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放虎歸山是哪個人物引申出來的?其中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成語放虎歸山是哪個人物引申出來的?其中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成語】放虎歸山

【拼音】fàng hǔ guī shān

【近義詞】養虎為患

【反義詞】除惡務盡、斬草除根

【解釋】意思是指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

【出處】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

成語放虎歸山是哪個人物引申出來的?其中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成語故事】

秦穆公三十三年,秦國大將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三人被晉軍軍師先軫俘虜,準備將這三人獻於太廟以表戰功。晉襄公的後母文羸聽說孃家的大將被俘,她找晉襄公極力勸說,最後終於把這三人放走了。先軫聽到這個訊息的時侯正在吃飯,氣憤得把剛吃到嘴裡的飯都吐出來,他怒不可遏地找到晉襄公問道:“秦國的囚犯呢?”晉襄公回答說:“遵照母親之命把他們放走了。”先軫憤怒地吐了晉襄公一臉口水說道:“他竟然如此不懂事,我們費盡心思才把他們捉住,你卻聽信婦人之言輕而易舉的把他們放了,這叫放虎歸山,到時侯你後悔都來不及。”晉襄公這時才醒悟過來,再叫人去捉的時侯人早就不見了。孟明視等人跑回國後,並沒有受到責怪,仍然掌握著兵權,三年過後孟明視等人帶兵把晉國打敗了,秦國終於成了新的霸主。

圖片©/ 網路    影片© / 網路

TAG: 晉襄公明視先軫時侯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