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加入聊天,先偷聽看看——說的是海豚

海豚是聒噪的動物,除了發出聲波來進行回聲定位導航,它們還喜歡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

哨叫聲、啾啾聲、吱呀聲、咕嚕聲……有些聲音還帶有電子科幻效果

。它們製造的噪音,比你能想像的還要多。

一直以來,研究人員都懷疑

海豚是在用這些聲音交流,甚至可能還自帶語言系統。

但是要驗證這種猜想並不容易,畢竟我們不能把海豚撈到岸上,只能在水下進行研究,有些實驗還必須在野外環境才能進行。

經過科學家曠日持久的努力,到今天,我們終於對海豚的語言有了一丟丟初步的瞭解:

原來海豚不僅會偷聽,還會說方言,和口音奇怪的同類呆久了,口音還會被帶跑偏!

灰海豚:問好之前先偷聽

海豚能聽懂同類的聲音嗎?我上次聽到如此廢話的提問還是上次。但儘管我們經常聽到海豚吱哇亂叫,卻不確定它們是否真的在交流,直到最近,科學家才掌握了海豚“聽話”的新證據。

他們發現,海豚會在接近其他同類時先偷聽一下,避免自己突然加入聊天現場令別豚尷尬。

2021年7月,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研究團隊發表了對一群野生灰海豚(又稱“瑞氏海豚”)進行的聲學行為研究結果,他們在水下播放不同的灰海豚叫聲,然後從船上和空中(利用無人機)同時觀察野生灰海豚的反應。

他們在灰海豚附近(距離 300-1200 米)的水下播放了三種灰海豚叫聲。

包括覓食聲、育幼群(帶著寶寶的雌性群體)的交流聲,以及單身漢群(全部由成年雄性組成的群體)發出的聲音。

不好意思加入聊天,先偷聽看看——說的是海豚

海豚的叫聲是由衛星信標(DTAG)錄製的,DATG 腳下有幾個小吸盤,可以吸在海豚身上 | Brookfield-Zoo

海豚的單身漢群和育幼群

在已有研究中,許多定居型海豚群體的組成模式相對固定。由於雄性海豚不承擔父親的責任,所以除了耍流氓和交配的時候出現在雌性海豚身邊,其他時候多為獨行俠或和其他雄性海豚一起活動,形成單身漢群。雌性海豚需要承擔育幼責任,因此,她們往往集結成聯盟,或者以家族的形式,共同育幼,形成育幼群。

實驗證明,這些灰海豚不僅能聽得懂這些聲音,還能依據聲音內容做出不同反應。

當灰海豚們聽到覓食聲和育幼群交流的聲音時,它們會湊近聲源。當它們聽到覓食聲時,不僅湊近了聲源,還發出了回聲定位的特殊聲波。

不好意思加入聊天,先偷聽看看——說的是海豚

灰海豚:我是來加入這個家的!

研究人員推測,當播放育幼群的交流聲時,不同群體是出於不同目的湊近聲源的:

被測試的雄性群可能是被交流聲中的雌性聲音吸引,意識到有潛在的耍流氓交配機會;而被測試的雌性群可能是聽到交流聲中的幼仔叫聲,母性爆發,認為有寶寶需要得到關愛

不好意思加入聊天,先偷聽看看——說的是海豚

灰海豚媽媽和寶寶 | The Earth Chronicles of Life

相比之下,單身漢群裡的交流聲音恐怕就沒有那麼討人喜歡了。

在測試裡,無論是雌性群還是雄性群,都明顯地表現出迴避行為。研究人員推測,這些聲音對雌性海豚來說就是潛在的騷擾,而對雄性海豚來說就是潛在的爭鬥。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不僅播放了本地流浪漢(亞速爾群島海域的灰海豚)的聲音,還播放了外地流浪漢(加利福尼亞海域的灰海豚)的聲音,無一不被嫌棄。

也許海豚們聽到這些聲音的時候,就像我們聽到巷子裡的醉漢在吵架一樣,恨不得快步透過。

虎鯨:方言暴露了身份

不僅是灰海豚,不同群體的虎鯨也有自己的發聲特點,比如有的生態型發聲頻率高,有的低。就像不同的“口音”和“方言”。

不好意思加入聊天,先偷聽看看——說的是海豚

就連一個虎鯨種群中的不同族群,都有可能擁有不同的口音和方言 | a-z animals

不同食性的虎鯨有不同的發音習慣。

以魚類為食的虎鯨既需要不停地用回聲定位確定魚群的位置,也需要和同類協作捕食,它們在整個覓食-捕食過程中都在喋喋不休;而以其他海洋哺乳動物(以下簡稱“海獸”)為食的虎鯨在獵捕前期通常會保持安靜,避免被獵物發現,隨後逐漸增加哨叫聲等用於交流的聲音,可能是為了召集同伴,給出攻擊訊號。

