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執業(助理)醫師考前必背知識點

口腔組織病理學

上皮剩餘細胞:是與牙源性腫瘤關係密切的牙周膜細胞。

顎裂:兩個側顎突之間及其與鼻中隔之間未融合或部分融合(80%伴唇裂)。

頜裂:前顎突與上頜突未聯合或部分聯合所致。

甲狀舌管囊腫:甲狀腺形成之後,甲狀舌管未退化,殘留的上皮導致的。

牙周膜具有:支援功能、穩定功能、營養功能、感覺功能。

唇裂:一側或兩側的球狀突與上頜突未聯合或部分聯合可致唇裂,是口腔較常見的一種畸形,為側顎突和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結果。

牙胚:由成釉器、牙乳頭和牙囊構成。

成釉器的發育時期:蕾狀期、帽狀期、鍾狀期。

上皮隔:為牙發育時,上皮根鞘繼續生長並向根尖孔處成 45°角彎曲,形成一箇中間有孔的盤狀結構。

牙本質齲:形成齲洞後的牙本質齲自病損深部向表面可分為4

層,依次為透明層、脫礦層、細菌侵入層、壞死崩解層。

脫礦層:位於透明層的表面,是在細菌進入前,酸已擴散至該區引起脫礦,故其中並無細菌。

牙骨質齲:發生於牙齦萎縮、牙根面暴露後。

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的病理變化:角化層內形成微小膿腫。

根尖周囊腫:頜骨內最常見的炎症性牙源性囊腫,來自上皮性根尖周肉芽腫。

含牙囊腫:最常見於下頜第三磨牙。

鼻顎管囊腫:來源於切牙管內的鼻顎導管上皮剩餘,可表現為切牙管囊腫和齦乳頭囊腫。

成釉細胞瘤:最常見的牙源性腫瘤。

類骨質:在牙槽骨骨質新生時,鏡下可見成骨細胞排列在新骨周圍,新骨的表面有一層剛形成尚未鈣化的骨基質。

氟牙症(斑釉、氟斑牙):在牙齒髮育期間攝入過多的氟(高於 1ppm),主要見於恆牙列(6-7歲之前高氟地區),乳牙少(胎盤屏障)。

早期牙釉質齲:無明顯缺損,病損呈三角形,頂朝向釉牙本質界,淡棕黃色。典型的病變由裡及表可分為四層:透明層、暗層、病損體部、表層。

透明層:在病損的最前沿,孔隙容積約為 1%,

暗層:暗黑色,脫礦和再礦化同時存在,孔隙容積 2%~4%,

病損體部:脫礦最嚴重,約佔釉質容積 5%~25%,是釉質齲病變的主要部分。

表層:因再礦化而相對完整,孔隙容積約佔釉質體積 5%。

口腔解剖生理學

正常人的開口度為:3。7~4。5cm,低於該值表明有張口受限。

下頜最大側方運動範圍正常情況下約為:12mm。

上頜尖牙:唇面近似圓五邊形,頸緣呈弧形,近中緣長,近中斜緣短,遠中斜緣長,遠中緣短。

上頜第一前磨牙:面中央凹下形成中央窩,由近中點隙發出的溝越過近中邊緣嵴至近中面,稱為近中溝,是其特有的解剖標誌。

橫嵴:頰舌尖三角嵴相連橫過 面形成,是下頜第一前磨牙的重要解剖標誌。

斜嵴:近中舌尖三角嵴與遠中頰尖三角嵴斜形相連形成,是上頜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徵。

下頜第一磨牙:最小牙尖是遠中尖,是恆牙中萌出最早的牙, 是下頜牙弓中體積最大的牙。

縱 曲線:是連線下頜切牙的切嵴、尖牙的牙尖以及前磨牙、磨牙的頰尖所形成的一條凹向上的曲線。

上頜體:略呈錐體形,分為前、後、上、內四面,中央有上頜竇。

上頜體:眶下孔內有眶下神經、血管透過,是眶下神經阻滯麻醉的有效注射部位。

舌咽神經損傷:會出現患側舌後 1/3的一般感覺及味覺喪失、咽反射減弱或消失以及腮腺分泌減少。

顎肌:顎帆張肌、顎帆提肌、舌顎肌、咽顎肌、懸雍垂肌。

腮腺淺葉上緣神經血管排列從後向前依次為:顳淺靜脈、耳顳神經、顳淺動脈、面神經顳支及顴支。

唾液分泌:正常成人每天的唾液分泌量為 1000~1500ml,其中絕大多數來自三對大唾液腺,下頜下腺靜止時分泌量最大。

唾液腺的導管:分為閏管、分泌管、排洩管三段。

純漿液細胞少是:閏管和分泌管發育不良,腺泡可直接連於排洩管的遠側小管。

下頜下腺:是混合性腺,以漿液性腺泡為主,並有少數黏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

小唾液腺主要分佈:唇、頰、磨牙後區、顎、舌等處是。這些部位也是黏液囊腫和唾液腺腫瘤的好發部位。

下前牙組:多為單根管,30%-40%的下切牙有唇舌方向的兩個根管。

上頜第一前磨牙:多為頰舌兩根,根分叉位置接近根尖部。上頜第二前牙主要是單根管多見根管約 24%。

上頜骨一體四突:上頜體、額突、顴突、顎突、牙槽突。

下頜骨薄弱部位:正中聯合;頦孔區;下頜角;髁突頸部。

口腔預防醫學

三級預防的原則:一級預防(病因預防)。二級預防(干預/臨床前期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三級預防(修復/臨床預防)。

