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民間故事:容縣真武閣水神鎮閣的傳說

常言道:一方水土一方人。玉林,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文化繁榮,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在宋代就有“嶺南都會”的美稱。誠如玉林人自許的那樣:千州萬州不比鬱(玉)林州。玉林本土文化的自信,誕生了許多富有地方色彩的民間故事。為讓更多人瞭解玉林本地文化歷史,小編整理了一些比較有特點的民間故事轉述出來以饗讀者。

玉林民間故事:容縣真武閣水神鎮閣的傳說

唐大曆三年(768年),元結調任容州刺史,相容管經略使、容州都督,是容州的軍政一把手。容州,其治所就在今天的廣西容縣,當時管轄14州60餘縣,包括現在廣西的容縣、陸川、玉林、博白、岑溪、合浦、浦北、靈山和廣東的信宜、茂名、廉江等地。元結是和韓愈、柳宗元齊名的唐代文學家,也是一位正直有為的政治家,來廣西任容州刺史相容管經略使時,政績頗豐,為當地做了不少好事。

玉林民間故事:容縣真武閣水神鎮閣的傳說

當時的容州,由於受安史之亂影響,加之橫徵暴斂,容州之瑤民紛紛聚首聯合,奮起反抗,攻佔容州達十餘年之久。元結受命於危難之際,懷著一個安定團結的良好願望和悲憫情懷,不帶兵刃,獨身深入山區瑤寨,會見瑤族首領,勸勉撫慰,歃血為盟,以心換心。“六旬而八州定”,短短六十日,八個州就恢復了安定。這便是歷史記載的“身諭蠻豪,綏定諸州,民樂其教,立碑頌德”。

自古南流江和繡江是貫通嶺南的水陸交通要道。元結任容管經略使時,為了操練軍士和欣賞風景,在繡江邊修築了臺長約50米,寬約15米,高4米左右,中間夯土,四周用磚石砌築,堅實穩固的經略臺。元結在繡江邊修建經略臺,操練兵甲,加速了容州、玉林的開發。至明洪武年間,鄉賢在經略臺上建了道觀武當宮,在宮內設有鼎丹煉器。

玉林民間故事:容縣真武閣水神鎮閣的傳說

當時容州城樓閣日增,青磚瓦房,木屋欄柵,赤日炎炎,秋高物燥之時,房子經常發生火災,房毀人傷。“這都是都嶠山上的火神作怪。火神每天虎視眈眈容州城,要降服火神,必須用水神鎮妖。如在經略臺上建一樓,請水神‘玄武大帝’常居樓中,可以鎮住都嶠山上的火神,房屋就不會發生火災了。”有鄉紳提醒道。知縣伍可受召集鄉紳望族商議,認為州民同呼,言之有理,便發動鄉民,廣博募集,錢糧並收,然後在經略臺上建了一奇樓,樓上安置水神,名曰玄武。該樓原計劃置名玄武閣。(注:玄武上帝又稱為真武大帝、北極太帝等,其起源於古代的星辰崇拜。《後漢書·王梁傳》明確指出:“玄武,水神之名。”)

時又有鄉紳提出,經略臺是大唐元結任容管經略使時所建,他是大唐玄宗時的進士,若置名玄武,有冒犯大唐玄宗之諱。玄武別名還有真武,不如把原計劃置名玄武閣,改名為真武閣,真武水神能為百姓消除火災,國泰民安。知縣伍可受召集鄉紳望族商議後欣然受之。於是,經能工巧匠通宵達旦的辛勤勞動,便建起了3層大閣。道教說:“仙人好樓居。”由於建設了真武閣,把水神請上樓閣之上頂禮膜拜,最終降服了火神,容州城自此房子很少發生火災。

玉林民間故事:容縣真武閣水神鎮閣的傳說

真武閣通高13。2米,面寬13。8米,進深11。2米,是一座獨具風格的木構建築。全閣用近3000條大小不等、堅如石質的鐵梨木構件鉚合串聯,相互嵌合、制約、彼此扶持,合理而協調地組成了一個十分優美、穩固統一的整體。經過數百年的風雨,幾度興廢,真武閣仍然巍然屹立,儲存至今。

TAG: 容州經略玄武元結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