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剛:做好這個事業,我此生無憾了 | 凡醫精誠2021 · 第 11 期

吳剛:做好這個事業,我此生無憾了 | 凡醫精誠2021 · 第 11 期

(本欄目旨在分享一線精神科醫生的成長曆程及臨床心得,增進廣大精神心理科醫生對新型抗精神病藥布南色林的瞭解;僅供醫藥專業人士閱讀)

與其他同齡人相比,一些孩子的生活軌跡有所不同——處於本該無憂無慮的年齡,卻因飽受精神心理問題困擾,而無法體驗到童年的快樂。

這些孩子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行為問題(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對抗行為、遊戲成癮等),學習困難,抽動障礙,情緒障礙(如焦慮症、恐怖症、抑鬱症、強迫症等),或是發育性障礙(如孤獨症、精神發育遲滯等)。更遺憾的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如今被精神疾病困擾的孩子越來越多。

為了這些患兒、患兒家庭甚至整個社會的未來,一群醫者正在不懈努力著。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吳剛主任正是其中一個。

01

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貴州省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科是貴州省首個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門診、病房,由吳剛主任及其團隊建立。科室以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在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領域的先進診療技術為依託,為患有精神心理障礙的青少年兒童提供科學、全面的診療服務。它的出現及時填補了貴州省在青少年精神心理領域專設科室的空白。

吳剛主任說,曾有一名5歲的孤獨症患兒,父親曾經是企業高管,工作穩定,待遇豐厚。然而,因為貴州當時沒有專業的孤獨症治療訓練機構,這位父親為了給孩子治病,不得已辭去了工作,陪同孩子踏上前往北京的路,以尋求更專業的幫助。孤獨症患兒的治療和訓練週期十分漫長,治療費用和生活開銷讓這個家庭幾乎傾家蕩產。

“所以我們的初衷就是提供一個治療的平臺,給貴州的老百姓做實事,拉他們一把,讓貴州的患兒也能看得見曙光、摸得到未來。這不單純是某個家庭的問題,也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我們作為貴州省的領跑者,如果能把我省的兒童青少年精神學科建設好,不僅能提升省內學術水平及促進學術交流,也能緩解其他省份和城市的醫療壓力。”

“做好這個事業,我此生無憾了!”吳剛主任說。

在吳剛主任的帶領下,全科醫護人員用仁心妙手破解孩子們的“心靈密碼”,引領他們走出灰暗與孤獨的世界,幫他們尋回本應屬於他們的童年色彩。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的付出不僅得到了患兒及家長的感謝,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然而,吳剛主任坦誠地說,學科發展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不論服務體量還是醫療用地、資金籌備等都有不足。除此之外,一個嚴峻的問題始終擺在所有人面前——“最大的難題要數人才匱乏!”

02

《柳葉刀 · 精神病學》曾刊載一篇題為《中國兒童精神科醫師稀缺》(The scarcity of child psychiatrists in China)的文章,揭示了目前我國兒童精神科醫師資源極度短缺的現狀。

中國政府白皮書指出,2015年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的兒科醫生人數不足10萬,將近每4000名兒童才配備1名兒科醫生,而兒科急診因人手不足被迫停診也早已不是新鮮事。然而,在兒科醫生嚴重短缺的巨大陰影下,另一個被忽視的問題在於,國內兒童精神科醫生的缺口比兒科醫生缺乏更恐怖!

為什麼要用“恐怖”來形容?據統計,我國約有4。2億0-14歲的兒童,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基於發達國家及部分發展中國家的資料,2005年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的患病率為12%-29%。換言之,國內可能有5000萬至1。2億兒童因精神心理問題而需要接受專業的治療。那麼問題來了:我國有多少全職兒童精神科醫生呢?

不足50位。

並且,這些兒童精神科醫生大多分佈在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偏遠地區醫生缺乏的現象更加嚴重。正如吳剛主任所說:“我們貴州省從事精神醫學的醫生太少了,專業的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生更是少之又少!”

吳剛主任坦言,到目前為止,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只有遵義醫學院統招來的第一屆精神醫學專業的學生。然而,精神病患者及其家人長期處於社會底層,面臨貧窮、勞動力喪失、受歧視、無法迴歸社會等難題,是最需要幫助的人群之一。

“我希望年輕的精神科醫生們能夠不忘初心,在這條道路上不斷磨練自己,不要畏懼眼前的困難。更重要的是,要對這份事業保持堅定、堅持的信念。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投身到這一事業當中來。”吳剛主任說。

03

回憶起自己的從醫經歷,吳剛主任有點兒“不好意思”。

吳剛主任說,自己從小體弱多病,常進醫院,特別崇拜身著白大褂的醫生;報考醫學院,成為一名醫術精湛、濟世救人、受人愛戴的內科或外科醫生,也成了他年輕時候的夢想與追求。但機緣巧合下,醫學院畢業後,他卻被分配到了貴州省安寧醫院工作。

