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狀元牛鳳山的後代:獨自一人守著狀元府,靠乞討為生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北宋著名學者汪洙引言

在古人眼中,所有的行業都是低賤的,只有讀書入仕才是正途。因此,為求出人頭地,很多男子自小開始勤學苦讀,只為透過參加科舉考試,考取功名,爭得那一官半職。

清朝狀元牛鳳山的後代:獨自一人守著狀元府,靠乞討為生

要知道,當時的科舉考試如同現在的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若能考上,那真是光宗耀祖的榮耀。而我們曾經學過的課文《范進中舉》中,也借用了諷刺的敘事風格,表達了科舉制服在當時的重要性。

在當時來看,若能中舉,則全家都可跟著沾光,此後盡享榮華富貴也不是難事了。不過,今天救生圈要介紹的這位狀元,他的後代卻過著獨居乞討的辛酸生活。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清朝狀元牛鳳山的後代:獨自一人守著狀元府,靠乞討為生

清朝狀元修建狀元府

位於黃河邊上的虎牢關西面的南屯村飲馬溝山頂上,屹立著清朝最後一座狀元府。這個狀元名叫牛鳳山,被皇帝欽點為狀元后,他帶著滿身的榮耀和所獲賞賜衣錦還鄉。之後,他在山上修建了屬於自己的狀元府,還特意請來了風水先生參考修建,最終建在了一塊風水寶地上。

清朝狀元牛鳳山的後代:獨自一人守著狀元府,靠乞討為生

據《清實錄》記載,慈禧太后因非常喜歡牛鳳山的作品,授予他一等侍衛銜,而在牛鳳山的教導下,大兒子牛思瑄也考中了進士,入朝為官。有慈禧太后和皇帝的賞識,牛家的為官之路看起來順風順水,但為何最後又沒落了呢?

清朝狀元牛鳳山的後代:獨自一人守著狀元府,靠乞討為生

逐漸沒落

原因自然同當時的時代背景分不開。清朝覆滅後,狀元身份不再吃香。朝廷的覆滅,令牛家的當官人都被迫下崗,牛家因此慢慢走向了下坡路。到新中國成立後,牛家早已成為了普通人家,靠種地為生。而到了牛家第六代牛師靜時,因土地革命的衝擊,牛家的很多土地也被分了出去。牛師靜連種地都沒得種。

清朝狀元牛鳳山的後代:獨自一人守著狀元府,靠乞討為生

靠乞討為生

面對這種窘況,很多牛家人都選擇外出打工,離開了故鄉,最終只留下了牛師靜一人。一人守著一座狀元府,似乎有些過於奢侈。但此時的牛傢什麼都沒有,只剩下了狀元府。隨著年紀的增長,牛師靜老人只能以撿破爛和乞討為生,勉強維持著自己的日常生活。原本輝煌的牛家就此沒落,令人唏噓。

清朝狀元牛鳳山的後代:獨自一人守著狀元府,靠乞討為生

如今,狀元府早已破敗不堪,甚至連水電都不通,牛師靜老人早已沒有了勞動力,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乞討人。看著牛師靜老人蒼老憔悴的模樣,誰又能想到這是曾經輝煌一時的狀元郎牛鳳山的後代呢?而狀元府就這樣矗立著,見證著牛家歷史的變遷。

TAG: 牛家狀元牛師靜鳳山乞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