口腔健康狀況調查是一種橫斷面調查。

調查專案可以具體分為一般專案、健康狀況專案、問卷調查專案。

齲病指數有:DMFT、DMFS。

氟牙症診斷標準:Dean指數。

根齲:用 CPI探針在牙根面探及軟的或皮革樣的損害。

牙周病流行病學診斷標準:CPI指數。

單純隨機抽樣是最基本的抽樣方法。

捷徑調查是 WHO推薦的調查方法。

樣本含量:當允許誤差為 10%(0。1P)時,K=400。當允許誤差為 15%(0。15P)時,K=178。當允許誤差為 20%(0。2P)時,K=100。

Kappa值:0。4以下,可靠度不合格;0。41~0。6,可靠度中等;

0。61~0。8,可靠度優;0。81~1。0,完全可靠。

標準差:用來說明一組觀察值之間的變異程度,即離散度。

標準誤:表示抽樣誤差的大小。

Dean分類法:正常():表面光滑、有光澤、通常呈淺乳白色。可疑(。5):半透明度有輕度改變,少數白紋斑、白色斑點。很輕度(1):白色不透明區不超過牙面的 25%。輕度(2):白色不透明區不超過牙面5%。中度(3):牙齒的釉質表面有明顯磨損,棕染,常很難看。重度(4):釉質表面嚴重受累,有缺損,發育不全明顯。

菌斑指數(PLI):根據牙面菌斑的厚度記分而不根據菌斑覆蓋面積記分。

牙齦指數 GI:只觀察牙齦情況,檢查牙齦顏色和質的改變,以及出血傾向。

齦溝出血指數 SBI:反映齦炎活動情況。

社群牙周指數 CPI:WHO推薦作為牙周病流行病學調查指數。

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1。大眾傳媒 2。社群活動 3。小型討論會 4。個別交談。

牙體牙髓病學

變異鏈球菌:佔比例最大的鏈球菌屬中的一種。

血鏈球菌:是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細菌之一;

輕鏈球菌:是牙菌斑中最常分離到的細菌;

乳桿菌屬:是齲病進展的結果;

慢性牙髓炎臨床表現:閉鎖性、潰瘍性、增生性。

根尖周肉芽腫:慢性根尖周炎中最多見。X線檢查,病程短、病變小者,根尖區牙周膜間隙增寬;病程長、病損範圍大者,呈現根尖區界限清楚的圓形透射影。

下頜第一磨牙各表面患齲病的順序:面、頰面、近中面、遠中面和舌面。

齲損位置:淺齲齲損在釉質或牙根面牙骨質內。中齲齲損的前沿位於牙本質的淺層。深齲病變進展到牙本質深層。

G。V。Black窩溝分類:I類洞中,以磨牙 面洞最具典型性。II 類洞中,以磨牙鄰面洞為典型代表。Ⅲ類洞中,以切牙的鄰顎面洞為典型代表。Ⅳ類洞為發生在所有牙齒的鄰(牙合)面的齲壞所製備的窩洞。V類洞為發生於所有牙齒的頰(唇)、舌(顎) 面近齦 1/3 牙面的齲損所製備的窩洞。

盒狀洞形:窩洞最基本的抗力形。

側壁固位:各類洞形最基本的固位形。

墊底:在雙層墊底中,氧化鋅丁香油水門汀是理想的第一層墊底材料。其上用磷酸鋅黏固粉做第二層墊底。

特納牙:以前磨牙多見。

畸形中央尖:多見於下頜前磨牙,尤以第二前磨牙最多見。

牙內陷可分:畸形舌側窩、畸形根面溝、畸形舌側尖和牙中牙。

黏著夾板技術:固定根折最簡便的方法。(助理不考)

嵌入性和脫出性脫位:牙特別易喪失邊緣牙槽突。

部分脫位:牙應在局麻下復位,再結紮固定 4周。

創傷咬 力:牙隱裂的致裂因素。

牙髓溫度測試法:無論冷診法或熱診法,測試部位均應在牙齒的唇面或頰面中 1/3 處。

染色法:用於檢查牙隱裂。

急性牙髓炎症狀特點:陣發性的自發性痛;溫度刺激引起或加重疼痛;疼痛不能定位,有放射性痛(沿三叉神經分佈區放射);疼痛常在夜間發作或加重。

慢性牙髓炎的診斷要點:

