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的一人之下指的是誰?為什麼說他是一人之下的皇帝?

魏忠賢,明朝末期的大宦官,人稱“九千九百歲”,就比皇帝老兒少一點。不過,在掌權期間,他也確實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我們要注意的就是這“一人之下”。這“一人”指的就是誰?

是皇帝?好像是,只能說好像是。魏忠賢是萬曆年間備選入宮,雖然史料中說他在自閹時還留了一個睪丸,但這畢竟是無法證實的事。又說他進宮後,很快就和當時的皇長孫、未來的皇帝的奶媽客氏結成了對食。當時的皇長孫就是後來的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天啟。

魏忠賢的一人之下指的是誰?為什麼說他是一人之下的皇帝?

影視劇的魏忠賢

而魏忠賢開始真正掌權,是在明熹宗時期。天啟三年,他掌管了錦衣衛;天啟四年,做了首領大太監。這兩年時間,是他權力的頂峰時期,其他時間,他的上邊、左邊右邊都有人,還輪不到他決定軍國大事。而就這權力,還是皇帝給他的。皇帝能給,也就能收回去。為什麼呢?

魏忠賢可不像他的老前輩王振,他既沒有文化,也沒有家世。他的自身素質決定了他的“江湖地位”,他不可能一個人在兩三年內,在朝堂整出那麼多事,掀起那麼大的浪。他的背後應該是有一個人,這個人不是皇帝,還能是誰?

當時明朝的文官們都相當厲害,結成了一個團伙,世稱“東林黨”。這些“黨員”分子,一個一個都是硬骨頭,也都是想著攬權的鷹犬。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中,仔細分析過明朝文官爭權的問題。例如明神宗朱翊鈞,因為立后妃和立太子的事,跟那些文官們鬥來鬥去,直鬥到皇帝的聖旨下達不了,文武百官對皇帝視而不見。最後,明神宗只好二十多年不理朝政,他用28年的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來反抗。可見,當時明朝的文官集團勢力有多麼大。

魏忠賢的一人之下指的是誰?為什麼說他是一人之下的皇帝?

影視劇中的魏忠賢

這種情況在天啟年間依然存在。那為什麼明熹宗不能是為了權力的平衡,扶植魏忠賢,擴大錦衣衛的權力,從而跟文官集團形成制衡呢?魏忠賢所擁有的權力,就是明熹宗故意給他的。他自己就可以一邊做著他的木匠活,一遍欣賞著前朝兩大陣營的相互搏鬥。畢竟,權力的制衡,是歷朝歷代帝王們的必修課程,而且最好拿滿分。

《明史》中對魏忠賢的記載,就是各種壞,各種喪心病狂、專權擅政,搞得大明王朝烏煙瘴氣,甚至連明朝的滅亡都是魏忠賢專權導致的。可我們看到的事實是,明熹宗在天啟七年駕崩,而登基的朱由檢,即崇禎皇帝,在短短几個月就拿下了魏忠賢。

當時的崇禎只有16歲。試問,一個16歲的新帝,怎麼幹得過一個橫行朝堂多年,專門玩弄權術,讓“東林黨”的那些人都叫苦連天的魏忠賢?這不太現實。況且只是因為一個小小的嘉興貢生的彈劾,崇禎就給魏忠賢定了罪。這也不合常理。而最後崇禎對魏忠賢的處置更是讓人生疑。

當時列出來的魏忠賢的十大罪狀是:“一與皇帝並列,二蔑視皇后,三搬弄兵權,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無聖人,七濫加爵賞,八掩蓋邊功,九剝削百姓,十交通關節。”這麼多的罪名,那一條不夠個死刑?而崇禎竟然只給判了個“發往鳳陽安置”。這是什麼操作?

魏忠賢的一人之下指的是誰?為什麼說他是一人之下的皇帝?

卡通畫崇禎

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那就是魏忠賢掌權期間,雖然吏治腐敗,史書上說的是一無是處,但至少邊疆是安定的。虎視眈眈的滿族,在那時還不敢輕易說入關。而魏忠賢一被處死,藩王們就開始肆無忌憚地作亂了,清軍也毫無顧忌地南下了。這一點也是值得玩味的。

仔細想想,魏忠賢可能只是歷史的替罪羊,政治的犧牲品。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對明朝是不是隻有過,這些都隨著歷史遠去了。自古成王敗寇,歷史只是屬於勝利者的,敗者只能任人描述。

至於記錄歷史的人,為什麼把魏忠賢寫得如此十惡不赦,歷史的真相是什麼,也許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我們只能儘可能撥開歷史的迷霧,一點一點尋找蛛絲馬跡,探尋真相。這也許是歷史給我們的另一種樂趣。

TAG: 魏忠賢皇帝熹宗天啟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