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當我們享受著現代生活便利與美好的同時,還有一些人群,正在默默承受生活的茫然、無助甚至絕望。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朱廷劭老師所做的事情,就是默默蹲守著一個樹洞,識別出有自殺傾向的人,然後對他們說:且留一步。朱廷劭老師帶來分享《如何用人工智慧技術,讓站在懸崖邊緣的人“且留一步”?》。

朱廷劭演講影片: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回覆“使用者已自殺死亡”|朱廷劭”,“vid”:“g3000nkwdpu”,“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14871503134_960495/0”,“desc”:“當我們享受著現代生活便利與美好的同時,還有一些人群,正在默默承受生活的茫然、無助甚至絕望。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朱廷劭老師所做的事情,就是默默蹲守著一個樹洞,識別出有自殺傾向的人,然後對他們說:且留一步。朱廷劭老師帶來分享《如何用人工智慧技術,讓站在懸崖邊緣的人“且留一步”?》。”})

以下為朱廷劭演講實錄:

我是朱廷劭,來自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我們希望能夠透過技術手段,向處於自殺困境中的人提供幫助。

我雖然來自中科院心理所,但其實是純計算機背景,我的本、碩、博都是計算機專業。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我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當時是做語音合成。大家經常聽到的“倒車請注意”就是合成的,只不過合成效果比較差。我們希望能夠透過人工智慧學習到人們說話的韻律規則,從而提高合成語音的自然度。

從國內畢業之後,我去了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屬於加拿大人工智慧領域排名前三的學校,阿爾法狗(AlphaGo)、阿爾法零(AlphaZero)的主創人員就是這個學校的AI組畢業的。我在加拿大主要研究推薦系統,希望透過對人瀏覽網頁時的行為分析瞭解他的資訊需求,然後從全網找到能夠滿足他需求的內容。這裡面就涉及到對人的行為分析,所以後來我就逐漸接觸心理學,希望能夠更多地瞭解它,然後把它跟計算機結合在一起。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2012年,我到了中科院心理所。結果發現,心理學和計算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其中的差別可能超過中國南方和北方。經過幾年的磨合,我覺得現在還算適應。

我在心理所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新的計算機技術運用到心理學領域,去結合心理學的研究或者實踐。比如

透過對人的一些行為分析(包括步態、面部、語音分析),去了解他的心理狀態

,就像我們經常說的“讀心術”。當然,我們這個是科學研究, 不是迷信。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比如,我們想透過分析中國幾千年的文言文,去了解古人個體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心理變化特徵。從結果來看,先秦時期的個人主義比較強大,但隨著朝代的變遷受到了不斷增強的壓制。

由此,我們也試圖解釋“李約瑟之問”:為什麼中國在明朝後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卻沒有出現資本主義發展?我們覺得可能與個體受到長期的壓制有關。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除此之外,我們也做一些線下精神疾病的診斷。由於以醫生的主觀診斷為主,我們有時也能看到報道上說“被精神疾病”。那麼,

有沒有可能利用技術的手段輔助醫生做出更科學的診斷?

如果我們現在問大家:你有沒有精神病?

你肯定回答:我沒有精神病,我很正常。

心理學裡面有一個概念,“社會讚許性”——我們每個人都想把自己好的一面表現出來。因此,回答也可能是假的,不過一些語音、面部和步態的行為指標(還包括各種各樣的行為)很難掩飾。所以,我們想利用人工智慧的辦法對人的行為進行分析,以此瞭解他的精神和心理狀態,從而為精神疾病的診斷提供輔助。

人工智慧確實可以幫我們做很多事情,我們國家也在大力推進人工智慧發展,但它不是萬能的。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比如,上面兩句話看似沒問題,但其實包含了自殺意念的表達。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走飯”是在2012年3月自殺的一個南京女大學生,“飯飯”是對她的暱稱。在她走後,她的最後一條微博成了樹洞,有很多人下面留言。根據2017年2月《冰點週刊》的統計,當時有58萬條留言;現在已經超過100萬條了,並且每月增加的速度非常快,大概有6000多條。

2012年到2013年期間,網上有特別多的自殺案例報道。由此我們就想,有沒有可能對人的自殺意念或者可能性做出識別?這樣或許可以為自殺干預和預防提供幫助。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我們一般會認為,自殺是個人選擇,干預沒有必要。但是從研究中來看,其實將近80%的人並非覺得沒有必要,而是不知道向哪求助或者如何求助——他遇到問題但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可能自殺是唯一的選擇。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雖然目前社會上有很多自殺干預和救助熱線,但在某些情況下,求助人是一邊割腕一邊打電話,為時已晚。那麼,有沒有可能

