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是陳式的兒子,陳壽為什麼對諸葛亮懷恨在心?陳壽的評價如何?

陳壽,《三國志》的作者,出生於劉備死後10年,31歲的時候蜀國滅亡,之後在晉為官,官做的還不錯。48歲時作《三國志》,成為中國二十四史中的官方史籍。

陳壽是陳式的兒子,陳壽為什麼對諸葛亮懷恨在心?陳壽的評價如何?

袁闊成在評書中說陳壽是蜀國將領陳式的兒子,因為陳式被諸葛亮斬了,所以陳壽懷恨在心,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評價不高。其實這個謠言只要仔細分析就知道是假的。首先陳式在正史中並沒有記載其被殺,甚至連怎麼死的、何時死的也都沒有提,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軍人。如果陳壽是陳式的兒子,那麼古代以孝治天下,陳壽不可能不把陳式的結局交代清楚,就這麼黑不提白不提了,簡直比路人還路人;其次,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陳式是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時和魏延一起中了埋伏,然後兵敗後被斬,第三次北伐發生在公元229年,陳壽出生於公元232年,除非陳式他老婆懷的是哪吒,否則就得查查陳式他鄰居隔壁老王的底細了。。。

我自己曾經經歷過一個曼德拉效應,我一直記得,以前玩光榮三國志5時,看到陳壽,他的資料裡提到了是陳式的兒子。那時我從沒聽過袁闊成的評書,所以這個“陳壽是陳式的兒子”的觀點只可能來自遊戲,可是在我今天寫這篇文章前,特意重新下載三國志5,耗到最後陳壽登場,看到的簡介卻是這樣:

陳壽是陳式的兒子,陳壽為什麼對諸葛亮懷恨在心?陳壽的評價如何?

可能我小時候的時空已經在某一時刻發生了改變。

三國時期,俠義的定義應該是從229年孫權稱帝開始,到280年孫皓投降這51年的時光。我們耳熟能詳的曹操、劉備、呂布、董卓什麼的,雖然在《三國演義》中佔據大量篇幅,但嚴格說都不是三國時期的人。整部《三國演義》共120回,孫權稱帝是在第98回,由此可見,《三國演義》是古往今來名稱與內容最不相符的文學作品了,只有全書的19%是真正的三國內容。

那麼陳壽實際上是三國的旁觀者和親歷者,他所看到的、他所經歷的,才是被《三國演義》忽略不提的讓我們聽起來熟悉實則陌生的真正的三國。

232年,陳壽出生。那一年,劉備逝世10年整,劉禪27歲,曹叡28歲,姜維32歲,孫權52歲,諸葛亮53歲。

234年,陳壽2歲。漢獻帝死。諸葛亮病逝五丈原。

238年,陳壽6歲。司馬懿平遼東斬公孫淵,開始崛起。

239年,陳壽7歲。曹叡去世,曹芳即位。魏國走向了下坡路。

244年,陳壽12歲。魏蜀興勢之役,蜀漢大將軍費禕大破魏大將軍曹爽,曹爽由此失去軍心。

249年,陳壽17歲。高平陵之變。司馬懿誅殺曹爽,走向權臣的道路。夏侯霸走投無路,投奔蜀漢。

251年,陳壽19歲。淮南一叛。司馬懿平叛,王凌自殺。司馬懿隨後病故。

252年,陳壽20歲。孫權死,孫亮即位。

253年,陳壽21歲。蜀大將軍費禕遇刺身亡,姜維開始崛起。孫吳諸葛恪發動新城之戰,兵敗後孫峻與吳主謀殺諸葛恪。

254年,陳壽22歲。司馬師廢掉曹芳,立曹髦,完成了司馬家廢皇帝的關鍵劇情。

255年,陳壽23歲。淮南二叛。司馬師平叛,毌丘儉被殺,文欽逃奔孫吳。司馬師平叛後回京途中病逝。

256年,陳壽24歲。曹髦試圖收回兵權,失敗後封司馬昭為大將軍,同年蜀漢姜維進位大將軍。鄧艾與姜維戰於上邽段谷。蜀漢胡濟失期不至,姜維大敗。吳孫峻死。大司馬呂岱死。孫綝殺大司馬滕胤,呂據自殺。