“剛開始接觸這個行業的時候,我是膽怯的。害怕的東西很多,有對這個未知專業的恐懼,也有對精神患者發病時精神症狀的忌憚。我現在常跟年輕醫生們說,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但精神科的意外確實很難完全規避。”吳剛主任自己就曾被病人吐過口水,咬傷,以及用菜飯潑在身上……

然而,入職一年後發生的一件事卻改變了吳剛主任對精神科的看法。

“那是一名躁狂發作患者,剛入院時對我的態度特別惡劣,有攻擊行為;我們對他進行了保護性約束,但他力量非常大,根本控制不住,因此誤傷了我。我當時緊張得不知所措。之後我下定決心,加班加點惡補疾病診治知識,想方設法幫助他減輕痛苦。經過短短三週的治療,這個患者的病情明顯好轉,專程跑來向我道歉,解釋自己當時無法自控,並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內疚;家屬也贈送了科室一面錦旗,以表感謝。”

“實際上,從那一刻起,我就能深刻地感受到精神病人的無奈和痛苦;他們的很多言行並非出自本意,更需要得到我們的理解和幫助。這也讓我樹立了對這一學科堅定不移的信念,並且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

“傳統醫學給患者家庭帶去的是安寧和平靜,而精神醫學帶來的則是希望和溫暖。每當我們成功地治癒一位患者,看到家屬眼中透出的那份感激之情,我們自己的內心也充滿了自豪和滿足。”

04

除了自己的親身經歷,精神科前輩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地影響了吳剛主任的職業道路。

上世紀九十年代,醫院病房條件惡劣。與很多初入精神科的新人一樣,吳剛主任滿是緊張和不安;晚上回到家後,回想起患者異樣的眼神、麻木的表情和被約束在床上時的嘶嚎聲,也常常輾轉難眠。

“說實話,我第一天踏進病房大門時的感受是‘萬念俱灰’,”吳剛主任說,“‘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句話完全可以詮釋我當時的心情。”

然而,前輩的引領讓吳剛主任的思想觀念慢慢發生了轉變。有一次值班,一名病人突發消極情緒,產生了自殺行為,用家屬送來的圍巾自縊。“我們周曹主任義無反顧地衝上去,用盡全力把病人從高處抱下來,拼了命地對病人進行搶救,自己一個人持續做了一個多小時的心肺復甦,最終成功地把病人從死神手裡搶了回來。結束後,他整個人累得癱倒在地,這是常人難以理解和做到的。”

吳剛開始自我反思:無論是精神科還是內外科,都是為病人服務;只要有這個心,不管是在哪個領域都能做好。從此,年輕的吳剛就踏踏實實地跟著周曹、張迪然等前輩上門診、收病人,逐漸實現了從新手到專家的蛻變。

這麼多年下來,吳剛主任有一個感悟:“精神科醫生這份工作是平凡而又特殊的。成為一名合格的精神科醫生,並不是僅憑一時熱血就能完成的壯舉,而是需要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堅持,更多的愛。”

就這樣,在精神醫學的道路上,吳剛主任已經走了二十四個春秋。

05

談及精神疾病的治療,吳剛主任已然是久經沙場、經驗豐富的老將,醫患溝通、治療方案的選擇都可以自信從容地對待。其中,個體化用藥是他開展臨床診療工作時始終強調的原則之一。

“我們需要根據患者個體對藥物的敏感性差異,去選擇治療收益高的藥物。包括現在宣傳的基因檢測,目的也是為了幫助醫生選出一個更適合具體患者的藥物。”

“個體化使用抗精神病藥不僅要關注療效,還要關注副作用。例如,我們現在高度關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體重增加、代謝指標異常、泌乳素升高等問題;針對存在此類顧慮的患者,新上市的布南色林就是一個較好的個體化用藥選擇。”

“醫生應關注患者的個體化治療需求,患者也應相信並配合醫務人員。醫患通力合作,提高治療延續性,消除或減輕病恥感,幫助患者最大限度地迴歸社會。”

“同時我們也衷心地希望,社會能夠更多地關注、理解、尊重精神疾患。他們需要良好的社會支援系統,這個系統不只靠醫院,而是來自整個社會的最強大、最堅實的關懷。這種愛才能讓精神疾患更好地康復。”吳剛主任說。

DSPC-NP-LON-21-09-0004

吳剛主任簡介

吳剛:做好這個事業,我此生無憾了 | 凡醫精誠2021 · 第 11 期

主任醫師

從事精神衛生工作24年,中共黨員,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婦女兒童科科主任。擅長阿爾採末氏病性痴呆;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品行障礙等疾病的診療。對於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兒童神經發育障礙防治專委會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精神病分會委員

貴州省殘聯精神病協會副秘書長

貴州省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

貴州省康復醫學會行為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貴州省醫學會心身醫學會副主任委員

貴州省醫學會精神病分會委員

貴陽市第一強制隔離戒毒所醫療特聘專家

貴州省司法鑑定中心專家組成員

TAG: 吳剛精神科貴州省主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