葬場燒掉,他有啥苦衷?

兜兜轉轉,唯一不離不棄的就是這座老房子。在這個房子裡熬了幾天後,老頭就含恨而終,結束了這悲慘的一生。陶老頭知道這輩子不會有人給他送終了,於是他在臨行前就早已準備好一切,買了自己的壽衣,整整齊齊地穿好,然後閉目等待死亡的降臨。直到幾天後,附近的鄰居才發現老頭已經仙逝了,於是通知了他的兩個兒子。

江蘇老漢攢下21萬鉅款,將錢帶進火葬場燒掉,他有啥苦衷?

在眾人的觀望中,倆不孝之子不能逃避了,總不能死了還不管父親吧?再說也不用花買衣服的錢了。於是倆人直接打電話把父親送到了火葬場。當兄弟倆在外面不耐煩等著拿骨灰時,楊林出來,驚訝的跟兩個兒子說了他剛才看到的一幕:全是現金啊,你們家也太有錢了吧。陶家兄弟一聽,立馬就愣住了。他們抱著僥倖心理找到老頭的住處一頓翻騰,心想這老爹總會留下一點遺產吧。既然老爹能帶著那麼多現金進火葬場,估計家裡還有值錢的東西。

江蘇老漢攢下21萬鉅款,將錢帶進火葬場燒掉,他有啥苦衷?

這哥倆把老陶的屋子翻了天翻地覆。興奮的找到了一張存摺,上面顯示有多達21萬元的鉅款。當他們商量怎麼分遺產的時候卻傻了眼。一看最後一頁,存存摺上的錢已經一分不剩的被取走了。原來這老爹還會玩空城計,讓他的兩個兒子失落一番。也是,既然兒子不認老爹,老爹還是把錢拿到陰間自己花吧。

結語

在如今這個有錢就有一切的社會里,任何東西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除非你的錢不夠了。即使如此,我們中華民族傳承2000餘年的“禮儀仁智孝”卻仍然應該成為新時代的主旋律。筆者認為,人的存在始終是具有社會性的,即使一個人再有錢,沒有一個真心對他的親人,愛人,朋友,他終究也只能是一個行屍走肉罷了。

TAG: 老頭兒子老爹楊林火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