(1)慢性牙髓炎病程較長,有較長期的遇冷、熱刺激痛或嚼食物痛史。

(2)有時有輕微的或定時的自發性鈍痛,夜間痛,溫度刺激加劇及疼痛不能定位。

(3)溫度測驗異常(敏感、遲鈍或遲緩痛),去除刺激後疼痛持續較長時間。

(4)患牙常有輕度咬合痛或叩痛;一般均能明確指出患牙。

牙髓壞死臨床表現:無明顯自覺症狀,牙冠變色,牙髓無活力。

牙內吸收:多發生於受過外傷的牙齒。

牙周膜的血供有3個來源:牙槽動脈在進入根尖孔前的分支;

牙槽的血管透過篩狀孔進入牙周膜;牙齦血管也有分支至牙周膜。

持續性根尖周炎症:X線片上可表現為阻射白線的模糊、中斷甚至消失。

臨床最常見的排膿途徑:穿通骨壁、突破黏膜。

急性根尖周炎的漿液期:初期病人根尖部不適、木脹浮出感, 咬合時與對 牙有早接觸,有時用力咬緊患牙反而稍感舒服。

急性根尖周炎的根尖周膿腫期:病人自發性、劇烈持續的跳痛,

伸長感加重,咬合時首先接觸患牙並引起劇痛,病人不敢對合。

急性根尖周炎的骨膜下膿腫期:患牙疼痛達到最高峰。持續性、 搏動性跳痛更加劇烈,輕觸患牙即覺疼痛難忍,影響睡眠和進食。

多聚甲醛:封藥時間為2周左右。金屬碑封藥時間為10 12天。

間接蓋髓術:深齲引起的可復性牙髓炎、外傷冠折或牙體預備後的大面積牙本質暴露。直接蓋髓術:根尖孔未形成,因機械性或外傷性因素暴露的年輕恆牙;意外穿髓,穿髓孔直徑不超過0。5mm。

