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的英明:馬和三國馬都是他的功勞,為何韓信卻不能呢?

文|顏小二述哲文

韓信之才,曾讓蕭何感慨“國士無雙”,斷定“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也就是說對於韓信,蕭何近乎作出了“得韓信者得天下”的論斷。而韓信也確實以他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蕭何的“英明”。他先是擒魏取代,而後又破趙脅燕擊齊,最後滅楚,幫助劉邦建立大漢王朝。

韓信的英明:馬和三國馬都是他的功勞,為何韓信卻不能呢?

但同樣是不可多得、在帶兵打仗上有一番造詣戰國趙括與三國馬謖,卻沒能擁有韓信那樣的輝煌,這是為何?

要知道,戰國時期的趙括熟讀兵書名聲在外,而三國時期的馬謖之才更是博得了諸葛亮的器重,二人常徹夜長談,好不痛快。可是,趙括也好,馬謖也罷,雖然有點名氣,於兵法上也有自己的心得,但是卻不像韓信那般功成名就?只要對比三人經歷,我們大抵也能找出原因。

韓信當初先投項梁、項羽,不得志後再投劉邦,被蕭何看中,於此,成就了他“兵仙”人生,而趙括雖熟讀兵書,作戰雖英勇,但其滿腹兵法不過紙上談兵,因缺乏臨危的“靈活”,他掛在嘴邊的兵法也不過是空談,於此他在成就一番大業之前,因不務實的誇誇其談,早早丟了性命。

相應的,韓信雖胸中有智謀,但是能屈能伸,胯下之辱至今耳熟能詳,而三國時期的馬謖,有才是有才,卻喜歡誇誇其談,為人不謙遜不低調,最後因“不務實”,不聽諸葛亮指揮而犯下大錯。

韓信的英明:馬和三國馬都是他的功勞,為何韓信卻不能呢?

有時候,能力可以把人送到一個“高度”,但後面的路能不能越走越“好”,看的更多是能力之外的“東西”,這個東西不復雜,但很難,高度凝練起來大抵只有兩個字:務實。

1、趙括紙上談兵,韓信務實擇主

關於“趙括”,歷史對他於兵書學習上的“勤奮”給予了肯定,但是對於他缺乏實戰經驗,只知空談,而並不務實的行為,給予了“否定”,著名的“紙上談兵”說的就是趙括。

據記載,戰國時期,秦國越來越強大,趙國面對秦國,有些焦急,畢竟廉頗已老,而秦軍兇悍,一旦對峙凶多吉少。

秦國為了順利贏得這場戰爭,放出謠言說他們害怕熟讀兵書的趙括,當時的趙王對此深信不疑,以趙括代替廉頗。最後,空談誤事的趙括中了秦軍計謀,在趙軍因圍困一個多月後,趙括帶人突圍,被秦軍射死,隨後投降的數十萬趙國士兵也被坑殺。

韓信的英明:馬和三國馬都是他的功勞,為何韓信卻不能呢?

趙括的結局,確實應了老將藺相如的一句話:

“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趙括在研究兵法上,也說得上用功,但是他卻將瞬息萬變的戰場想得和記錄兵法的書信文字那樣“一板一眼”,於此,不知變通的他不僅沒能建功立業,還因在兵法修習上不務實的心態,以至於滿腹兵書成了空談不說,早早丟了性命不說,那數十萬趙國將士也一同被坑殺,讓人惋惜。

韓信的英明:馬和三國馬都是他的功勞,為何韓信卻不能呢?

趙括“紙上談兵”,韓信絕對是“務實派”。韓信能夠對實際情況有一個比較準確、現實的判斷,繼而儘可能作出努力,這一點從韓信“擇主”時的決斷就能看出來。

據記載,韓信未發跡時,曾找過項羽,期待可以一展拳腳,但是因為項羽並不採納韓信的計策,讓韓信覺得在項羽麾下沒有未來,於是他又投奔到比項羽綜合實力差上一些的劉邦。

韓信的英明:馬和三國馬都是他的功勞,為何韓信卻不能呢?

而韓信到了劉邦的麾下,一開始也未能受到重用,被安排管理倉庫,雖有幸得到夏侯嬰的賞識,卻並未獲得劉邦的重視,於此,韓信又打算另謀明主。

好在韓信於劉邦麾下做事時,雖然都是做一些管理倉庫的雜事,但是他在日常工作中也滲透了自己於“兵法”中習得的規律,同時也在和蕭何的交談中,得到了蕭何的注意。最後,出逃的韓信被蕭何追回並被劉邦拜為大將。

韓信的英明:馬和三國馬都是他的功勞,為何韓信卻不能呢?

