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後肌張力障礙的康復治療

我們在站立的時候,肌肉不會掉下來成一灘泥,正常人在運動的時候肌肉會規律的收縮,不會動的毫無章法,這就是肌張力在起作用。

今天小編來跟大家介紹一下腦卒中後肌張力障礙的康復治療。

腦卒中後肌張力障礙的康復治療

什麼叫肌張力障礙?

肌張力障礙(Dystonia)指由主動肌和拮抗肌不協調收縮或過度收縮,引起的以異常動作和姿勢為特徵的一大類運動障礙疾病。

臨床上表現為頸部、四肢、軀幹甚至是全身的劇烈、不自主的扭轉,其中最具特徵性的一種稱為扭轉痙攣(Torsionspasm)手足的過伸或過屈;通常以身體的長軸為中心,其扭轉動作緩慢,間歇重複出現。

腦卒中與肌張力障礙是什麼關係?

腦卒中後病人常常會出現上運動神經元綜合徵,表現為痙攣、肌力減退以及各種主動運動控制和協調能力的受損等。

痙攣是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導致的慢性運動障礙,是以速度依賴性的牽張反射增強為特徵的肌肉張力增加,伴有腱反射活躍,這種腱反射活躍是由於牽張反射的興奮性增高所致。

腦卒中後,大約65%的病人出現痙攣,適度的痙攣是有益的,但過度的痙攣是有害的,痙攣可妨礙對病人的護理,使病人出現疼痛,影響運動功能的恢復及病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阻礙病人康復程序,導致病人康復時間延長。

腦卒中後肌張力障礙的康復治療

為什麼要早期進行康復治療?

早期進行康復訓練,能夠預防和糾正肢體痙攣狀態,明顯加快患肢的恢復能縮短患者的臥床時間,使患者能早日活動,並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癒率。

運動功能的代償有賴於學習和訓練早期康復治療加速了腦側支迴圈的建立,促進病灶周圍組織腦細胞的代償,發揮了腦功能的可塑性。

目前,臨床上對腦卒中後肌張力障礙的早期治療研究較多,早期應用康復療法在臨床上已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腦卒中後肌張力障礙的康復方法是什麼?

運動療法

是物理治療的首選,運動療法主要包括手法治療、神經發育技術和功能性活動。

以易化技術為主的運動療法是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同時運動療法也是最基礎且應用廣泛使用的方法。

腦卒中後肌張力障礙的康復治療

運動療法的核心是促通技術並調節各種反射對運動的影響,從而打破痙攣模式使患肢恢復自主運動。

電刺激療法

目前,治療腦卒中後偏癱肢體功能障礙患者的電刺激療法主要採用頻率在I000Hz以下的低頻脈衝電進行治療。

低頻電刺激能有效治療腦卒中患者的肢體功能障礙,是臨床上較為重要的方法,常用的有神經肌肉電刺激、功能性電刺激以及經皮神經電刺激。

溫度療法

偏癱側肢體發生的機制可能與中風後溫度覺異常相關,頂葉溫度中樞損害可以引起病理性感覺中樞障礙。

溫度療法包括

熱療法

冷療法,

可以利用溫度因素緩解痙攣肌的收縮。

在治療腦卒中時為了使痙攣的肌肉得到緩解可以在肢體運動前先進行冷療或熱療法。

冷療法常用的有冷水浴、冰袋和冰塊按摩等;熱療法主要包括溫水浴、熱敷、超聲波、紅外線等。

腦卒中後肌張力障礙的康復治療

高壓氧

高壓氧治療是將患者置於超過常壓的密閉特殊環境中,吸高濃度氧氣治療的方法。

此法能改善病患區域供氧減少酸性代謝產物,收縮腦血管降低顱內壓。

目前採用的物理治療方法都是以神經系統作為治療的重點物件,其中Bobath、Brunnstrom、Rood、PNF技術主要採用生理學上的促進或易化原理因此常被稱為神經發育療法或神經發育促進技術。

其內容包括:

抗痙攣體位的擺放

包括病人在床上、輪椅、椅子上都要保持正確的體位;

腦卒中後肌張力障礙的康復治療

被動關節活動度的訓練

患側肢體全範圍的被動關節活動,每天2次。

上述2種方法是處理痙攣的基本方法,可有效地防止由於肌張力升高和肌肉活動不平衡而發生的肌肉短縮和關節囊攣縮。

被動牽張訓練

被動的、緩慢的長時間牽拉痙攣的肌群,可激化出對痙攣的抑制作用。

腦卒中後肌張力障礙的康復治療

手法按摩及空氣壓力治療機治療

手法由遠端向近端按摩癱瘓肢體或用空氣壓力機治療,可以促進靜脈迴流,降低肌張力,消除運動後的疲勞。

站立訓練

可在電動起立床、站立架或平衡槓內進行站立訓練,站立時患側下肢可踩斜板,牽拉小腿三頭肌群。每日訓練2次,每次30~60 min。

【參考文獻】

姚璐璐,金殿蓉,李作偉,李平,麻微,馬畔,袁紅,張紅。淺議腦卒中後肌張力障礙的康復治療。內蒙古中醫藥,2014,1(6):161。

- END -

責編:烽火

TAG: 腦卒中痙攣療法治療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