恰填:根管內充填物恰好嚴密充填滿根尖狹窄部以上的空間, 充填距根尖端 0。5 2mm,根尖部根管內無任何 X線透射影像。

欠填:根管內充填物距根尖端 2mm以上,或根尖部根管內仍有遺留 X 線透射影像。

牙周病學

牙齦炎:炎症水腫和增生,齦緣移向冠方,此時結合上皮的位置如果不變,則沒有附著喪失,出現假性牙周袋或齦袋。

牙周炎診斷中最重要的檢查方法:牙周探診。

牙周探針:尖端為鈍頭,頂端直徑為 0。5mm,探針上有刻度。

探診力度:為 20 25g。

探診深度(PD):指齦緣至袋底或齦溝的距離。健康牙齦的齦溝探診深度不超過 2~3mm。

附著水平(AL):指袋(溝)底至釉質牙骨質界的距離,也稱臨床附著水平(CAL)。

牙齒的鬆動度:按頰舌向水平移位幅度分度。鬆動幅度在 2mm以上為Ⅲ度鬆動。

慢性齦炎:始動因子是牙菌斑。

慢性牙齦炎自覺症狀:常在刷牙或咬硬物時牙齦出血,這是牙齦炎病人就診的主要原因

齦溝液量的增多:可作為評估牙齦炎症的一個客觀指標。

患慢性齦炎時:牙齦的炎症一般侷限於遊離齦和齦乳頭,嚴重時也可波及附著齦。

是否有附著喪失:區別牙齦炎和牙周炎的關鍵指徵。

壞死性潰瘍性齦炎:齦乳頭和齦緣的壞死,常有腐敗性口臭, 且該病病人的疼痛症狀也比較明顯,而慢性齦炎沒有自發痛。

HIV相關性齦炎臨床可見:遊離齦緣呈明顯的火紅色線狀充血帶,稱為線性紅斑。

艾滋病病人的口腔內可出現:毛狀白斑、卡波西肉瘤等,血清學檢測有助於確診。

牙齦炎的治療:常用的區域性藥物有1%過氧化氫、0。12% 0。2%

氯己定溶液以及碘製劑。

根據菌斑記錄卡反映的資訊:若已達到小於 20%,則已屬於基本控制。

白血病牙齦病損:結合臨床表現,及時作血常規及血塗片檢查, 發現細胞數目及形態的異常如大量幼稚白細胞,便可作初步診斷。

妊娠期齦瘤:發生於單個牙的牙齦乳頭,前牙尤其是下前牙唇側齦乳頭較多見,多發生於個別牙排列不齊的齦乳頭。

藥物性牙齦肥大:常發生於全口牙齦,但以上、下前牙區為重。一般不易岀血。

在急性壞死性潰瘍性齦炎(ANUG):病損處常能找到梭形桿菌和螺旋體,並發現此病的優勢菌-中間普氏菌。

牙槽骨吸收的方式:水平型吸收是較常見的吸收方式。

慢性牙周炎:X線片上可見牙槽嵴頂高度降低,有水平或垂直骨吸收。

翻瓣術:最常用、最基本的牙周手術。

刮治器的工作面:成 0°角進入袋底,刮治時刮治器的工作面與牙面的角度至45°~90°角,以70°~80°角為最佳。

基礎治療後 6~12周時,應複查療效。

牙周治療程式一般分 4個階段:基礎治療;牙周治療手術;修復治療階段;牙周支援治療。

術後的組織癒合歸轉的方式:炎症消退;牙齦退縮;長結合上皮癒合;牙周組織再生。

侷限型侵襲性牙周炎:X線片所見第一磨牙的鄰面有垂直型骨吸收,若近遠中均有垂直型骨吸收則形成典型的“弧形吸收”,在切牙區多為水平型骨吸收。早期出現牙齒鬆動和移位。

侵襲性牙周炎治療:常用的抗菌藥物包括四環素族藥物、甲硝唑和阿莫西林配伍使用等。

侵襲性牙周炎的診斷特點:

(1)年齡一般在 35 歲以下,但也可超過。

(2)無明顯的全身疾病。

(3)快速的骨吸收和附著喪失。

(4)家族聚集性。

(5)牙周組織破壞程度與菌斑及區域性刺激量不一致。

Glickman 根分叉病變分度法:(助理不考)

I度:能探到根分叉的外形,但尚不能水平探入分叉內,在 X 線片上看不到分叉區牙槽骨的吸收。

II度:頰舌側均有吸收但尚未與對側相通,但尚不能水平探入分叉內,在 X 線片上僅顯示分叉區的牙周膜增寬。

Ⅲ度:探針能水平透過分叉區,但被覆黏膜,X 線片上可見完全透射影區。

Ⅳ度:牙齦退縮而使根分叉區完全暴露於口腔,X 線片上可見完全透射影區。

Ⅱ度根分叉病變:可行翻瓣術+植骨術,或引導骨組織再生術。

急性牙周膿腫:因牙周膜水腫時患牙有“浮起感”,叩痛、鬆動明顯。

種植體周的菌斑:主要由革蘭陰性厭氧菌、產黑色素厭氧菌及螺旋體等組成。(助理不考)

種植體周圍炎發病的重要促進因素是:咬負載過重。(助理不考)

兒童口腔醫學

乳牙齲病好發牙面:為乳切牙的近中和唇面,乳尖牙的唇面和遠中面,第一乳磨牙的咬合面和遠中面,第一、二乳磨牙的咬合面和近中面。

年輕恆牙齲:去淨腐質可能露髓時,可以保留部分軟化牙本質, 採取氫氧化鈣間接蓋髓,促進脫礦牙本質再礦化,刺激修復性牙本質形成。

牙根吸收 1/2時:不宜做活髓切斷術。

乳牙牙髓切斷術:適用於深齲露髓,部分冠髓牙髓炎,外傷露髓的牙齒。

年輕恆牙的牙髓治療的原則:儘可能儲存活髓或牙乳頭。

恆牙萌岀後:3~5年牙根才能發育完成。

根尖誘導成形術:臨床上的首選藥物為氫氧化鈣製劑。

根尖誘導成形術:適用於在牙根發育完成之前發生牙髓嚴重病變或根尖周病變的年輕恆牙。

早萌:指牙齒萌出的時間超前於正常萌出的時間,而且萌出的牙齒的牙根發育不足根長的 1/3。

乳牙滯留:常見下頜乳中切牙滯留,恆中切牙於舌側萌出,呈現雙排牙現象。

乳牙早萌:多見於下頜中切牙。

額外牙:好發於上頜中切牙之間,前牙區多見。(助理不考)

乳牙外傷:多發生在 1~2 歲兒童。年輕恆牙外傷多發生於7

9 歲兒童。

牙齒全脫出:需要在 2周內完成根管治療,藥物選用氫氧化鈣製劑。

牙齒震盪:主要影響牙周和牙髓組織,沒有硬組織缺損及牙齒脫位。

牙齒挫入:固定 2周左右,消除咬 創傷。年輕恆牙挫入時可以觀察自行萌出,嚴重的挫入,牙根已經形成不能自行萌出時可以手法復位固定。

口腔黏膜病學

皰疹性齦口炎的病損特點是:成簇小水皰,皰破後成為大片表淺潰瘍;損害遍及口腔黏膜各處,包括牙齦、上顎、舌、頰和唇黏膜;可伴面板損害。

口炎型口瘡的病損特點是:散在分佈的單個小潰瘍,無發皰期;損害多發於口腔的無角化黏膜;無面板損害。

三叉神經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顏面面板和口腔黏膜的病損。

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沿單側周圍神經分佈, 常伴有明顯的神經痛。區域性用藥為 3%阿昔洛韋軟膏。