於此,韓信在多次當機立斷的“另謀明主”中,得到了發跡的機會。

當機立斷、雷厲風行,實則是“務實派”的一個典型特點,他們不會幻想,更多是根據實際情況快速判斷,於此,他們更容易抓住機會,並在以此有一次的“雷厲風行”中積累經驗。

2、“言過其實”的馬謖,和能屈能伸的韓信

三國時期,諸葛亮雖然十分器重馬謖,經常和馬謖一談就是一晚上,但是對於馬謖,劉備的評價卻是這樣的:

“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劉備點出了馬謖的一個致命缺點,即“言過其實”。

再有才的人,都忌諱“言過其實”。

首先,言過其實的高調招人厭煩和妒恨,其次,“言過其實”更多蘊含著“禍從口出”以及“自我約束力差”的危險。

而馬謖的“言過其實”、好論軍計,則暗示了他骨子有“恃才傲物”的特質,於此,因為驕傲,難以腳踏實地,繼而走錯路,“下錯棋”。

韓信的英明:馬和三國馬都是他的功勞,為何韓信卻不能呢?

據記載,馬謖雖然有讓諸葛亮器重他的才氣,但是他並不是一個謙遜的人,因為好論軍計,於此,在誇誇其談中,他難免因“恃才傲物”般的驕傲對實際情況作出錯誤判斷,以至於他在街亭舉動違規,沒有遵從諸葛亮的指揮,最後慘敗。這次失敗,讓大軍退回漢中,也讓馬謖一身才能再無用武之地,最後慘淡死去。

關於他的死有多種猜測,有說在監獄中病死,有說被諸葛亮殺掉了等等,但於顏小二看來,他死於其“言過其實”的性格特質,這種特質中的“不務實”,讓他做出錯誤判斷,繼而害了他。

韓信的英明:馬和三國馬都是他的功勞,為何韓信卻不能呢?

再來說說韓信。

韓信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

韓信於兵法上的造詣,能比得上的沒幾個,肚子裡有沒有墨水,發跡前的韓信自己怕是最清楚的。

但是就是這樣的韓信,打敗西楚霸王的韓信,曾經在一個屠夫面前彎下膝蓋,而胯下之辱,也讓他成了一條街的“笑柄”。胯下之辱於今人來說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事情”,而韓信卻相當冷靜,他手裡的長刀不是用來斬殺無禮屠夫的,而是用來安定“天下”的。

韓信的英明:馬和三國馬都是他的功勞,為何韓信卻不能呢?

他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怎麼做會有怎麼樣的結果,於此,他不會讓“衝動”操控他的身體,時時刻刻作出務實的抉擇。

3、傲慢與“務實”

有“韓信之才”的人,大有人在,但卻無法達到韓信的高度,問題還是出在性格特質上。趙括的“紙上談兵”也好,馬謖的“言過其實”也罷,說白了,更多是源於他們心底的“傲慢”,一個傲慢於自己熟讀父親家書中的“兵法”,一個傲慢於自己讓諸葛亮都欣賞的“才能”。

最後,因為心底的那份“傲慢”,看不清實際情況,於此被現實亂了分寸,誤了自己,也害了別人。

而韓信則是妥妥的“務實派”,他無所謂於“胯下之辱”,更不在乎街上人的恥笑,他要的是天下人的“敬仰”。於此,項羽不能慧眼識才,他便走,劉邦不能重用他,他也走,直到他能找到“伯樂”為止。

韓信的英明:馬和三國馬都是他的功勞,為何韓信卻不能呢?

或者這麼說,他因“務實”,總能“不卑不亢”,亦因務實,成就輝煌人生。

縱觀韓信、趙括、馬謖,這三位歷史人物的一生,他們同樣是將才,但是相比於趙括和馬謖的落幕,韓信雖因功高蓋主而身死人手,卻並不妨礙他發跡後一路開掛般的功績,引世人讚歎。

這個世界,有時候“人才”很多,但是能真正成就自己的“人才”卻屈指可數,在顏小二心裡,韓信就算一位。也就是說,相比於趙括、馬謖,韓信的務實讓他懂得隨機應變,而他能屈能伸的謙遜更是成就了他。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釋出,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韓信的英明:馬和三國馬都是他的功勞,為何韓信卻不能呢?

參考資料:《史記》、《資治通鑑》、《三國志》等。

TAG: 韓信趙括馬謖務實言過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