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之道:裁抑豪強者,謀國不謀身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然刻深寡恩,特以強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後,蒞政有頃,商君告歸。人說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深危。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讎也,願大王圖之。”商君歸還,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

——《戰國策·衛鞅亡魏入秦 》

讀史記,最讓人擊節稱歎的莫過於商君列傳,夫衛鞅以庶子奔走秦國,能而見秦孝公之用,嚴刑峻法裁抑豪強,強公室,卻私門,數年之內,秦國稱強。然秦孝公逝後,豪強隨即反撲,商鞅全家屠滅,備極慘刻。

《東周列國志》裡引用景監的話評價商君的格局和命運,“商君,無私之人也,無私者於國則功無量,於己則害無窮。殺豪強,抑私門,此興國亡身之道也,不容於朝野,殺身之禍無以倖免,”

說起來,縱覽商君的作為,何嘗不是如此?

為了秦國的強大,他不惜對最強大的豪強和權門利益發起挑戰,不惜對有礙於耕戰的民俗傳統進行變更,不惜對盤根錯節的利益格局進行嚴厲的改革,為了促成這些改革,他不惜揹負殘暴無恩的惡名,最終,在人頭飛滾之後,商君改革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秦國賴以逞強。

豪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中央權力的最大敵人,也是中國曆代大政治家眼裡的宿敵,中國歷史上那些國家能夠促使國家強大的改革家,無一不是以打擊豪強著稱。

秦孝公裁抑宗室豪強;漢景帝、漢武帝裁抑宗室豪強;宋神宗裁抑豪強;明太祖裁製淮西豪強;清帝雍正裁抑宗室豪強,自古中國興霸之道,實際上大同小異,都是如此。

然而,豪強不僅是客觀存在的,也是體制無法迴避的現實,自古裁抑豪強,都是削弱豪強的力量和威脅,卻無法真正消滅豪強,所以,古往今來,就像商君那樣,抑制豪強的政策執行者往往會淪為改革的犧牲品。

晁錯的父親勸他不要摻和裁抑豪強和宗室的危險事情,以防有滅門之禍,但晁錯對君主的忠誠並未因此動搖——《漢書爰盎晁錯傳》: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藍劾奏錯曰:“吳王反逆亡道,欲危宗廟,天下所當共誅。今御史大夫錯議曰:‘兵數百萬,獨屬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自出臨兵,使錯居守。徐、僮之旁吳所未下者可以予吳。’錯不稱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吳,亡臣子禮,大逆無道。錯當要斬,

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巿

。臣請論如法。”制曰:“可。”錯殊不知。乃使中尉召錯,紿載行巿。

錯衣朝衣斬東巿

秦孝公時,裁製豪強的商君車裂,滅三族;漢文帝時,名士賈誼建議漢文帝裁抑豪強,限制商人和宗室,收鑄幣權為國有,遭到利益集團激烈反對,亡死邊壤;漢景帝時,晁錯推動削藩弱宗室的政策,遭到權門豪族的激烈反對,最終被滅三族;漢武帝初期,主父偃推動削藩弱豪門的政策,結果遭到權門豪族的激烈反對,遭滅三族;漢武帝晚期,張湯執行弱豪門的政策,結果遭遇誤告,被迫自殺;三國時代,何晏、夏侯玄試圖藉助大將軍曹爽施行削弱豪門權力的改革,結果遭到反撲,三族被滅;宋神宗時,王安石施行限制豪門的改革,遭到巨大反撲,最終失敗,所幸善終;明太祖時,楊憲、劉基推動限制淮西豪強的改革,楊憲因鋒芒畢露而遭滅門,劉基雖然善於自保但最終惶恐而死;雍正時期,推動裁抑豪強最得力的改革大將田文鏡最終淒涼而逝,身後慘不忍睹。

所以,改革的推動者和執行者,往往謀國不謀身,公而忘私,無論改革是否成功,身前都難以獲得世人的真正理解,強大的改革受損者對其咬牙切齒,而改革得益者卻尚未感受到改革的好處。面對盤根錯節的利益格局,一個真正想要成功的改革,往往難以避免使用殘酷的手段,這極易會為改革者種下不祥的結局。

說起來,自古有不殺人就能成功的改革家嗎?恐怕是沒有的,而這何嘗不是千百年來改革家們的共同悲劇?遺苛暴之名,留刻薄之惡,造國家之強,招個人之禍,公而忘私,此改革英傑之悲劇也。

黎塞留消滅豪門,強化君主權力,他締造了強大的法國,堪稱法國衛鞅,活著的時候同樣是遭人厭恨,當法國走向強大和霸權之後,黎塞留卻最終在朝野的痛罵中死去

商君之道:裁抑豪強者,謀國不謀身

《近衛軍臨刑的早晨》 - Morning of the Execution of the Streltsy 1878-1881 223*383cm 布面油畫 瓦西里·伊萬諾維奇·蘇里科夫 - Vasily Surikov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術博物館藏——該畫講述彼得大帝為了推動中央集權改革,以殘酷的手段鎮壓豪強,圖為被槍斃的改革反對派近衛軍軍人們被處死之前,騎馬者為嚴厲的彼得大帝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TAG: 豪強商君裁抑改革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