手足口病:以手、足、口腔黏膜皰疹或破潰後形成潰瘍為主要特徵,病原體為柯薩奇病毒。(助理不考)

球菌性炎:病損有灰黃色假膜覆蓋,假膜緻密而光滑,擦去假膜可見溢血的糜爛面。(助理不考)

新生兒鵝口瘡:多在出生後 2 8天內發生,好發部位為頰、舌、軟顎及唇,損害區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軟小斑點。

口腔念珠菌病:首選藥物是制黴菌素。區域性治療宜選用的含漱劑是弱鹼性液體。

艾滋病病人口腔表現:口腔念珠菌感染甚為常見,多表現為假膜性和紅斑型,可呈急性或慢性,且具有重要的診斷意義。

血管神經性水腫:病人急性發病,好發於頭面部疏鬆區,唇、眼瞼、舌、口底和下頜下。(助理不考)

藥物過敏性口炎:口腔病損好發於唇、頰、舌和上顎。

複發性口腔潰瘍:具有周期性、複發性和自限性的特徵。

RAU:—般表現為反覆發作的圓形或橢圓形潰瘍,具有“黃、紅、凹、痛”的臨床特徵,且有不治而愈的自限性。

輕型複發性口腔潰瘍:好發於唇、舌、頰、軟顎等無角化或角化較差的黏膜。

腺周口瘡:深達黏膜下層腺體及腺周組織,直徑可大於 lcm,周圍組織紅腫微隆起,基底微硬,表面有灰黃色假膜或灰白色壞死組織,潰瘍期持續時間較長,可達1~2個月或更長。

結核性潰瘍:為繼發性結核損害。可發生於口腔黏膜任何部位, 但常見於舌部,為慢性永續性潰瘍。(助理不考)

創傷性潰瘍:臨床特徵為潰瘍形態不規則,邊緣隆起,潰瘍形態與刺激物相吻合。

Bednar潰瘍:在嬰兒上顎有翼鉤處雙側黏膜,有時因用過硬的橡皮奶頭人工餵養,經常在該處摩擦,容易發生潰瘍。(助理不考)

天皰瘡臨床上可分為 4型:尋常型、增殖型、落葉型和紅斑型天皰瘡。(助理不考)

糖皮質激素:治療天皰瘡的首選藥物,如潑尼松。(助理不考)

尼氏徵陽性:在口腔內,用舌舔及黏膜,可使外觀正常的黏膜表層脫落或撕去,稱尼氏徵陽性。(助理不考)

口腔白斑病根據臨床表現分型:可分為均質型和非均質型。其中,非均質型又可分為疣狀型、潰瘍型和顆粒型(頰黏膜口角區多見)。

口腔扁平苔蘚的臨床表現是:面板損害、指甲與(或)趾甲損害、口腔黏膜損害、生殖器黏膜損害。

雷公藤多苷:主要用於治療口腔扁平苔蘚。

地圖舌:又稱為遊走性舌炎,主要出現在舌背。(助理不考)

舌乳頭炎:絲狀乳頭主要表現為萎縮。

白念珠菌感染:為 HIV感染者中最常見的口腔損害。

口腔頜面外科學

慢性唾液腺炎:慢性化膿性唾液腺炎多見,多發生於下頜下腺及腮腺。

舍格倫綜合徵:一種以慢性唾液腺炎、乾燥性角膜炎和口乾症為主要臨床表現、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助理不考)

多形性腺瘤:最常見的唾液腺腫瘤,佔唾液腺上皮性腫瘤的 51%, 佔其良性腫瘤的88%。

常用局麻藥物:普魯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

丁卡因:穿透力強,常用於表面麻醉。

鉗夾、結紮止血:口腔頜面外科手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止血方法。

下頜下切口:宜在下頜骨下緣 1。5cm左右。

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創口縫合後,可拔除引流管的指徵為:一般24 小時內引流量不超過 20 30ml 時,。

利多卡因:臨床上主要以 1%~2%溶液含 1:100000腎上腺素用於口腔手術的阻滯麻醉,有迅速、安全的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局麻藥物。

