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之後狂修圖,帶不來好心情!會導致對自身形象不滿意,誘發苦惱、焦慮!

自拍之後狂修圖,帶不來好心情!會導致對自身形象不滿意,誘發苦惱、焦慮!

美顏軟體是“毒品”?越用越抑鬱

如今,自拍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修圖也已成為自拍“標配”。一份國內美圖行業針對10萬人的調查發現,近四成男性和七成女性會在拍照後對圖片進行美化和修飾,尤其是自拍照。我們周圍都有那種特別在乎自己形象,“拍照5分鐘,修圖1小時”的人。他們磨皮、美白、修痘痘、去眼袋、拉長腿、削尖下巴、縮窄鼻翼……一個個美顏軟體,像毒品一樣,讓你的形象越來越“完美”。可是為了一張自拍這麼大費周章,真的能換來愉快的心情麼?

過分修圖會導致對自身形象不滿意

最近,發表在期刊《身體形象》上的一項新研究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自拍之後的修圖,並不能給你帶來真正的好心情。

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與社會工作專業教授瑪麗卡·蒂格曼團隊邀請了130位18~30歲的青年女性,首先要求她們看一些身材纖瘦或中等身材的女性在社交媒體上的照片。然後,要求她們自拍並用10分鐘的時間對自拍照進行後期美化。在修圖完畢後,研究者測量並統計了參與者的情緒,以及對自己的身體和麵部的不滿程度。

研究者發現,自拍和修圖會導致負性情緒的增加。修圖越認真,對自己的顏值就越不滿意。但是,因此導致的對自身形象的不滿意,並不會反過來強化修圖行為。這意味著給自拍修圖並非由不滿情緒引發的,而是參與者本身的習慣性做法,屬於個人特質,這種特質可能是每個人對自己顏值的完美要求。

這項研究還發現,自拍結束後,面部不滿情緒的增加與修飾自拍的程度有關。這可能是因為挑選和修飾自拍會使女性從第三者視角特別挑剔地看待自己。她們將自己與不切實際、理想化的媒體形象進行比較——這種向上的比較總是會導致對自己身體和外表的不滿。同時,社交媒體會讓女性更容易被旁觀者的評價所控制,並將自己物化,這種自我物化會給身體形象滿意度大打折扣。

沉迷修圖,或致體象障礙

自拍之後狂修圖,帶不來好心情!會導致對自身形象不滿意,誘發苦惱、焦慮!

人們編輯美化自拍照的目的主要有三個:完成自我欣賞;向他人展現出最佳的自我形象;獲得更多的點贊、評論和關注。因此,大家往往只上傳自己“最好”的照片,來隱藏自己的不完美。

由於現在美顏濾鏡充斥社交媒體,故會在大眾群體誘發一類被稱為“體象障礙”的心理問題。體象障礙的患者會過度關注自己身上某些非常細微,甚至根本不存在的缺陷,併為此產生深深的苦惱、焦慮、不安和沮喪。

不要小看這種暫時的“壞情緒”,它們累積起來會讓你對自己的形象越來越不滿意。最後,為了迎合這種完美主義,人們可能會去整容,甚至面臨刻意減重而導致飲食失調的風險,並發展成為抑鬱症、強迫症或社交恐懼症。

2019年,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美國醫學會雜誌·面部整形外科學卷》上發表研究結果指出,由於修圖軟體與美顏相機的普及,人們覺得擁有“完美”長相的不再是雜誌上遙不可及的明星,而是修過圖的自己。有的人甚至會拿自己修圖後的照片作為整形的範本,文章還援引了他們之前的調研——直接要求醫生把自己整成美顏照片的案例,已經佔到了整容手術總數的55%。

所以,過分沉迷美顏修圖,可能改變人們的審美觀,並誘發心理問題。長期處在這種情況下,會對患者的生活、學習、工作、人際關係造成程度不同的損傷。

小貼士

如何避免自拍修圖誘發心理疾病?

不要過於在意自拍收到的點贊和評論次數;

不過度依賴美顏軟體,嘗試減少或不再使用這類應用程式;

接納自己,不僅喜歡自己的優點,更要接納自己的缺點。這兩個部分合在一起才是獨特、完整的自己;

增加線下的人際交往,不過分依賴於網路社交;

多做戶外運動,與大自然接觸,可以讓人的心情更舒暢。(範宏博整理)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 || 範宏博 李娜

值班主任 || 範宏博

TAG: 修圖自拍美顏自己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