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個93萬人口大縣:出了一位狀元宰相,縣名很多人讀錯

山東省是我國的人口大省兼經濟強省,同時也是一個歷史文化大省,境內歷史元素濃厚,其中各地的地名大多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但在目前來看也有不少的地名用字略顯生僻,時不時的被人讀錯,而且這種地名不在少數,其中濰坊市管轄的臨朐縣即為其一。

臨朐(qú)縣位於山東省中部,縣境東鄰昌樂縣、安丘市,南接沂水縣,西交沂源縣,北連青州市,地處濰坊、淄博、臨沂三市交界處,境內山頭林立,山地丘陵面積佔比高達87。3%,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山區縣。

山東一個93萬人口大縣:出了一位狀元宰相,縣名很多人讀錯

臨朐縣境,上古時期屬青州地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周朝建立後實行分封制,今境稱為駢邑,屬紀國領地,公元690年齊國滅了紀國後改屬齊國管轄,戰國時期稱為“朐邑”,秦朝統一後推行郡縣制,但今境內未有縣級建制。

漢朝建立後,

自公元前186年起,先後於今境內設定朱虛縣、缾縣、臨原縣、臨朐縣、挍縣5個縣,同時置有同名侯國

,比如歷史上著名的朱虛侯劉章即被封於朱虛縣,

而臨朐縣則因縣城以東之臨朐山而得名

。王莽建立新朝後大肆更改全國地名,臨朐縣改名監朐縣,東漢建立後複名臨朐縣。東漢統治時期,今境內僅存臨朐縣、朱虛縣,魏晉時期延續不變,漢末三國時期著名隱士管寧、東漢末年名士邴原均為朱虛縣人。

山東一個93萬人口大縣:出了一位狀元宰相,縣名很多人讀錯

南北朝時期,

劉宋改臨朐縣為昌國縣,今境內昌國縣、朱虛縣、般陽縣、西安縣、安平縣5縣並存

,北齊統治時期朱虛縣被廢除,北周統治時期將般陽縣、西安縣、安平縣併入昌國縣,今境內僅存昌國縣1個縣,縣治即位於今城址。

隋朝統治時期,於公元586年改昌國縣為逄山縣,同時復置般陽縣,但到了

公元606年時,又改逄山縣為臨朐縣,同時將般陽縣併入臨朐,今境內僅臨朐縣1個縣

。唐朝武德年間臨朐縣廢而復置,公元625年恢復建制後,臨朐縣建制穩定下來,歷唐宋金元600多年不變。

元朝統治時期,臨朐縣於公元1265年併入益都縣,後於

公元1278年恢復臨朐縣建制

,明清時期臨朐縣均隸屬於青州府。新中國成立後,臨朐縣先後隸屬於昌濰專區、昌濰地區,濰坊地區,1983年改屬地級濰坊市管轄至今。

山東一個93萬人口大縣:出了一位狀元宰相,縣名很多人讀錯

明清時期臨朐縣文風鼎盛,出了馮氏一門8進士3舉人外,更是出了一位狀元宰相。

明朝宣德二年即公元1427年,33歲的臨朐縣人馬愉在科舉考試中一舉奪魁高中狀元

,成為明清時期山東走出的10名狀元之一,也是明朝時江北地區的第一位狀元。公元1440年,馬愉入內閣,在五名內閣成員中排名第四,官至宰相,成為古代歷史上少有的狀元宰相。

臨朐縣總面積1831平方千米,全縣戶籍人口92。82萬人,但七普常住人口僅80。63萬人,是一個人口流出大縣,2020年全縣GDP為321。8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2。1:39。4:48。5,工業發展明顯不足,農業及服務業發展較為不錯,整體經濟社會發展程度較低。

對於臨朐縣,你如何看待?

TAG: 臨朐縣朱虛縣時期般陽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