布比卡因:麻醉強度為利多卡因的 3 4倍。

丁卡因:主要用作表面麻醉,毒性大。

表面麻醉臨床應用較多的是:2%~5%的利多卡因和 0。25% 5%的鹽酸丁卡因。

顎前神經阻滯麻醉適用於:上頜前磨牙、磨牙拔除術時的顎側麻醉。

區域性麻醉過程中出現血腫是:注射針刺破血管所致,較常見於上牙槽後神經、眶下神經阻滯麻醉時。

暫時性牙關緊閉:可發生於下牙槽神經口內阻滯麻醉時,但比較罕見,由於注射不準確,麻醉藥注入翼內肌或咬肌內。

糖尿病病人拔牙:血糖應在 8。88mmol/L以內,無酸中毒症狀時進行。

上頜前磨牙牙拔除術:拔除時先向頰側後向顎側搖動,逐漸加大向頰側的搖動力,並與牽引力結合,將其拔除。

上頜第一、第二磨牙拔除時,一般應先:牙挺挺松後,向頰顎側反覆搖松,再向阻力小的方向,一般為向下、向頰側方向牽引即可拔除。

下頜切牙拔除時應:向唇舌向搖動,以向唇側為主,鬆動後向上前方牽引,不能扭轉。

第三磨牙阻生可分:垂直阻生;水平阻生;倒置阻生;近中阻生;遠中阻生;頰向阻生;舌向阻生。

拔除下頜阻生第三磨牙後,可伴發:咽峽前間隙感染,主要症狀為開口困難及吞嚥疼痛。

幹槽症的主要症狀為:發生在術後 3~4天后的持續性疼痛,可向耳顳部放射,治療原則是清創,隔離外界刺激,促進肉芽組織生長。

種植體種植條件:種植體唇頰、舌顎側骨質應健康,且厚度不能少於 1。5mm,種植體之間以及種植體與自然鄰牙之間均不能少於2mm。(助理不考)

種植體末端距離下頜管:不能少於 2mm。一般種植體長度不應少於 8~10mm。(助理不考)

牙源性感染:口腔頜面部感染的主要途徑。

當急性炎症侷限成膿腫後,由於主要感染菌種的不同,其膿液性狀也有差異,如:

(1)金黃色葡萄球菌為黃色黏稠膿液。

(2)鏈球菌一般為淡黃稀薄膿液,有時由於溶血而呈褐色。

(3)銅綠假單胞菌的典型膿液為翠綠色,稍黏稠,有酸臭味。

(4)混合細菌感染則為灰白或灰褐色膿液,有明顯的腐敗壞死臭味。

翼下頜間隙感染的感染來源常見為:下頜智齒冠周炎及下頜磨牙尖周炎症擴散所致。

眶下間隙感染:可因上頜骨骨髓炎的膿液穿破骨膜,或上唇底部與鼻側的化膿性炎症擴散至眶下間隙。

咬肌間隙為:最常見的頜面部間隙感染之一。感染主要來自下頜智齒冠周炎及下頜磨牙的根尖周炎擴散。

顳下間隙感染的感染來源:顴弓上、下及下頜支後方微腫,有深壓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

下頜下間隙感染多見於:臨床表現為下頜下區豐滿,檢查有明確邊界的淋巴結腫大、壓痛。

口底多間隙感染:一般指雙側下頜下、舌下以及下頜下間隙同時受累。

腐敗壞死性口底蜂窩織炎:是厭氧菌或腐敗壞死性細菌為主引起的,稱為路德維希咽峽炎,臨床上全身及區域性反應均甚嚴重。

急性中央性頜骨骨髓炎診斷的有力證據:患側下唇麻木。(助理不考)

頜骨骨折診斷的重要體徵是:牙列的移位或咬合關係錯亂。

判斷窒息最有力的依據是:鎖骨上窩、胸骨上窩及肋間隙明顯凹陷,即“三凹徵”。

顱底骨折是:可有腦脊液由鼻孔或外耳道流出。

包紮止血法可用於:毛細血管、小靜脈、小動脈的出血或創面滲血。

填塞止血法可用於:開放性和洞穿性創口、竇腔出血。

舌組織有缺損時,縫合創口應:儘量保持舌的長度。

牙槽突骨折的特徵性表現是:搖動損傷區某一牙齒時,可見鄰近數牙及骨折片隨之移動。

LeFortⅠ型骨折:骨折線從梨狀孔水平、牙槽突上方向兩側水平延伸至上頜翼突縫。

LeFortfⅡ型骨折的骨折線自鼻額縫向兩側橫過鼻樑、眶內側壁、眶底、顴上頜縫,再沿上頜骨側壁至翼突。

頜間牽引主要用於:下頜骨骨折的牽引固定。

顱頜牽引主要用於:上頜骨骨折。

頜間固定:下頜骨一般固定 4 6周,上頜骨則 3 4周。

眼球內陷是:眶底和鼻眶篩骨折的重要特徵。

下頜骨骨折的臨床癒合所需時間通常為:6~8周。

對放射不敏感的腫瘤:骨肉瘤、纖維肉瘤、肌肉瘤(胚胎性橫紋肌肉瘤除外)、腺癌、脂肪肉瘤、惡性黑色素瘤等。

皮脂腺囊腫好發於口底、頦下。

甲狀舌管囊腫位於:可隨吞嚥及伸舌等動作而移動。

含牙囊腫除下頜第三磨牙區外的好發部位為:上頜尖牙區。(助理不考)

