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圍透析期慢性腎臟病管理規範釋出,明確圍透析期CKD概念及特徵

為加強透析前期和初始透析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的管理,《中國圍透析期慢性腎臟病管理規範》專家組編寫了本規範。本文就前期和初始透析的時機與指徵進行重點歸納,以期幫助醫師對CKD患者進行管理。

定義與特點

圍透析期CKD的定義:患者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15 ml/min/1。73㎡起,一直到初始透析3個月這一時間段,包括透析前期和初始透析兩個階段,時間約1-2年。

圍透析期CKD有以下4個特點:

①存在“三高一低”,即併發症發生率高、病死率高、治療費用高和eGFR 快速降低;

②隨著人口老齡化,透析人群平均年齡也隨之增長,老年 ESRD 患者越來越多;

③病因構成發生改變,過去我國 ESRD 主要病因依次為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損害等,隨著老齡化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糖尿病腎病在 ESRD 病因中的比例逐漸增加;

④計劃透析比例低。

由於圍透析期 CKD 患者存在以上特殊性,因此,需要加強個體化管理。

透析前CKD管理

1

CKD進展評估

評估指標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清肌酐和胱抑素C等。

評估頻率

對所有透析前CKD 5期患者,建議至少每兩個月評估一次。

2

血壓評估

血壓評估中,家測血壓和動態血壓檢測是診室血壓的補充。

推薦:

每次門診時,測量患者血壓;家測血壓每天2次,取平均值。

3

容量負荷及心功能評估

評估指標:

①臨床評估:美國紐約心臟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血壓、水腫程度、肺部溼囉音、頸靜脈怒張及體重變化。

②生物標 志 物 :腦 利 尿 鈉 肽(BNP)、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和心肌肌鈣蛋白(cTn)。

③影像學:X 線胸片、超聲心動圖和生物電阻抗分析

評估頻率:

①患者初診時建議評估容量,無容量過負荷者建議每月評估一次;

②患者有心力衰竭史,入院時建議檢測 cTn,用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診斷(如急性心肌梗死)和預後評估

③患者有心力衰竭且病情不穩定、需要調整藥物劑量者,建議每兩週測定一次BNP或NT⁃proBNP;病情穩定後改為1-2個月測定一次。

4

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評估

評估指標:

血鉀、鈉、氯、HCO3-水平。高鉀血癥是圍透析期 CKD 最常見電解質紊亂,可危及生命,尤其要重視其評估。

評估頻率:

①無論患者是否使用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RAASI),首次就診以及後續每次就診時建議檢測血電解質水平。

②如發現血鉀偏高,或逐漸升高時,評估所有可能導致高鉀血癥的因素,排除假性高鉀血癥,及時處理並定期隨訪。

③建議糖尿病腎臟病(DKD)患者每月至少檢測一次血鉀,使用 RAASI 患者則需增加檢測次數。

④懷疑高鉀血癥時,需做心電圖檢查。心電圖診斷高鉀血癥並不靈敏,但其出現變化需啟動治療

5

貧血評估

評估指標:

血細胞計數、血紅蛋白(Hb)水平和網織紅細胞計數。為明確貧血原因,建議檢測血清葉酸、維生素B12及行大便隱血試驗,必要時做骨髓穿刺檢查,以排除營養不良、消化道出血和血液系統疾病所致貧血。

建議檢測患者鐵代謝指標,包括血清鐵、鐵蛋白(SF)、總鐵結合力(TIBC)和轉鐵蛋白飽和度(TSAT)

評估頻率:

建議透析前 CKD 5 期患者每月檢測一次Hb,每兩個月檢測一次鐵代謝指標。結合臨床需要可調整評估頻率。

6

血糖評估

評估指標:

血糖水平,即空腹血糖、餐後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和 糖化白蛋白(GA)。有條件情況下可採用動態血糖監測。

評估頻率:

①血糖:對於透析前期血糖不穩定患者,建議每天監測三餐前空腹血糖、三餐後2h和睡前血糖;血糖穩定患者,每週監測空腹血糖1-2次,至少每月監測1天7次血糖;

②HbA1c:建議DKD患者每月檢測一次HbA1c,非DKD患者每3個月檢測一次;

③GA:DKD患者每3個月檢測一次GA;非DKD患者每年至少檢測一次。

7

CKD-MBD評估

評估指標:

①生化指標:血清鈣、磷、全段甲狀旁腺素(iPTH)、鹼性磷酸酶(ALP)、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

評估頻率:

見下表(表1)

中國首個圍透析期慢性腎臟病管理規範釋出,明確圍透析期CKD概念及特徵

此外,營養狀況評估建議每2個月評估一次。

透析模式與時機

1

指標與時機

對於選擇透析治療的患者,啟動透析時機主要基於尿毒症症狀和體徵,包括難以糾正的電解質酸鹼代謝紊亂或容量負荷過重、心力衰竭、代謝性腦病、蛋白質能量消耗等,而不僅僅根據血清肌酐水平作出決定。

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尿毒症臨床表現是開始急診透析治療的指徵:

①症狀或體徵:尿毒症引起的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心包炎、厭食、難治性酸鹼失衡或電解質紊亂,不明原因體重減輕,難治性瘙癢及出血等;

②藥物無法控制的容量負荷過重或高血壓。

③干預無效的進行性營養不良。

2

透析模式的選擇

透析模式的選擇:大多數 ESRD 患者既適宜血液透析也適宜腹膜透析。

①血液透析禁忌證:無法建立血管通路或心血管功能不穩定。

②腹膜透析禁忌證:各種病因導致的腹膜腔閉塞、腹膜功能喪失等。無尿並不是腹膜透析禁忌證。

初始透析期管理

1

初始血液透析管理

透析前需對感染及出凝血功能評估,並對患者進行有計劃的啟動透析。

①模式選擇

常規血液透析:

