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柴讀史59——明代廣西慶遠府荔波縣沿革故事

高山柴讀史59——明代廣西慶遠府荔波縣沿革故事

因為絢爛的大小七孔橋,被譽為中國最美小城的貴州省荔波縣,現今99%的中國人肯定不懂,在整個明代是屬於廣西省慶遠府(宜州)的行政區。

高山柴讀史59——明代廣西慶遠府荔波縣沿革故事

【明史 慶遠府】記載:“荔波,州西北。洪武十七年九月析思恩縣地置,屬府。正統十二年(1447年)改屬南丹州。成化十一年(1475年)九月又屬府。正德元年(1506年)來屬。州東南有勞村江,源出貴州陳蒙爛土長官司,流入州界,為金城江。又東有窮來、南有蒙石、又有方村三土巡檢司,後廢。”

【光緒荔波縣誌 建置沿革】載:“荔波縣為古荒服地,漢唐以前無考,至宋始見於史冊,置土州羈縻之。元季明初皮蒙雷三土司佔據。正統間改土為流,嘉靖間始設縣,屬廣西之慶遠府。萬曆間知縣劉邦徵始詳請建縣治於時來裡之喇軫村。”

【康熙貴州通志】荔波縣:“宋【羈縻荔波州】元【屬南丹安撫司】明【洪武元年併入思恩縣。十七年,析置荔波縣隸廣西慶遠府,明末割隸貴州都司】國朝【順治十六年仍屬廣西,雍正十年改隸府】”

據此,宋元的慶遠府路(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統領的荔波州、撫水州、安化州等羈縻地區,明朝建立後劃歸思恩縣,因此,【明史】記載的成立於公元1384年的荔波縣是從思恩縣(今環江縣)分離出去的,成為慶遠府直轄地。但【荔波縣誌】記載,其地仍為粵黔二首雷皮蒙三土司所割據,此時朝廷仍沒有正式委派知縣治理。後來後來因南丹土司的強悍貪婪,行政改由南丹(今南丹縣)土州管轄(1447年)。慶遠府是實行封建統治的官地,而土司實施奴隸制,荔波老百姓苦不堪言,明代廣西巡撫楊芳在【廣西總圖說】裡寫到:“惟是慶遠諸蠻剝膚為甚,忻城已淪異類,永順、永定侵及近郊而南丹肆行剽掠於往年,竟釋不問,迨勤封事聽其謾詞謝罪,取偽蠻以獻,荔波洊遭荼毒,其民義不背漢,令長歲入其地,輙環泣挽留曰:“獨何以遐棄我則增城置戍實慰引領雲霓乃牽制鄰疆,悠悠歲月義膽灰落封豕,轉滋彼,其不為懷遠為洛容,且將為程縣之續矣。”

所以明代荔波縣後來即使設有流官知縣,【荔波縣誌】記載:“各里苗民互相為患,凡蒞斯土者皆借寓府城,不敢身歷其地,習以為常,號曰號外官。”可見幾任荔波知縣是選擇住在府城裡的(今宜州城),荔波縣騎馬到府城跑一趟單程,也要兩天才行,也不知道不在家的父母官還能幹什麼,好在【慶遠府志】記載的荔波知縣並不多,只有5位。【荔波縣誌】還錄有了長長的荔波縣因動亂殉難的官紳名單,觸目驚心啊。明末旅行家徐霞客離開慶遠府城西去,不敢走環江、荔波而走河池、南丹,也是因為土司地區的安全問題。因此荔波與名著《徐霞客遊記》緣慳一面,有點可惜。另外,本府忻城土縣設有流官知縣時期,也是號外官這種情形,想想慶遠府城雖然不大,居然住著宜山、荔波、忻城三個知縣,這個層級是超過廣州府的(只有南海、番禺二知縣)。

最後,抗爭了28年,朝廷削弱南丹土司,先是1475年改土為流為由府直轄,1506年(【大清一統志】載為1504年)又改屬河池州(表面為官地,實則沒有成功,仍由土官巡檢治理。史料曰“然官未嘗履其地”,嘉靖年間才開始真正設知縣,故《縣誌》理解為未置縣,其實是錯誤的)。雖然仍受南丹莫氏土司騷擾,萬曆年間還發生南丹、荔波地界糾紛,部分割槽域有所變更,但規制始終也都在慶遠府的管轄下,所以在清代以前,荔波縣地均是廣西地域。故此,很多荔波的歷史記載,出現在《廣西通志》和《慶遠府志》裡面。可笑河池學院歷史教授卻去讚美土司制度,誤人子弟啊。

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以粵西之荔波來屬”,荔波縣開始改由貴州都司直轄,而順治十六年(1659年),又改回廣西慶遠府管轄,雍正十年(1732年),荔波縣因“錯壤黔省”,“割廣西之荔波縣隸都勻府”,再次改屬貴州,隸屬都勻府。之後就一直屬於貴州地域了,現在隸屬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

黔桂雖接壤,民族卻不盡相同,廣西人談戀愛需要唱山歌多日,與貴州“其俗衣服雖有各別,語言嗜好不甚相遠,歲首致祭槃瓠雜魚肉酒飯,男女成列,連袂而舞,相悅者負之而去,遂婚媾焉。皆編入版籍,畧供賦役”相比,貴州人相中背起就回家,風格完全不同。至今,還能有多少人能讀出荔波縣之廣西曆史的元氣呢?

高山柴讀史59——明代廣西慶遠府荔波縣沿革故事

TAG: 荔波縣荔波慶遠府南丹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