把干預儘量前移,在他剛開始有自殺意念或想法的時候就提供及時專業的指導,幫他解決問題,不要等事情不可挽回的時候再去想辦法補救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因此,就需要我們及早主動地去發現那些自殺意念者,而不是被動等待他們打來電話。

我們以前嘗試過人工標註,結果發現工作量特別大,太多的負向資訊對工作人員影響也非常大。我們統計了一下,兩三千條資料人工標註大約需要一週甚至兩週,可能就已經來不及了。

我想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對網路上的資訊做及時自動的識別,讓我們知道某個人是否具有自殺意念。不過其中也有個疑問:人工智慧到底能不能做到?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舉個例子,這是兩個人逛商場的行為軌跡,大家覺得哪個是女性?

顯然是右邊。

大家雖然沒有看到照片,也沒有看到這兩個人的身份證號,但卻能夠根據行為指標判斷出性別。除此之外,如果把這些商鋪的名字列出來,還能大致知道他們的收入情況。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所以,

我們根據一個人的行為指標,完全可以對他的某些個性特點做出自動判斷

,在人工智慧裡邊的方法就是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為了對自殺意念做出識別,我們根據不同緊急程度做了一些標註,分為

有意念、有計劃、有實施

三類。我們希望透過人工智慧的辦法,透過對這些短文字的分析(以前的自殺識別基本上是基於篇幅比較長的遺書和遺言),去了解背後有沒有自殺的意念。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我們透過模型的最佳化以及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學習,識別準確率最後能達到84%。現在我們正在跟百度合作,希望能夠用更復雜的人工智慧技術提高預測精度,節約人工的時間。

到此為止,其實從做研究的角度來講就差不多了,寫文章也足夠了。但是我們想再往前推進一步,跟自殺意念者聯絡交流。

我們當時就遇到一個問題:怎麼跟他們溝通?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一種辦法就是廣而告之,向他的親朋好友發信息,讓大家趕緊關注他。英國學者在早期做過這樣的工作,結果因為侵犯隱私很快被停掉。我們當時覺得,這種方式可能會引發其他人對他的偏見,會完全磨滅他以後主動求助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我們也覺得要保護他的個人尊嚴。

我們之前接觸過一個案例,一個小女孩跳樓自殺,雖然最後被救下來了,但後來她說,如果以後再跳樓,會找一個其他人絕對找不到的地方。也就是說,她再次實施自殺的方式可能特別決絕。我們希望能夠用更好的辦法,

在保護他們的隱私和尊嚴的情況下開展交流

最後,我們選擇了微博私信的方式。私信是一對一的郵件系統,在系統前臺根本看不到互動,我們的系統曾經還差點因為日活量太少被關閉——其實,這兩年多我們後臺有16萬的互動。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我們經常在網上接收到垃圾訊息,一般看都不看就刪掉了。那麼,如何能保證這些人會點開看?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2016年的3月到9月,我們給看到發表過有自殺意圖微博的使用者發了使用者實驗的邀請信,想了解有自殺意念的人需要看到什麼樣的資訊。其實,邀請信的內容也是干預內容,這張截圖就是我們第一次發出來的資訊。

發出去後,我們心裡非常忐忑,因為現在網上有很多鍵盤俠,不管你做什麼總有人罵;而這個又涉及隱私,特別敏感。我們非常擔心會被推上熱搜,弄成一個輿情事件,科學院再問責,所裡邊找我麻煩,最後就做不了了。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我們給4222個使用者發出資訊,並且收到了一些回覆。看到回覆內容後,我們鬆了一口氣:很多人給我們發來感謝,只有個位數的回覆特別負面,不過這很正常。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但是有一位微博使用者,他的親人給我回復說他已經自殺死亡了。也就是說,半年之內這個人有過自殺表達,最後真的自殺死亡了,當時給我們的震撼很大——

雖然我們發了私信和轉介資訊,盡到了責任,但是並沒有達到一個好的效果

。我們就想,有沒有可能更進一步地直接提供干預資訊,真正地幫助他們。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除了熱線轉接之外,我們還增加了線上的心理測量和自助干預專案。心理測量不同於網上的娛樂測試,是透過專業的手段讓他們知道自己當前的情況究竟如何。而自主幹預是因為我們發現很多人不願意跟人講話,而是願意跟機器交流。

