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毅伐齊竟也不是以弱勝強

樂毅伐齊並不是以弱勝強,相反樂毅伐齊是一個以強勝弱的戰例。

樂毅伐齊發生在公元前284年,燕國聯合秦、趙、魏、韓四國共同討伐齊國。雙方激戰於濟西,大敗齊軍,樂毅趁勢連下齊國72城,嚴重削弱了齊國的勢力。

樂毅伐齊竟也不是以弱勝強

齊國是戰國七雄中比較富裕的國家,但絕對算不上強大,論國力雄厚,齊不如秦;論軍隊戰力,齊不如趙;論國土縱深,齊不如楚。

樂毅帶領的是五國聯軍,楚國最後也加入到了聯軍,勢力之大絕對不是一個齊國能夠抵抗的。

樂毅伐齊的背景

齊國與燕國是鄰國,二者之間總會搞點摩擦,但是在公元前316年,燕王姬噲將王位禪讓於相邦子之,由此在燕國引起了一場動亂。

齊國趁燕國大亂之際,出兵佔領了燕國,搗毀了燕國宗廟,在燕國肆意橫行。這些行為引來了燕國平民的不滿,終於群情激憤之下,齊國軍隊無奈退回了齊國。

燕國與齊國的仇恨就此埋下,燕國由於實力相對較弱,只能慢慢等待機會。

就在繼位的燕昭王求賢若渴之際,一個人來到了燕國,他將會顛覆齊國,這個人就是蘇秦,戰國時期有名的縱橫家。

樂毅伐齊竟也不是以弱勝強

蘇秦與燕昭王相談甚歡,蘇秦感激燕昭王知遇之恩,立誓要替燕昭王達成所願。之後的十數年間,蘇秦往來於各國,一來提升自己的名氣,二來為燕國謀求更好的國際空間,最後隻身入秦,做了齊國的大官,勸說齊泯王放棄稱帝,進攻宋國,削弱了齊國的勢力,而蘇秦也被齊王賜死。

此時對於燕國來講,齊國到了有史以來最弱的時候,正是進攻的大好時機,燕昭王遂令樂毅領軍進攻齊國,大敗齊軍,一雪前恥。

七國中齊國只能算是中上

就國家實力而言,齊國在戰國七雄之中,只能算是中上水平。

第一梯隊:秦國和趙國。這兩個國家是戰國時期真正的強國。趙國經過了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軍隊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發展,但是趙國有一個致命的短板,就是後勁不足。趙國自上而下且以軍事為主的改革賦予了趙國軍隊強大的戰鬥力,其農業也就是經濟方面並沒有多大改善,一旦進行曠日持久的戰爭,趙國的後勤很容易瓦解。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以及在後方興修水利,擁有了天府之國和關中平原,戰爭潛力得到了完美開發,大秦鐵騎開始向列國展露獠牙。長平之戰後,趙國四十萬士卒被活埋,再也沒有哪國的軍隊可以與秦軍硬剛了。

樂毅伐齊竟也不是以弱勝強

第二梯隊:齊國和楚國。曾經齊國和楚國是一個無解的聯盟,一個地大物博,一個經濟發達,聯手之下幾近無人能敵。楚國的強大在於土地的廣袤,以及楚人血脈裡不服輸的性格。而齊國則是因為經濟實力雄厚加上齊威王的改革使得齊國的國力有了明顯的增長。

第三梯隊:燕國、韓國和魏國。魏國在戰國剛開始時也是一個龍頭老大,可惜的是魏國的高層容不下有才計程車人,接連放走了一個又一個絕世之才,前有吳起,後有商鞅和范雎。硬生生的將魏國的霸主地位給打沒了。燕國一直偏居東北,雖是周王室的嫡系血脈,但是因循守舊,妄圖透過古法來強大自身,差點毀於戰亂。而韓國處於一個四戰之地,本身發展就極其不易,國力自然不會強到哪裡去。

齊國在這七國中只能算是三、四名,而且攻擊宋國並滅國,這本身耗費了齊國極大的國力,齊國還沒有從中恢復過來,燕國的五國聯軍就殺到了,這對齊國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失敗也是無可厚非的了。

樂毅伐齊竟也不是以弱勝強

結語

樂毅伐齊的成功是在結合了外交、諜戰以及敵人的弱點後,聯合眾多國家取得了勝利,相對於彼時虛弱的齊國來說,燕國絕對是勢大,勝利是遲早的事。

但是就因為燕國給齊國留下了兩座城,給了齊國東山再起的機會。燕昭王死後,新的燕王不信任樂毅,樂毅從齊國前線離開隻身去了趙國。

而齊國在田單的帶領下,以火牛計大敗燕軍,重新恢復了河山。

TAG: 齊國燕國趙國燕昭王樂毅伐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