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蘇德戰爭像“敗家子”打架?昏招頻出,根本不在乎人命

蘇德戰爭應該是人類有史以來,兩個國家之間爆發的最大規模戰役,雙方軍隊的總數接近五千萬,傷亡超過四千萬,其中陣亡或失蹤(等同於陣亡)就有一千三百萬左右;資料是冷冰冰的,但數字的背後,卻是數千萬家庭的悲痛,但掌權者不關心這些,因為戰爭只不過他們的遊戲而已。

為何說蘇德戰爭像“敗家子”打架?昏招頻出,根本不在乎人命

在雙方戰爭爆發之前,德國在歐洲瘋狂擴張,先後吞併了多個國家,而蘇聯也沒閒著,在與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後開始向西擴張,組建“東方防線”;而在雙方擴張期間,最讓人看不懂的就是“瓜分波蘭”,明明雙方都知道對方是自己將來最大的敵人,此時卻如同好友一般。

雖然蘇聯早就知道德國肯定會向自己開戰,但戰爭降臨的時候,蘇聯仍是沒做好準備,或者說是低估了德軍的戰鬥力。在明斯克戰役中,蘇聯西方面軍潰敗,損失超過50萬,白俄羅斯淪陷;但是接下來的發展卻是讓人有點看不懂了,因為按照最初的計劃,三路德軍應該迅速攻佔各自的目標。

為何說蘇德戰爭像“敗家子”打架?昏招頻出,根本不在乎人命

北方集團軍群的作戰目標是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群的作戰目標是莫斯科,南方集團軍群的作戰目標是斯大林格勒。但在初戰告捷後,阿道夫就開始飄了,讓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的古德里安撤軍,支援攻打斯摩稜斯克;在斯摩稜斯克戰役中,雖然蘇軍損失慘重,但德軍也失去了攻打莫斯科的先機。

而在阿道夫出了昏招後,斯大林似乎也不甘落後,立馬出了個昏招還給阿道夫;阿道夫讓鐵木辛哥帶著殘存的西方面軍奔赴基輔,當時烏克蘭已經被南方集團軍群打得只剩基輔了,但基輔的駐軍也不少;阿道夫急於拿下富饒的烏克蘭,於是就讓中央集團軍群分兵幫助南方集團軍群攻打基輔。

為何說蘇德戰爭像“敗家子”打架?昏招頻出,根本不在乎人命

當時的基輔,很明顯已經不能守了,不管派多少兵力過去,都是“白送”的;當時包括布瓊尼、朱可夫在內的很多人都在勸斯大林撤軍,至少也能保留數十萬軍隊;但斯大林不聽啊,還直接把布瓊尼給“冷藏”了,而朱可夫也被踢到預備役去了。

鐵木辛哥到了基輔後,一看局勢,差點嚇尿;但布瓊尼和朱可夫的例子擺在那裡,那就只有打了,結果是被德軍給“包餃子”,損失了85萬左右的兵力。但幸好朱可夫因為勸斯大林之故被踢到預備役去了,因為朱可夫明顯更適合當統帥,雖然是在預備役,但機會比在總參謀部要多很多。

為何說蘇德戰爭像“敗家子”打架?昏招頻出,根本不在乎人命

透過斯摩稜斯克戰役,朱可夫向斯大林證明了自己帶兵打仗的能力,很快崛起,並最終成為蘇聯的“軍神”。而且不僅於此,因為有一個比朱可夫更適合當總參謀長,這人就是有“拼命三郎”之稱的華西列夫斯基,華西列夫斯基用實際行動向斯大林證明了總參謀部的作用和能力。

所以從莫斯科戰役開始,斯大林便不再開始獨斷專行,而是與總參謀部和將領們商量,所以在之後的戰役中,蘇聯便很少出現很“低能”的錯誤。但在德國這一方,阿道夫自認為是軍事天才,越發地獨斷專行,讓手下將領們叫苦不迭,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會戰等等的失敗,阿道夫都有很大責任。

為何說蘇德戰爭像“敗家子”打架?昏招頻出,根本不在乎人命

總的來說,從蘇德戰爭的情況來看,阿道夫和斯大林就像兩個“敗家子”在拼家底一般,雖然雙方都有很多名將,而且這些名將一直在努力在將錯誤的戰略方針扭轉過來;也幸好斯大林沒有阿道夫那麼執拗,還是接受了不少正確的建議。而德國雖然擁有最強的陸軍和最豪華的名將團,但似乎都沒什麼用,最後曼施坦因實在看不下去了,試圖剝奪阿道夫的指揮權,可惜失敗了。

TAG: 阿道夫斯大林朱可夫基輔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