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晚清第一名丐,28年來堅持做一件事,去世時萬人為他送行

2012年,中國電影界發生了一件十分具有歷史意義的事。這一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部禁片正式解禁,這部塵封長達61年的電影,終於再次出現在了全國觀眾面前。一定會有人好奇,到底是一部什麼電影,能在被封禁如此長時間後得到解禁。它又何德何能,成了新中國第一部禁片?

他是晚清第一名丐,28年來堅持做一件事,去世時萬人為他送行

電影名倒是不長,叫《武訓傳》。顧名思義,講的是武訓其人的一生。1951年,《武訓傳》上映。由於一些複雜的政治因素,剛上映不久,便遭到了全國媒體排山倒海的批判,最終,在一片唾罵聲中,《武訓傳》被封禁到了61年之久。

暫且拋開這部電影背後的政治因素不談,《武訓傳》裡的主人公,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便是沿街乞討28年,去世時卻被萬人送行的晚清第一名丐武訓。

他是晚清第一名丐,28年來堅持做一件事,去世時萬人為他送行

武訓出生於1838年的山東堂邑縣柳林鎮武莊,7歲那年,父親去世,又趕上1845年關東地區爆發的大饑荒。原本不怎麼富裕的武訓一家無疑陷入了絕境,萬般無奈下,母親只得帶著武訓一邊逃荒一邊乞討,勉強維持生活。

後來母親也撒手人寰了,無依無靠的武訓只得找到一戶地主家裡做長工。當他老老實實做了3年,結果最後結工錢時地主欺負他不識字,搬出一本假賬告訴他工錢已經付過了。武訓十分氣惱,但卻因一個字都不認識投訴無門,只得吃下這個啞巴虧。

他是晚清第一名丐,28年來堅持做一件事,去世時萬人為他送行

而這只是那個萬惡時代的冰山一角,因為不識字,武訓吃得苦遠不止如此。後來有一次,武訓姐姐給他捎去一封信和兩串錢。武訓找來一個秀才幫忙讀信,結果秀才不但把錢給黑了,還故意隱去了信裡捎錢的說辭。而後來武訓質問秀才時,秀才不僅不認賬,還誣陷武訓財迷心竅,武訓又因沒文化吃了個啞巴虧。

也是三番五次的打擊,讓武訓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重要性。而對於武訓這般出身寒苦的孩子,又哪有什麼機會接受教育?於是,武訓便下定決心,重操乞討舊業,用乞討來的錢,給所有貧苦的孩子興辦一所義學。

他是晚清第一名丐,28年來堅持做一件事,去世時萬人為他送行

義學是什麼機構呢?跟今天的希望學校異曲同工,專門給那些貧寒學子提供免費教育的機構,古時也稱“義塾”。最早由北宋時期的范仲淹所創,千百年來一直斷斷續續存在於我國曆史之中,但影響十分微弱。

而武訓的目標,是辦一所影響全國的義學。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從1859年開始,21歲的武訓再次踏上了乞討生涯。他換上破爛的衣裳,身披麻袋開始走街串巷乞討。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歸,為攢錢每天省吃儉用。沒想,這一堅持便是28年。

他是晚清第一名丐,28年來堅持做一件事,去世時萬人為他送行

一直到49歲那年,武訓終於攢夠了一大筆錢。隨後,他在老家柳林鎮東門外建起20多件瓦房,辦起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所由乞丐興建的義學“崇賢義塾”。

開學那天,武訓好酒好肉請來諸多當地鄉紳名流來為義學造勢。筵席開始後,鄉紳名流全部坐定,武訓卻一人獨自立於門外。任憑裡面賓客再三請他都不肯入座。而筵席結束後,武訓掏出了那隻乞討多年的破碗,開始吃起了他們的殘羹冷飯。其赤忱之心,可見一斑。

他是晚清第一名丐,28年來堅持做一件事,去世時萬人為他送行

正是因為武訓這般鞠躬盡瘁的精神,崇賢義塾的名氣很快傳遍全國。武訓本人不但被寫進了《清史稿》,還被世人譽為“千古奇丐”。

而武訓的腳步遠沒有停下來,崇賢義塾興建後,他依然在外四處乞討。隨後第二、三所義學也相繼辦了起來。無數寒門學子因為武訓的義學考取功名,實現人生理想。

他是晚清第一名丐,28年來堅持做一件事,去世時萬人為他送行

1896年,58歲的武訓在老家去世。由於他興辦義學這項壯舉,當時無數百姓自發給他送行。而清廷為了表彰武訓興辦教育的功績,還給其送來“垂訓於世”的匾額和黃馬褂。

武訓燃盡自己一生,只為給晚清時期的貧寒學子謀一條教育之路。這種身處社會底層,卻仍心繫天下的情懷著實讓人潸然淚下,也是當今這個社會所缺失的。

TAG: 武訓義學乞討義塾崇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