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稱的“耳倉” 竟是一種先天性耳疾

民間俗稱的“耳倉” 竟是一種先天性耳疾

在民間俗稱的“耳倉”,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耳疾,即先天性耳前瘻管。部分耳前瘻管患者有家族遺傳史,臨床中也存在散發的病例。耳前瘻管多發生於耳部的周圍,最常見的位置是位於耳廓的前方面板,出現一個小孔或者小凹陷。當然也有少數瘻管出現在耳輪腳的末端,或者是耳甲庭、三角窩內,還有可能出現在耳廓的耳後溝附近。

先天性耳前瘻管的臨床表現

民間俗稱的“耳倉” 竟是一種先天性耳疾

耳前瘻管未發生感染時,通常所在的面板位置並沒有異常的表現,某些時候會出現少量分泌物從面板的瘻管口排出,有時可能會有異味,通常無需格外關注。

民間俗稱的“耳倉” 竟是一種先天性耳疾

耳前瘻管在發生感染時,最常見的臨床表現首先是區域性面板膨大隆起,在瘻管周圍或其他鄰近位置出現區域性紅腫,患者會有疼痛感,炎症發展到一定程度還可出現自身破潰,有膿性分泌物流出,這是典型的耳前瘻管感染期的臨床表現。還有部分耳前瘻管感染的臨床表現並不典型,只出現區域性紅腫,有輕微不適感覺,並沒有進一步破潰,這種情況可能是患者機體抵抗力較強或者是應用了抗感染的藥物,炎症被部分控制,未發生更嚴重的感染。

先天性耳前瘻管的治療

先天性耳前瘻管在未發生感染時,無需進行特殊治療,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不要對瘻管部位進行擠壓,保持面板衛生;耳前瘻管一旦發生感染,就需要進行醫療干預。在感染初期通常表現為區域性輕微的紅腫、疼痛,這種情況建議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抗生素或者靜脈注射抗生素。

經藥物抗炎治療,多數患者的炎症會逐漸消退,但也有部分患者的炎症會繼續加重,瘻管周圍組織出現糜爛壞死及膿性分泌物,這時需要進行切開引流,排出膿性分泌物,同時要應用抗生素藥物控制炎症,當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後再行手術切除。

民間俗稱的“耳倉” 竟是一種先天性耳疾

如經上述治療,炎症一直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持續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可到醫院由專業的醫生進行手術切除。在耳前瘻管切除的過程中,需要同時切除周邊的糜爛肉芽,進行切口的縫合,關閉面板創面,達到一期癒合。

為什麼耳前瘻管感染透過藥物治療或切開引流,炎症已經控制,還需要手術治療?

這是由於耳前瘻管發生感染後,瘻管的完整性就會遭受破壞,瘻管內的汙染分泌物侵犯到周圍組織,容易再次引發感染。因此耳前瘻管感染在控制炎症以後,最好儘早進行手術切除,避免其再次復發。

耳鼻喉科通訊員黃雅萍供稿、融媒體中心編輯

2021年10月(燕01總第1170)

燕翔五洲

END

達仁濟世

TAG: 瘻管耳前感染炎症先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