257年,陳壽25歲。淮南三叛。司馬昭前往平叛。蜀漢姜維再次北伐,譙周作《仇國論》諷姜維“極武黷徵”。孫吳孫綝廢孫亮,立孫休。

258年,陳壽26歲。諸葛誕被殺,魏國境內再無反對司馬家的勢力。丁奉、張布擒孫綝,孫綝死。

260年,陳壽28歲。“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欲殺司馬昭,為成濟所殺。司馬昭完成了司馬家殺皇帝的關鍵劇情,立曹奐,陷入了巨大的政治危機中。

262年,陳壽30歲。姜維屯田沓中,不敢回漢中,更不敢去成都。

263年,陳壽31歲。司馬昭派遣鍾會、鄧艾分兵攻蜀。同年秋,鍾會收復漢中,冬,鄧艾進入成都。

264年,陳壽32歲。成都內亂,鄧艾、鍾會、姜維皆死。羅憲守永安阻止東吳的援軍進入蜀地。吳孫休死,孫皓即位。孫皓殺丞相濮陽興、殺張布。

265年,陳壽33歲。司馬昭中風死亡,司馬炎代魏立晉。張華舉陳壽為孝廉,陳壽開始在晉為官。

280年,陳壽48歲。晉滅吳。陳壽開始作《三國志》。

297年,陳壽65歲。陳壽病逝。陳壽逝世後,司馬衷詔令河南尹、洛陽令到陳壽家抄錄《三國志》,此後三國志成為官方史籍。

1995年,光榮公司出品《三國志5》,1997年在另一個時空中,我在陳壽的簡介中確實是看到了“為蜀國大將陳式的兒子”這樣的話。

陳壽是陳式的兒子,陳壽為什麼對諸葛亮懷恨在心?陳壽的評價如何?

陳壽,字承祚,巴西安漢人也。少好學,師事同郡譙周,仕蜀為觀閣令史。宦人黃皓專弄威權,大臣皆曲意附之,壽獨不為之屈,由是屢被譴黜。遭父喪,有疾,使婢丸藥,客往見之,鄉黨以為貶議。及蜀平,坐是沈滯者累年。司空張華愛其才,以壽雖不遠嫌,原情不至貶廢,舉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補陽平令。撰《蜀相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領本郡中正。撰魏吳蜀《三國志》,凡六十五篇。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時著《魏書》,見壽所作,便壞己書而罷。張華深善之,謂壽曰:“當以《晉書》相付耳。”其為時所重如此。或雲丁儀、丁暠有盛名於魏,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丁不與之,竟不為立傳。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諸葛瞻又輕壽。壽為亮立傳,謂亮將略非長,無應敵之才,言瞻惟工書,名過其實。議者以此少之。張華將舉壽為中書郎,荀勖忌華而疾壽,遂諷吏部遷壽為長廣太守。辭母老不就。杜預將之鎮,復薦之於帝,宜補黃散。由是授御史治書。以母憂去職。母遺言令葬洛陽,壽遵其志。又坐不以母歸葬,竟被貶議。初,譙周嘗謂壽曰:“卿必以才學成名,當被損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壽至此,再致廢辱,皆如周言。後數歲,起為太子中庶子,未拜。元康七年,病卒,時年六十五。梁州大中正、尚書郎範頵等上表曰:“昔漢武帝詔曰:‘司馬相如病甚,可遣悉取其書。”使者得其遺書,言封禪事,天子異焉。臣等案:故治書侍御史陳壽作《三國志》,辭多勸誡,明乎得失,有益風化,雖文豔不若相如,而質直過之,願垂採錄。”於是詔下河南尹、洛陽令,就家寫其書。壽又撰《古國志》五十篇、《益都耆舊傳》十篇,余文章傳於世。

——《晉書·陳壽傳》

TAG: 陳壽陳式三國志諸葛亮司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