第一個實驗裡的原班人馬,打算給虎鯨的“競爭對手”長肢領航鯨聽聽虎鯨的聲音,看它們有什麼反應。

研究人員提前錄製了兩種虎鯨生態型的聲音,一種是長肢領航鯨熟悉的、經常闖入它們勢力範圍的吃魚虎鯨,另一種是分佈在北太平洋的吃海獸虎鯨,準備在野外現場播放。

不好意思加入聊天,先偷聽看看——說的是海豚

黑臉白肚皮的長肢領航鯨,雖然和虎鯨一樣名字裡都帶“鯨”字,但它們都是海豚科的動物 | Tethys

研究人員在水下播放普通的寬頻噪聲(對照聲)時,長肢領航鯨沒什麼反應,

但是當他們開始播放兩類虎鯨覓食時發出的聲音時,長肢領航鯨開始靠近聲源,開始表現出浮窺行為,試圖搞明白髮生了什麼。

不好意思加入聊天,先偷聽看看——說的是海豚

浮窺中的長肢領航鯨,讓我康康!| Research Gate

研究進一步發現,當播放吃魚虎鯨的聲音時,

這些長肢領航鯨更傾向於邊湊近聲源邊和同類集結成群,併發出更多交流聲

。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對競爭者發出警告的表現,就像日本黑幫的地盤裡突然有其他幫派的人在活動,黑幫立馬召集兄弟罵罵咧咧準備上前教訓一下不懂事的傢伙一樣。

當播放吃海獸虎鯨的聲音時,

這些長肢領航鯨也會湊近聲源,但是動物個體間的距離會縮短,湊得更緊。不僅如此,它們還會停下正在進行的覓食活動。

這些長肢領航鯨從未聽過生活在北太平洋的虎鯨的聲音,對於這種聲音它們表現出了明顯的好奇。研究人員推測它們還可能感受到了潛在的恐懼,畢竟能比干飯重要的恐怕就是保命了。

海豚:口音會被帶跑偏

在哺乳動物中,模仿和學習其他動物的發聲相對罕見,研究人員對此的研究也並不深入。海豚作為“話癆”又聰明的動物,是非常合適的研究物件。對虎鯨的研究發現,

方言差異的演變是不同族群代代傳承的結果,在海豚族群或社群裡,子代不僅能從親代的行為教學中習得獵捕的知識和本領,也能從與親代的交流中習得群體裡的交流模式。

既然海豚的口音是受同類影響在後天形成的,那麼有沒有可能讓它們換種口音呢?

2005年,人們在義大利某個港口邊發現了一對擱淺的灰海豚母子,將它們轉運到一處救助池進行治療。兩天後,灰海豚媽媽去世了,只留下了大約 6 個月大的寶寶。之後,人們將寶寶送進了海洋館裡,和一群瓶鼻海豚混養在一起。混養 4 年後,研究人員決定對這頭灰海豚的發聲情況進行分析。

研究人員把這頭灰海豚的聲音與迦納利群島、亞速爾群島和蘇格蘭海域野生灰海豚的聲音,以及該海洋館裡瓶鼻海豚的聲音進行對比,發現它的發聲模式和規律都和館裡的瓶鼻海豚更接近。

不好意思加入聊天,先偷聽看看——說的是海豚

此前研究人員已經在超過 300 頭瓶鼻海豚身上發現了這種個體特有哨聲(signature whistle),無論是圈養還是野外環境的瓶鼻海豚。這些海豚會透過識別不同個體的特有哨聲來識別朋友和家人 | New Scientist

不僅如此,這頭灰海豚很喜歡與一頭名叫“Pele”的雌性瓶鼻海豚相處,與 Pele 基本寸步不離,而它的發聲特點與 Pele 更接近,甚至還疑似擁有屬於自己的哨聲,而在野生瑞氏海豚群體裡並沒有類似的哨聲重複出現。

也就是說,在四年的相處中,這頭灰海豚的口音已經被瓶鼻海豚,尤其是 Pele 帶跑偏了。

不好意思加入聊天,先偷聽看看——說的是海豚

瓶鼻海豚Pele | Dolphinaria Italia

這種“口音被帶偏”的現象其實是海豚懂得學習、模仿發聲的表現。

發聲學習在海豚,尤其是圈養海豚當中其實不少見,只是要解譯海豚的發聲模式和內容相對困難。就現有研究結果來看,圈養海豚的發聲學習能力很強,不管是被別的物種帶大的幼仔,還是已經長大再和別的物種一起生活的仔,都可能受環境地影響自主地學習新的聲音。當然了,現有研究還有需要完善和補充的地方,隨著研究的推進,未來我們說不定真的可以跟海豚進行交流了呢?

參考文獻

[1] Evidence suggests vocal production learning in a cross-fosteredRisso’s dolphin (Grampus griseus)

[2] Evidence for discrimination between feeding sounds of familiar fish and unfamiliar mammal-eating killer whale ecotypes by long-finned pilot whales

[3] Friend or foe: Risso’s dolphins eavesdrop on conspecific sounds to induce or avoid intra‑specific interaction

[4] Differences in acoustic features of vocalizations produced by killer whales cross-socialized with bottlenose dolphins

[5] Killer whale call frequency is similar across the oceans, but varies across sympatric ecotypes

作者:喵魚醬

編輯:翻翻

不好意思加入聊天,先偷聽看看——說的是海豚

不好意思加入聊天,先偷聽看看——說的是海豚

TAG: 海豚虎鯨聲音長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