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前言

俗話說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在新官員上任之後,需要做幾件有影響力的事情,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和自己的威嚴不容侵犯。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皇帝在上任之後,為了能夠讓自己的統治更加的穩定,同樣也需要“幾把火”,比如我國的西漢開國皇帝—劉邦。

他在建國之後,雖然將那些跟隨他一起打下江山的將軍們,封為異姓諸侯王,但是卻又在暗中用各種方法將他們剷除,換成自己人。

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將大權牢牢的攥在自己的手中,清除一切潛在威脅。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這場鬥爭中,幾乎所有的異姓諸侯王都被剷除了,還有一些具有號召力和名聲的功臣也沒有逃過,不過在這其中,卻有一位謀士,不僅讓劉邦放下了戒心,他的子孫更是在隨後的2000年裡仍然繁榮平安,這個謀士就是張良。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出生名門

張良是戰國末年時的韓國人,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其祖父是張開地,曾輔佐過韓昭侯、韓宣惠王、韓襄王三代君主,父親是韓國的宰相,他們家家財萬貫,光是私家僕從就有三百多人。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但是這繁榮的景象卻沒有持續下來,在秦國覆滅韓國的時候,二十歲的張良經歷了家破人亡,其弟弟死在了這場戰爭之中,年少的張良並沒有為韓國朝廷任職,僥倖活了下來。

不過張良也並沒有選擇獨自苟活,而是將自己的家財全部都投入了反秦的事業之中,渴望有一天可以重新振興家族。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張良為此甚至還親自前往東方尋找蒼海君,和他一起謀劃刺殺秦始皇一事,他重金尋求了一位大力士,專門為他打造了一支120斤的鐵錘,在秦始皇的必經之地進行埋伏。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但是這次刺殺並沒有成功,大力士的鐵錘只是打到了副車,在鐵錘將最豪華的馬車擊倒之後,張良乘亂逃離的現場。

這件事情之後,秦始皇下令全國通緝刺客,張良也因此有了些名聲。

巧遇貴人

在刺殺失敗,還變成全國的通緝犯之後,張良明白了這條復仇的道路將會更加的艱難,十分的鬱悶。

在他來到沂水圯橋頭散步計劃下一次行動的時候,他遇到了改變其一生的貴人—被稱為“圯上老人”的黃石公。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這個老翁在見到張良的時候,故意將自己的鞋子脫落在橋下,並讓張良為他撿起來,甚至還讓其為自己穿上,張良雖然內心十分的抗拒,但經歷了此前的大風大浪,他還是強忍著怒火,順著老翁。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老翁見此狀,便有了傳授的心思,於是他約張良五日後在這個橋上相見,五日之後老翁再一次考驗了張良,他故意提前來到橋上,並訓斥張良不守時。

但是張良沒有一點的不耐煩,下一次早早的便在橋上等待著老翁,這種精神打動了老翁,老翁將《太公兵法》賜予了他。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與劉邦結識

在得到這本書之後,張良日夜研究,成為了一個合格的“智囊”,此時也剛好打響了“起義的戰爭”,全國各地紛紛響應陳勝、吳廣。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張良也帶著先前反秦的一百多人舉起反秦的大旗,不過他覺得自己的部隊身單力薄,於是決定去投奔自立為“楚假王”的景駒。

但是在投奔的路上,他遇見了另一個改變他一生的人—劉邦,劉邦此時的隊伍也有了一定的實力,他們二人一見如故。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在跟隨劉邦的日子裡,張良數次給出意見,劉邦沒有君主的獨裁,對於張良的意見,他常常能夠領悟,並且去採用,十分的認同張良的能力。

也因此張良放棄了去投奔景駒,決定跟著劉邦一起打天下,在此時還有另一支隊伍有著強大的實力,他就是項梁的隊伍。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項梁是楚國的功臣,有著很強的號召力,很多人都願意跟隨他,劉邦的隊伍無法與之抗衡,最終也只能歸順於他。

此時項梁的謀士為了讓隊伍有凝聚力,於是向項梁提出:立一個真正的楚國後人為王,在張良聽到這個訊息之後,他內心復興韓國的想法再一次被激起。

他找到項梁提出能否給韓國一絲地位,項梁認為立一個韓國的後人為王,同樣可以達到凝聚的目的,甚至還可以吸引到原本的韓國人加入隊伍,因此沒有拒絕,將韓國的後人立為韓王成,將張良立為韓國丞相,至此張良便脫離了劉邦的隊伍。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奪得天下

不過,張良復興韓國並沒有那麼容易,項羽為了吞併天下諸侯,選擇殺掉韓王成吃掉韓國的土地,就如同當時秦國滅韓國一般。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此舉破滅了張良的復興韓國的願望,於是他決定逃出楚國,再次投奔劉邦,劉邦見到老友歸來並沒有任何的疑心,一開始便重用張良,甚至封他為成信侯。

當然張良也並沒有辜負劉邦的期望,在劉邦屢屢受阻的時候,他數次給出關鍵的意見,讓劉邦化險為夷,還為劉邦制定了滅楚戰略。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屢受戰功的功臣,在為劉邦建成大業之後,只要了少許的獎賞,甚至在劉邦生病的時候,他選擇3年不食五穀,5年足不出戶,而不是像韓信、英布那樣要兵、要地,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張良辟穀的原因

其實原因很簡單,張良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祖上基本都是一國丞相,見慣了皇帝的帝王權術。

而劉邦的其他將領大多都是草根出身,沒有那麼多的遠見,所以他們的選擇會出現不同,這也同樣決定著兩者的高度不同。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張良想的是更遠的以後,他的心願本就是復興韓國,在被項羽破滅之後,他的想法就更簡單了—輔佐劉邦。

其次就是,張良長期跟隨劉邦,自然知道劉邦有疑人之心,如果自己和其他人一樣,又要兵,又要地的,很難不被劉邦盯上。

因此為了自保,他就主動放棄高官、大權,選擇隱退江湖,選擇辟穀,讓自己的名聲變淡。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結語

在當時張良辟穀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張良瘋了,但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因為張良的潛心修煉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其後人也深受他的影響,和道家有了牽連,在道教的庇護之下,平安了兩千多年。

劉邦在病逝前,張良選擇辟穀,足不出戶,但卻換來了子孫2000年平安

TAG: 張良劉邦韓國老翁項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