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240個子孫,無一個敗家子

曾國藩家族兩百年來“長盛不衰,代有人才”,其240個子孫後代中,無一個敗家子。

曾國藩240個子孫,無一個敗家子

1,勤儉,治家之本俗話說:“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曾國藩治家,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秉持的也不過是“勤儉”二字,他在《曾國藩家書》中曾提到過這樣的治家之道:“第一,貴兄弟和睦;第二,貴體孝道;第三,要實行勤儉二字”。他還有個“十六字箴言”,曰:“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曾國藩將“勤儉”二字淋漓盡致地運用到了治家的全過程,他要求家人不許坐轎、不許喚人取水添茶,就連拾柴、收糞、插田蒔禾這樣的事,也要其力親為,至於女兒家的女紅、廚藝、紡紗做衣,更是不能假手他人。在飲食上,曾國藩則是一個“要求不高”的人,絲毫不講究宰相排場,每餐只食蔬菜一品,決不多設,因此得了個“一品宰相”的雅號。穿著方面,他的鞋襪都是由太太和媳婦女兒縫製而成。住上,曾國藩也沒有一國宰相的派頭,其弟曾國荃曾以家中人口增多為由,在已有百年之久的曾家老屋之外另建了一棟新屋,費資三千餘串,曾國藩知道了之後,非常不高興,併發誓此生決不住新屋。

曾國藩所持“勤儉”二字,終身不渝,由此,他一生官運亨通,曾氏家族也奇蹟般避開了“富不過三代”的宿命。

曾國藩240個子孫,無一個敗家子

2,和順,齊家之本所謂“家和萬事興”,曾國藩對於“和順齊家”之道,也有一番獨到的認知,他說:“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在給曾國荃的家書中,曾國藩也曾引經據典,強調“家和”的重要性,他說:“‘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曾國藩全家兄弟姊妹共九人,他是曾家的長房長子又早有所成,對兄弟竭力地以德去愛護,而不是姑息縱容,在日常生活中他常常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榮辱,而是以家族為重。他常說:“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孟子云:“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作為儒者模範的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挽救大清王朝於風雨飄搖之中,而這一切的基礎都在他日常的“齊家”之道中,可謂是“家齊而後國治”的典範。

曾國藩240個子孫,無一個敗家子

3,謹慎,保家之本曾國藩是一個非常小心謹慎的人,他認為,謹慎是為人處世的第一等功夫。他做了大官之後,他的家族中有很多人出門都坐“四抬大轎”,於是曾國藩告誡諸人說:“凡事當存謹慎簡樸之見。”這不僅是其勤儉慣了,更是行事的一份謹慎和不張揚。在《致澄弟·鼎盛之際宜收斂》中,曾國藩又強調說:“吾意我家方在鼎盛之際,此等處總宜收斂,不宜過於發揚,望弟時時留心。”意思是說,一個人越是鼎盛的時候,越是要收斂謹慎。謹慎,是曾國藩一貫強調的治家思想,而且在他官位越來越高、名聲越來越盛的時候,就越是注重謹慎收斂。因為他深知“高處不勝寒”和“功高蓋主”的道理,人如果太得意了,禍事很可能馬上就來了。正是靠著這份謹慎,這份不居功自傲,曾氏家族才得以長久儲存且盛而不衰。

曾國藩240個子孫,無一個敗家子

4,詩書,起家之本

曾國藩非常重視對子孫後代的文化教育,他在給弟弟的家書中,曾提到如果一個人能夠“發奮自立”,即便不能考取功名,“亦是男的大幫手”。他甚至舉例說,老家的那些大賢大儒,並無功名,但是卻活得怡然自得,聞名鄉里。他還鼓勵兒子說:“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在讀書上,曾國藩自己也堪為表率,他將讀書變成日常的一種習慣,無論這一天有多忙,讀三頁書是雷打不動的規劃,即使在軍中也堅持每日讀書。在曾國藩的家書中,也有許多內容是教導弟妹子孫要謹守家族的“耕讀”傳統,他告誡子弟不僅要讀四書五經,甚至要求他們要多讀史書,要熟讀《了凡四訓》,陳弘謀的《五種遺規》等書。在“半耕半讀”的家風中,曾國藩自身逐漸成長為一代大家,同時,他也結合自己的治學之道,將新的見解融入其中,進一步發揚了“耕讀傳家”的傳統。正是因為有詩書之教,所以曾氏後代人才輩出。

曾國藩240個子孫,無一個敗家子

5,忠孝,傳家之本曾國藩有一句名言:“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俗話說:“自古忠孝難兩全”。但是,曾國藩做到了。一方面,他是一個大孝子,十分重視孝道文化,在他看來,孝比讀書求取功名更加重要。他曾說:“於孝悌兩字上盡一分便是一分學,盡十分便是十分學。”同時,他還認為,孝是處理好家庭關係的重要法則,是家庭和睦祥瑞的重要因素,他說:“孝友為家庭之祥瑞,凡所因果報應,他事或不盡驗,獨孝友則立獲吉慶,反是則立獲殃禍,無不驗者。”對國家來說,他是一個大忠臣。曾國藩對國家可謂盡職盡責、盡心盡力,把國家之事當作自己的事來對待。他曾說:“凡辦大事,須視如己事。將來為國為民,亦宜處處視如一家一身之圖,方能親切。”正是由於曾氏家族恪守忠孝之道,才使得其兄弟子侄在長期的宦海浮沉中相互照應、榮辱與共,並能在家國大義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從而保證了家族的長遠發展。

TAG: 曾國藩勤儉之道家族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