如殘餘腎功能 eGFR≥5ml/min/1。73㎡,每日尿量>600 ml,一般狀況好,可每週透析2-3次,每次透析4h;但每月需監測殘餘腎功能,隨著腎功能下降,逐漸增加透析劑量。eGFR<5ml/min/1。73㎡的患者,血液透析每週3次,每次4 h。

每日短時血液透析:

每週6次,每次2。0-2。5h。

長時間血液透析:

每週3次,每次6-8h。

增加透析治療頻率或延長透析時間適用於透析間期體重增長過多(>5%體重)、血壓控制差、幹體重難以達標或存在嚴重代謝性疾病(如高磷血癥、代謝性酸中毒和/或高鉀血癥)的患者。

②初始透析處方

透析時間:

建議首次透析時間不超過 2。5 h,以後逐漸延長透析時間,直至達到常規設定的透析時間。

血流速度:

首次血液透析血流速度宜適當減慢,可設定為150-200ml/min。以後根據患者狀況逐漸調快血流速度,數值通常是患者體重(kg)的4倍。

透析器膜面積:

首次透析可選擇小面積(1。3-1。5㎡)透析器,以減少失衡綜合徵的發生。進入維持透析期後,為保證透析充分性,推薦儘可能使用較大面積的透析器。

透析液流速:

通常設定為 500 ml/min,如首次透析中發生嚴重失衡表現,可調低透析液流速。

透析液成分:

參照透析室常規應用,可依據患者透析前容量負荷、血壓控制情況以及血鈉、鉀、鈣水平,個體化調整透析液中相關離子濃度。

透析液溫度:

常設定為 36。5℃,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個體化調整。

確定超濾量和超濾率:

根據患者容量狀態及心肺功能、尿量、血壓等情況設定透析超濾量和超濾率。在1-3個月內逐步使透後體重達到“幹體重”。

透析頻率:

誘導透析期內為避免失衡綜合徵,建議適當調高每週透析頻率。

抗凝劑選擇:

對於臨床上沒有出血性疾病風險,無顯著脂代謝和骨代謝異常,血漿抗凝血酶Ⅲ活性在50%以上,血小板計數、PT及APTT正常或輕度延長的患者,建議選擇普通肝素作為抗凝劑。

對於臨床上沒有出血性疾病,血漿抗凝血酶活性在 50%以上,血小板數量基本正常,但有較嚴重脂肪代謝和骨代謝異常,APTT和PT 延長具有潛在出血風險的患者,建議選擇低分子肝素作為抗凝劑。

對於臨床存在明確的出血性疾病或明顯出血傾向,或血漿 APTT 和 PT 明顯延長的患者,推薦選擇枸櫞酸鈉作為抗凝劑,或者採用無抗凝劑透析。

對於以糖尿病腎病、高血壓性腎損害等疾病為原發疾病,臨床上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較大,而血小板數量正常或升高、血小板功能正常或亢進的患者,推薦每天給予抗血小板藥物作為基礎治療。

③充分性評估:

廣義透析充分性是指患者透過透析治療達到並維持良好的臨床狀態。狹義透析充分性是指透析對小分子溶質的清除,常以尿素為代表,即尿素清除指數(Kt/V)和尿素下降率(URR)。因此分為臨床評估和血液透析充分性指標評估。

④處方調整

調整透析模式增加體內鈉的排除:

對於控制食鹽攝入難以達標、透析前血清鈉濃度較高、透析後口渴明顯的患者,採用序貫透析。

對於透過上述方法仍不能有效控制透析間期體重增長,或者合併心功能不全或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交感神經反應性不足、透析過程中發生低血壓不能有效控制幹體重的患者,可採用延長透析時間、增加透析次數或/和低溫透析(透析液溫度34。0-35。5℃)、可調鈉析、使用超濾曲線等方式解決;必要時也可採用緩慢持續超濾治療;儘可能清除患者體內多餘的鈉和水,達到幹體重。

2

腹膜透析

在開始腹膜透析前,需要對腹膜透析患者進行評估,瞭解腹部情況,特別是腹部手術史、疝、消化系統疾病史。

腹膜透析分為持續非臥床腹膜透析(CAPD)和自動化腹膜透析(APD)。

①透析液的選擇

建議使用中性pH值、葡萄糖降解產物(GDP)低的腹膜透析液作為保護殘餘腎功能和腹膜功能的可能措施。對於腹膜超濾不足、難以維持正常容量的腹膜透析患者,每日使用一次艾考糊精腹透液長時間留腹。

②處方定製

臨床狀態:

全面評估患者特徵並結合意願和生活方式確定透析模式(CAPD 或 APD),根據患者容量狀態決定透析液葡萄糖濃度。根據患者的殘餘腎功能情況制定初始透析劑量,建議從 1。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開始透析,以後根據殘餘腎功能情況逐步增量透析。但在透析初始處方制定後,需密切觀察患者腹膜透析超濾量與容量狀態的變化。如果容量超負荷不能透過其他方法糾正,可適當提高腹膜透析液葡萄糖濃度。

體表面積與殘餘腎功能:

體表面積:

一般來說,體表面積大的患者需要較大的透析劑量。

殘餘腎功能:

殘餘腎功能好的患者可考慮從較低透析劑量開始,或者適當縮短透析液留腹時間。在隨訪中必須加強殘餘腎功能的監測,及時調整透析處方。

參考文獻:

1。梅長林,中國圍透析期慢性腎臟病管理規範專家組。中國圍透析期慢性腎臟病管理規範【J】,中華腎臟病雜誌,第37卷第8期。2021年8月30日。

TAG: 透析患者評估腹膜透析液