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的妙用

石膏的妙用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編導讀

大家對於石膏的印象是什麼?雕塑?模具材料?如果說石膏能入藥使用,一般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學中醫的都知道,石膏因其體重氣浮,既升又降,表裡之熱,得其可除,有“降火之神劑,瀉熱之聖藥”的美稱。下面為大傢俱體介紹。

藥用石膏

《神農本草經》:“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本草衍義補遺》:“研為末,醋研丸如綠豆大,以瀉胃火、痰火、食積。”

生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煅石膏斂瘡生肌,收溼,止血。國醫大師李士懋認為石膏藥性寒而不凝,在臨床辨證的基礎上放手使用石膏,視病情變化而增減劑量,使用得當,可斬獲佳效。

石膏與麻黃配伍,有合有制,石膏與麻黃的典型配伍可見於《傷寒論》麻杏石甘湯、越婢湯、大青龍湯等方證,既可以治療“汗出”,也可以治療“無汗”。應用石膏與麻黃配伍,對其宣降清散之用,組劑定量多寡之比,頗多講究,臨證宜活看。石膏與知母配伍,相輔相成,見於白虎湯、白虎加桂枝湯、化斑湯等方中。石膏辛甘性寒,知母苦寒質潤,二藥相合,清中有潤,降中有散,相輔相成,可增強清熱解肌、養陰生津之力。石膏與人參配伍,清兼補施,見於仲景白虎加人參湯、竹葉石膏湯等方劑。觀石膏清熱解肌,甘寒降胃,人參“去熱而不損其真,導逆而能益其氣”(汪訒庵《醫方集解·瀉火之劑》),兩者相合,一退邪熱,一固正陰,清補兼施。石膏與生地黃配伍,清上益下,可見於玉女煎、清瘟敗毒飲等方劑。石膏清氣分浮散之熱,生地黃瀉血分潛伏之熱,兩藥一氣一血,一上一下,一清一益,對於氣血同病、上實下虛者頗有益處。

石膏的妙用

石膏 《神農本草經》

【來源】

為硫酸鹽類礦物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鈣,採挖後,除去雜石及泥沙。

【異名】

生石膏。

【性味】

味甘、辛,性大寒。

【歸經】

歸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

清熱瀉火,除煩止渴。

用於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喘咳、胃火亢盛、頭痛、牙痛。

【注意事項】

凡陽虛寒證,脾胃虛弱及血虛、陰虛發熱者慎用。

【用法用量】

15~6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多煅過用,研末撒;或調敷。

實際應用

石膏以塊大色白、質松、纖維狀、無雜石者為佳。

石膏驗方

外敷消炎方

治療小兒腮腺炎

石膏的妙用

【做法】

取仙人掌適量,生石膏 50g,明礬 10g。仙人掌去刺去皮後洗淨,將生石膏和明礬研為細末,然後與仙人掌混合搗成泥狀,攤於紗布上敷於患處。藥幹即換,藥外也可放一塑膠薄膜以防因藥物水分蒸發過快變幹,一般 3~4 日症狀可明顯減輕並逐漸痊癒。

【功效解析】

仙人掌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活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可以內服也可以外用,外敷在患處可以有效地緩解紅腫熱痛等症狀。生石膏味辛,性寒,具有非常好的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也就是說具有非常好的退熱功效;明礬性寒、味酸澀,具有較強的收斂作用,中醫認為明礬有解毒收溼、祛腐蝕瘡的功效,西醫也認為它具有明顯的抗菌消炎、收斂固脫的作用。所以這個方法的共同作用就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特別注意】

患處面板有傷口時不可用。

好書推薦

《健康有餘》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買此書

內容介紹

本書是正安中醫著名中醫師餘應偉大夫的坐診箴言。作者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先後受業於四位首都國醫名師:針灸大家周德安、骨傷大家孫樹椿、“中華神針”谷世喆、婦科聖手郭志強教授。該書集合了餘大夫多年的診斷和治療經驗,將男人、女人、老年人、孩子出現的許多常見病、多發病做了較為系統的歸納,結合他自己多年的診療驗方給出預防方法和家庭治療說明,深入淺出,科普生動,簡單實用,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中醫防病治病家庭保健全書。

往期精彩推薦

RECOMMEND

活血化瘀的用藥竅門(內含福利日獲獎名單)

百笑灸法治心悸

過敏性鼻炎,中醫治療有妙招

版權宣告

本文選自“養生正道”微信公眾號,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

悅讀中醫

點選“閱讀原文”立即購買本文推薦好書

好文,必須“在看”

TAG: 石膏生石膏中醫配伍明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