靜脈畸形可以捫及:靜脈石,體位移動試驗陽性。

微靜脈畸形為:葡萄酒色斑,多發於顏面部面板,常沿三叉神經分佈區域分佈。

淋巴管畸形與血管瘤不同的是:體位移動試驗陰性,但有透光試驗陽性。

成釉細胞瘤:多發生於青壯年,以下頜體及下頜角部為常見。典型的成釉細胞瘤的 X線表現:早期呈蜂房狀,以後形成多房性囊腫樣陰影,單房比較少。

舌癌多發生於:舌緣,其次為舌尖、舌背。舌癌可發生遠處轉移,一般多轉移至肺部。

惡性黑色素瘤常發生:廣泛轉移,約 70%早期轉移至區域性淋巴結。(助理不考)

急性化膿性腮腺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複發性腮腺炎具有:自愈性。X 線片的特點是導管臘腸樣改變。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導管口輕微紅腫,擠壓腮腺可從導管口流岀混濁的“雪花樣”或黏稠的蛋清樣唾液,有時可見黏液栓子。

舍格倫綜合徵組織病理學表現有 3個特點:腺實質萎縮、間質淋巴細胞浸潤和肌上皮島形成。(助理不考)

多形性腺瘤發生於:小唾液腺者,以顎部最常見。

下頜運動異常疼痛;開閉口疼痛;常有彈響音。

三叉神經痛的主要原因為:脫髓鞘改變。首選藥物為卡馬西平。封閉療法是用1%~2%普魯卡因行疼痛神經支阻滯麻醉。

區分中樞性面癱與周圍性面癱的依據是:額紋消失,不能皺眉。

確定面神經損害的部位:1)莖乳孔以外:面癱。

2)鼓索與鐙骨肌神經節之間:面癱+味覺喪失+唾液腺分泌障礙。

3)鐙骨肌與膝狀神經節之間:面癱+味覺喪失+唾液腺分泌障礙+聽覺改變。

4)膝狀神經節:面癱+味覺喪失+唾液腺分泌障礙+聽覺改變。

5)腦橋與膝狀神經節之間:除面癱外,感覺與分泌功能障礙一般較輕;如損害影響聽神經時,尚可發生耳鳴。

6)核性損害:面癱+輕度感覺與分泌障礙。

單側唇裂:一側上頜突未能在一側與內側鼻突融合。

面橫裂:上頜突與下頜突未能正常融合。

顎裂分度:I 度:限於顎垂裂。Ⅱ度:部分顎裂,裂開未到切牙孔。Ⅲ度:全顎裂開,由顎垂到切牙區,包括牙槽突裂,常與唇裂伴發。

顎裂修復過程中,易發生顎部穿孔的部位是:硬軟顎交界處。

顎裂修復多選擇在:患兒 12~18個月時進行。

牙槽突植骨術一般於:9~12歲時進行。

牙源性角化囊腫:病變多累及下頜骨,尤其是磨牙區及升支部。

各種皮片移植中,抗感染力最強的是:刃厚皮片。(助理不考)