同時,我們也招募志願者(我們希望他是三級以上諮詢師,因為是非常專業的交流,有時候可能會影響到個人),特別要求他們用統一的賬號進行交流,在保護對方同時也保護自己。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所以整個流程就是:用計算機的辦法去抓取到資料,然後用訓練好的模型識別出有自殺意念的使用者,並且也進行人工的核查。

當時做使用者實驗時,有人立馬回覆私信,他說覺得自己很正常,從來沒有說過有自殺意念的話,為什麼還會收到這樣的資訊?後來我們找了一下,發現這個人是在某個地方說過,但是他自己的微博上沒有,於是我們就把那句話貼上過去回覆他。

這件事情讓我們很警覺,因為如果全用計算機會有誤差,而誤差一旦出來,互信就徹底被打破了。所以,我們的每一條私信必須保證是發給了確確實實有自殺意念的人。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透過私信的傳送和互動,我們能夠提供及時的干預資訊。

志願者會做一些簡單的評估,最後能看到他心情的變化,降低自殺的可能性

私信究竟該發幾次?不能每次都發,否則就是騷擾;以前也從來沒有可供借鑑的研究成果。我們通常講事不過三,但是又覺得可能很多人不看,所以後來定了五次。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從結果來看,雖然有人從來不回覆私信,也沒有跟志願者交流過,但是這幾次的傳送使得他覺得有人在關注他,能夠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支援——這有可能是他克服困難的最大動力。

兩年內,我們一直在推進這項工作。我們特別統計了跟志願者有過交流的人,一共有3733名,想了解他們的反饋怎麼樣。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首先,他們的態度大多比較積極(77%),消極態度的比例也在合理區間內(10%)。除此之外,他們跟志願者交流的內容,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救助方法,或者說明自身情況。我們覺得這種辦法能夠啟用他們向外界求助的動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有一點,我們一直很關注:到底是哪些因素導致了自殺的發生?國外的研究說自殺90%是長期精神疾病導致的,而國內一直都有質疑和爭論,認為沒有到這個數。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從我們的結果來看,在所有有自殺意念甚至付諸實施的人群裡,接近一半的人是精神健康的,他們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家庭問題,這是非常令人驚訝的結果。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因素也會導致自殺的可能性,比如工作、學習、婚戀,包括受欺凌、甚至是被性侵的經歷。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我們也研究了自殺意念者向誰求助。結果發現,有一半的人從未尋求過幫助。而且在求助人群裡邊,家人不僅不是第一位,而且比例甚至低於陌生網友。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人最主要也最重要的資源,但是在最危機的時候,家人不是第一位的,這是需要我們反思的一個問題。

我們需要有更好的家庭教育,包括生死教育。前段時間上海的初中生跳橋事件,可能並不代表他真的就想自殺,有可能他是透過這種行為去表達對家人的不滿,但他沒有想到跳橋那刻之後就無法挽回了,我覺得他沒有接受很好的生死教育。

除此之外,青少年和老年是自殺的重災區。中國農村50歲以上的老年人自殺比例非常高,因為他們沒有手機,也不上網,喪失勞動能力後就認為自己成為了家庭的累贅。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除此之外,我們也看到中國的自殺情況跟國外不太一樣,有中國的特點,所以也需要研究適合中國人群的自殺干預方法。

另外,我們覺得自殺並不僅僅是心理問題導致的,其實包含很多的現實問題,所以它也是一個社會工程,需要整個社會一起努力去解決自殺問題。

雖然我是學計算機的,但我也認為人工智慧只是個技術。它可以幫助我們,但其本身無法解決自殺問題。下面是一個網友對我們工作的評價,我覺得特別貼切——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我們希望能夠用基礎的辦法,去把專業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傳達到需要的人群中,讓他們用更專業的方法去應對自己的問題。

不管最後結果怎麼樣,我們都希望他們能夠在自己的世界裡邊幸福安康

謝謝大家。

我們測試了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回覆“微博使用者已經自殺死亡”

演講嘉賓朱廷劭:《如何用人工智慧技術,讓站在懸崖邊緣的人“且留一步”?》

作者:朱廷劭

編輯:麥芽楊、凝音

直播預告

“腰間肥肉咔咔掉,人魚馬甲線要要要!”別因為居家困住自己!

5月9日(週一晚)19:00

,加入

果殼健身直播

,熱愛健身的環境科學博士水白羊將帶大家一起線上雲健身,更有機會進入直播間和大家一起練。點選下方按鈕預約直播。

TAG: 自殺我們意念人工智慧朱廷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