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口腔種植大伽齊聚眉山 共商種植牙高新技術發展

川觀新聞記者 石小宏

12月19日,為期三天的“四川省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業委員會2021年冬季學術年會”在眉山市落下帷幕,三天時間裡,來自全省的400餘名口腔種植專業臨床醫者不僅進行了關於種植牙最前沿的學術交流,而且還進行了12臺數字化口腔種植技術的手術演示。

四川口腔種植大伽齊聚眉山 共商種植牙高新技術發展

口腔裡種了一輛賓士的時代將漸行漸遠

“口腔裡種了一輛賓士車”,這是人們對全口種牙的戲謔。這樣的戲謔,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歷史。“隨著種植技術的發展和口腔高值耗材集採的推進,讓更多的普通人也能享受種植牙是個大趨勢。”參加會議的四川大學口腔醫院種植牙專家郭錫久對記者說。

四川口腔種植大伽齊聚眉山 共商種植牙高新技術發展

四川省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郭錫久教授表示,我國中老年人平均缺失牙6—9顆,還有超過40億顆以上的牙齒等待種植或者修復。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孫勇教授則表示,種植體集採時代勢必會到來,這將大大降低種植成本,讓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得起種植牙。需求的上升也勢必會對專業口腔醫療機構及人才帶來挑戰,“我們今年學術年會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要吸納更多年輕醫生進入專委會作為青年委員,他們經過繼續教育和訓練後將成為未來市場的主力,另外,我們強調臨床護理團隊專業化,醫護完美結合才能體現高質量的服務。”

權威種植牙專家在社會辦醫療機構“紮根”

在學術年會上,四川省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業委員會進行了新一輪的常委及委員的選舉和增補。特別引人關注的是,在常委或委員名單中,出現了更多社會辦醫療機構專家的名字,學術位置被公立醫療機構幾乎壟斷的現實,在種植牙這個專業領域正在“破冰”。

記者從年會上了解到,新橋口腔有兩位種植專家出任四川省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委會常委,他們分別是原華西口腔醫院種植科坐診專家、現就職於新橋口腔的李華,以及華西口腔醫學院首批種植專業博士、現就職於新橋口腔的楊小東。至此,新橋口腔擁有以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劉果生、常委李華、常委楊小東在內的三名學術專委會委員。

除了新橋口腔以外,省內還有其他社會辦醫療機構專家進入委員名單,對此,四川省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郭錫久教授對記者說:“這是一種好的趨勢,說明社會化辦醫從學術到技術得到了巨大提升,種植牙消費者對醫療機構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選擇。”

楊小東教授告訴記者,就口腔醫療機構來說,社會辦醫有著更為靈活的機制,國家鼓勵社會辦醫,特別是口腔這個領域,專家相對稀缺,權威的專家進入社會辦醫療機構序列,會極大促進專業的良性發展。

種植精準度和成功率都非常高

在為期三天的學術年會中,來自川內的種植牙專家採用主題演講、手術演示、手術講解、病例展示點評等形式圍繞口腔種植常見問題及臨床診療規範展開交流和討論。據悉,在進行的12例種植牙手術演示,均採用了最為先進的數字化導板技術。

對於數字化口腔種植,新橋口腔的劉果生教授表示,與幾年前相比,如今的種植牙理念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前對全口缺牙者是建議每顆都種,現在不同了,只需要種4到6顆,其他牙齒則採用‘搭橋’的方式解決即可,這樣不僅能解決正常咬合的問題,同時大大減少患者在種植牙上的支出。”他繼而向記者解釋,之所以只種4到6顆牙,這跟修橋樑或者修房時築承重牆是一樣的道理。最新研究表明,這種種植方式產生的效果並不遜於缺多少種多少的滿口種植。”

劉果生表示,儘管種植牙技術已經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在新的發展機遇即將到來的現在,原本就不足的口腔醫生、特別是種植牙醫生資源顯得尤為突出,“就我而言,會努力發揮自身作用,培養更多合格的種植醫生,為更多患者服好務,讓更多缺牙者透過種植牙重新找回口腔健康。”

【來源:川觀新聞】

TAG: 種植口腔醫療機構新橋口腔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