口腔修復學

陶瓷的熱膨脹係數:略小於烤瓷合金。

鑄造全冠頸部肩臺通常為:0。5-0。8mm寬,呈凹形或帶斜面的肩臺形。

洞形固位一般深度:應大於 2mm,所有軸壁均應相互平行或向外擴充套件 2°~5°。並製備洞緣斜面。

瓷頸環要求頸部預備成:0。8mm以上的肩臺。

理想的樁直徑應為:根徑的 1/3。

樁的直徑應為:根的直徑的1/4 1/3。

牙本質肩領處:牙體厚度不小於 1mm,高度不小於 1。5mm。

鄰軸溝的主要作用是:阻止 3/4冠舌向脫位,為使鄰溝具有一定的長度。

固定義齒一般在拔牙後:3個月,牙槽骨趨於穩定。

完全固定橋:指雙端固定橋,固定橋兩端固位體與橋體之間的連線形式無固定連線。

半固定橋一般適用於:基牙傾斜度大。

牙周膜面積為:良好基牙選擇的重要標準。

牙槽骨吸收:超過根長的 1/3,就不宜選作基牙。臨床冠根比例以 1:2至 2:3較為理想;1:1 是選擇基牙的最低限度。

固定橋基牙牙周膜面積的總和:應該等於或大於缺失牙牙周膜面積的總和,即 Ante 法則。

蓋嵴式橋體適用於:上前牙牙槽嵴吸收過多的病人。

船底式橋體適用於:下頜牙槽嵴窄的病例。

卡臂尖位於:倒凹區起固位作用可防止義齒向脫位。

卡環臂放置在觀測線上或非倒凹區主要起:穩定作用,防止義齒側向移位。

卡環體位於:基牙軸面角的非倒凹區具有穩定和支援義齒的作用,可防止義齒側向和向移動。

鑄造支託頰舌寬度約為:磨牙頰舌徑的 1/3或前磨牙頰舌徑的

1/2。長度約為磨牙近遠中徑的 1/4 或前磨牙近遠中徑的 1/3

I型觀測線在基牙的:近缺隙側距 面遠,遠缺隙側距面近。Ⅱ型觀測線為近缺隙側倒凹區大,遠離缺隙側倒凹區小。

對半卡環適用於:孤立的前磨牙、磨牙。

延伸卡環具有:固位及夾板固定作用,故一般適用於鬆動與牙冠外形較差的基牙。

杆形卡環的特點是:固位作用好,穩定作用差,與基牙接觸面積小,固位強。

RPI卡環:近中支託可減少基牙所受扭力。鄰面板可增強義齒的固位。

前顎杆位於:上頜硬區之前,顎皺襞之後。前顎杆前緣應離開上前牙舌側齦緣至少 6mm。

側顎杆位於:上頜硬區的兩側,離開齦緣應有 4~6mm。

倒凹的坡度:一般應大於 20°。

Kennedy分類:Kennedy—類牙列缺損者是雙側遊離缺失;Kennedy 二類缺損者的義齒一般為混合支援式;Kennedy 三類缺損者的義齒一般為牙支援式。

切牙乳突:是上頜重要的、穩定的標誌。位於上頜顎中縫的前端,上中切牙的顎側,一卵圓形或不規則的軟組織突起。覆蓋本區的基託組織面需緩衝,以免壓迫產生疼痛。

全口義齒可分為:主承託區:上下頜牙槽嵴頂、下頜頰棚區,以及除上頜硬區之外的硬顎水平部分;副承託區:上下頜牙槽 嵴的唇頰和舌顎側;邊緣封閉區:義齒邊緣接觸的軟組織部分;

緩衝區:無牙頜的隆突、顴突、結節、乳突、舌骨嵴及骨尖和骨稜。

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

顴骨及顴弓骨折診斷中,X線片檢查常用:鼻頦位(華氏位) 和顴弓切線位。

X線曲面體層片:對確定牙槽骨內是否有殘根存留,有無第三磨牙埋伏阻生很有幫助。

X線片口腔醫學臨床應用口內片和口外片兩大類。檢查方法包括:根尖片、曲面體層片和 翼片。

口腔頜面部常用的普通造影檢查包括:唾液腺造影、顳下頜關節造影及血管瘤瘤腔造影等。

上頜前部 X線片可顯示:前牙及牙槽突、切牙孔、鼻腔底、顎中縫、上頜竇、鼻淚管等。

下頜骨側斜位片可用於檢查:下頜骨體部、升支及髁突的病變。

下頜下腺導管口位於:舌下區前部,主導管長 5~7cm,管徑 2~4mm,由前上向後下方向走行。

X線檢查僅對:牙內吸收和牙髓變性中的牙髓鈣化有診斷價值。

根尖周肉芽腫:在病原牙的根尖、根側方或根分叉有圓形或卵圓形的密度降低區,病變範圍較小,直徑一般不超過 lcm,周界清楚,無緻密的骨硬板,病變周圍的骨質正常或稍緻密。

頜骨放射性骨壞死的發生部位:與照射部位有關,發生放射性骨壞死的臨界性劑量指標為 50 60Gy。(助理不考)

根尖周膿腫急性期早期:牙周膜間隙增寬;病源牙為中心骨質彌散性破壞,邊界不清。

牙周炎主要表現:牙槽骨吸收;牙槽嵴頂及骨硬板模糊、消失, 牙槽嵴高度降低。

上頜骨骨折 X線檢查首選:華特位。CT檢查一般釆用橫斷面及冠狀面掃描。

頜骨良性腫瘤的主要 X線表現為:邊界清晰。(助理不考)

考試無捷徑、學習有方法

————————————————————————————-

以下是可愛的原創湊字數內容

1、為何要加原創:加原創只為可以新增話題標籤。

2、為何要新增標籤:新增話題標籤後可以按照內容分類,方便大家閱讀。

3、宣告:該內容以九版內科學內容為基礎編制,為方便大家學習考試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絡小編刪除為謝!!!

本文章並非作為疾病診治依據,如有不適,請到醫院就醫。

內科學

內科學在臨床醫學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是臨床醫學各科的基礎學科,所闡述的內容在臨床醫學的理論和實踐中有其普遍意義,是學習和掌握其他臨床學科的重要基礎。它涉及面廣,包括呼吸、迴圈、消化、泌尿、造血系統、內分泌及代謝、風溼等常見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與外科學一起並稱為臨床醫學的兩大支柱學科,為臨床各科從醫者必須精讀的專業。

TAG: 不考口腔下頜根尖上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